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真心为民办事,群众就会认可——记四川省军转干部、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王彦军

  日前,参加完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的王彦军,已经回到岗位开始工作了。1998年12月王彦军入伍,