山东东营:垦利区用好“家门口”红色资源 讲好身边红色故事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地处黄河入海口,是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清河区的大后方,被誉为“山东的小延安”,拥有渤海垦区革命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15处革命遗址(迹)。近年来,垦利区充分用好本地红色资源这一鲜活的历史教材,深入挖掘宣传“家门口”的红色文化,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老战士口述,让故事留下来。组织开展“老兵寻访记”活动,全面梳理辖区内健在的抗美援朝及新中国成立前入伍人员,组织专人进行现场采录,先后采访老干部、老战士70余人,留存影像、录音资料500余分钟,征集文物史料20余件,用镜头和声音记录下老兵背后鲜为人知的革命故事。全力做好采录资料的梳理,已整理文字40余万字,正在编辑《走进渤海垦区》书籍,为进一步研究渤海垦区抗战历史提供详实资料。
多渠道宣讲,让故事传出去。成立“红碱蓬”志愿宣讲队,组织队伍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今年已开展红色故事宣讲30余场次,把党的故事、垦区故事讲出水平、讲出温度、讲出广度,让更多人铭记发生在身边的红色故事。瞄准“让德育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使命,打造“行走的课堂——红色故事进学校”“行走的课堂——革命文物进学校”等德育课程,加深青少年对红色资源、红色文化的深刻理解,目前已开展青少年红色主题活动30余场,接待研学团队80场次、1万余人次。
沉浸式教育,让故事活起来。依托渤海垦区革命纪念馆这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深入开展红色革命教育,通过原始资料、实物展览、聆听讲解等方式,打造“红色传承”大课堂,用身边事感化更多人。制作25分钟的《渤海垦区记忆》红色电影,通过微党课、微电影等方式,真实还原、全面展现渤海垦区抗战历史,激发大家的爱党爱国情怀,已开展教育活动400余场次,受教育人数达3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