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东营:依靠“红色引擎”带动乡村振兴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是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清河区的大后方,当时的“兵工厂” “被服厂” “渤海银行” 等原址都在垦利区。近年来,垦利区依托红色资源优势,深挖村庄红色记忆、红色文化,将红色资源与产业发展、美丽乡村统筹起来,当年的“革命区”发展成为现代的“振兴区”。其中,永安镇胜利村2022年被中央组织部、财政部确定为“推动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
以红夯基,引领乡村治理
垦利区带头成立红领支部,把红色文化基因融入党员组织生活、教育培训等日常活动,组织党员成立先锋服务队,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志愿服务、爱心公益等活动,引导党员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活动,加大对英雄模范的宣传力度,追溯红色故事背后的感人事迹,用红色文化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
以红铸魂,深化文旅融合
深挖村庄革命历史文化资源,提升改造民俗文化展厅、北海银行、兵工厂等红色场馆,配套完善胜利大食堂、红色电影博物馆、乡村振兴大学堂等设施,激活红色基因,擦亮红色名片。突出教育引导功能,建设红色研学基地,与渤海垦区革命纪念馆等红色革命点串联成线,创新推出“红色体验游套餐”,打造特色文旅融合样板,今年以来开展教育活动40余场次。
以红赋能,点燃共富引擎
将红色资源与传统工艺、特色产业相结合,发展“红色+生态农业” “红色+特色餐饮” 等模式,建成高效设施农业大棚40座,培育民宿、美食等产业业态,拓展延伸红色产业链条,带动群众共享红色发展红利。成立村级联合社,引进农业龙头企业,流转土地6000余亩,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人均年增收3万余元。与中科院地理所合作开展盐碱地果蔬种植攻关,建立“1+N”帮带机制,通过技术攻关、示范培训等方式培养“乡土人才”7名,促进产业发展、富民增收,实现红色资源开发利用与乡村振兴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