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烈,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江西省开展“忆英烈、祭英烈、学英烈”祭扫纪念活动纪实

  清明节期间,江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加强新时代烈士褒扬工作的有关意见和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易炼红在指导省退役军人事务厅领导班子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讲话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退役军人事务部的精心指导下,以“2022·奋进·清明祭英烈”为主题,以缅怀先烈、弘扬英烈精神为重点,大力开展以“六个一”为内容的“忆英烈、祭英烈、学英烈——坚决捍卫‘两个确立’,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祭扫纪念活动,即:“开展一次英烈祭扫活动、召开一场专题座谈会、开展一次走访慰问、开展一次专项义诊活动、编纂一套烈士纪念设施大全、制作一张烈士纪念设施电子地图”,大力推进红色基因传承,赓续党的红色血脉,传承弘扬英烈事迹和精神,引领崇尚、缅怀、学习、捍卫英烈和关爱烈属的风尚。

  清明时节倍思亲,缅怀英烈寄哀思

  4月2日上午,省委常委、省军区政委、省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鲍泽敏,省军区司令员张弓带领省军区机关团以上干部和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双拥办处以上干部一同来到南昌市烈士陵园,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向长眠于此的革命烈士敬献花篮。

  在落实防疫措施的基础上,全省各市、县(区)以党委、政府名义,统一于4月1日-2日在烈士陵园或重要烈士纪念设施场所开展为烈士扫墓活动,由县领导主持,邀请烈属代表和社会各界代表参加,向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英烈们表达最深切的哀思、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由于疫情防控原因,各地积极创新祭扫方式,倡导网络祭扫、绿色祭扫新风尚。江西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与团省委、大江网等联合打造“清明追思 铭记历史 缅怀英烈”网上祭英烈平台,参与人数近300万人次。弋阳烈士陵园开通“清明祭英烈”线上+线下全时段慢直播云祭扫,被退役军人事务部宣传中心和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选为全国15个示范单位之一。南昌市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官网及微信公众号开设网上祭英烈网页,将全市县级以上烈士纪念设施和1500余名烈士全部录入。九江市在赣服通上线“九江市双拥服务平台”,专设“2022·奋进·网上祭英烈”VR全景云展厅,集中展示修水县烈士纪念馆、九江市烈士陵园等13处省、市、县级烈士纪念设施全貌。宜春开展“我为烈士守好墓”活动,组织“新长征”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等成立“烈士墓管队”,擦拭烈士墓碑、献上一束鲜花、给烈士墓描金、为烈属直播扫墓。鹰潭、上饶等地发布祭扫通告和《2022年清明祭扫倡议书》,引导广大群众采取网上祭扫和代理祭扫等文明祭祀方式缅怀英烈。宁都县、石城县、崇义县、信丰县开展代祭扫志愿服务。信州区在烈士陵园开展祭奠英烈活动。江西师范大学开展“云祭英烈 书信追思”活动,以向英烈遥致书信的方式表达对英烈的无限崇敬和新时代中国青年砥砺奋斗、不负韶华的坚定决心。

  截至目前,全省共搭建网络祭扫平台207个,网络祭扫人数达630万人次,网上敬献鲜花近480余万人次。实地祭扫人数约60万人次。

  最深的悼念是铭记,最好的纪念是传承

  英烈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历史记忆和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的力量源泉。

  4月5日上午,在退役军人事务部、国家网信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指导下,由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和赣州市共同策划的“于都县零散红军烈士墓集中迁葬仪式”,在于都县烈士陵园隆重举行,作为央视“山河锦绣 思念永恒 2022清明烈士迁葬纪实直播”主会场,截至当日,各平台总观看人数近4000万人次。

  “父亲牺牲时,轻微地呼一声‘祖国——万岁!’便闭上了双眼,在血迹斑痕的脸上,还掛着一粒尚未复位的眼球.....”4月2日,新余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召开“追寻英烈足迹 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座谈会。烈属代表兰鸿、刘英分别讲述了父亲的英雄事迹、牺牲经过,讲到动情之处,潸然泪下。

  清明期间,全省各县(市、区)共组织“追寻先烈足迹、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座谈会99场,邀请烈士家属、本地战友、有关专家等各界人士参加,学习烈士家书,组织交流发言。

  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还积极与公益组织、企事业单位、媒体等合作,开展读红色书籍、听红色故事、举办红色展览、踏红色足迹等群众性活动,广泛动员中小学生、退役军人等群体参与祭扫,让红色基因、革命故事、烈士精神深入人心,进一步增强烈士亲属的获得感荣誉感。

  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举办“奋进·诗词传颂英烈”清明诗会。井冈山市组织“小红军志愿者”前往红军烈士墓开展清扫活动。万安县开展“走一路红色,学一辈精神”活动,老师带着学生走进烈士纪念设施进行现场讲学。抚州市组建“英烈故事报告团”,围绕本地英烈事迹,创作10部弘扬英烈精神的优秀作品,深入机关、部队、院校等单位宣讲。景德镇市以“忆英烈、祭英烈、学英烈”祭扫纪念活动为主题,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清明节宣传教育活动。九江市开展“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红色血脉”主题班会,组织创建中小学双拥和国防教育特色“红星班”和“红色基因传承·红色记忆”主题征文(诵读)等活动,擦亮红色品牌。

  烈士为国尽忠,我为烈士尽孝

  英灵已逝,还有家人。照顾好烈士的父母和后代,是对烈士最好的告慰。

  4月2日,省委常委、省军区政委、省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鲍泽敏和省军区司令员张弓来到南昌市东湖区,上门走访慰问在边境战争中牺牲的罗晓波烈士的母亲杨德懿,对烈士为党和国家的无私奉献表示敬意,对烈属作出的巨大牺牲表示慰问!

  在江西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与省军区政治工作局的推动下,江西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联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8医院启动“替烈士看爹娘、为烈属办实事”专项义诊活动,抽选医疗专家成立4支医疗队,深入各地对全省目前健在的所有烈士父母共计371户490人进行全面健康体检和义诊。

  各地结合深入推行“尊崇工作法”,不断深化“替烈士看爹娘、为烈属办实事”活动和革命英烈后代关爱行动,深入烈属家庭走访慰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要不是你们来帮忙,这些蔬菜就要烂在地里了!”家住万安县枧头镇茅坪村的烈属刘友香,一度因农产品滞销而发愁。万安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了解到她的难处后,发动全局干部职工帮她销售。很快,滞销农产品被抢购一空,刘友香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据悉,吉安市专门出台了为烈属提供免费体检和疗休养服务等政策,并针对烈属看病、就业、住房等情况,采取“一家一对接”的方式,市县乡三级联动,对享受优抚待遇的烈属逐一建档立卡、跟踪服务,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妈妈,我们又来看您了!”南昌市西湖区组织“新长征”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持续开展“替烈士尽一天孝”主题活动,上门为烈属做家务、聊家常,提供亲情陪伴服务。

  据统计,全省清明期间共走访烈属9900余人,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送到了烈属的心坎上。

  建好纪念设施,用好红色资源

  烈士纪念设施是中国共产党非凡奋斗历程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历史见证,是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学习党的历史、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教材。

  近年来,江西把实施好烈士纪念设施整修工程当成一件大事来办,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委宣传部、省财政厅联合印发《江西省县级以下英雄烈士纪念设施整修工程实施细则》,今年以来,省级烈士纪念设施专项资金由500万元增加到2500万元,市县财政共计配套资金近5000万元。

  萍乡市将“县级以下烈士纪念设施整修工程”纳入年度二十件民生实事重点推进。上栗县对全县5处革命烈士陵园(纪念碑)和561处零散烈士墓进行集中整修。余江区将14名散葬烈士遗骸集中迁葬烈士陵园管护。泰和县采取“统一设计、统一维修式样、统一采购、烈士亲属分户实施”的“三统一分”方式进行就地修缮。

  截至目前,全省已建集中安葬点312处,迁葬烈士墓16354座,就地维修各类烈士纪念设施25095处(座)。

  目前,江西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正在编纂《江西省烈士纪念设施大全》,涵盖全省各级烈士纪念设施建设情况,并组织制作《江西省烈士纪念设施电子地图》,将全省各地县级以上烈士纪念设施的位置及其他相关信息以电子地图的形式呈现,便于社会公众查询、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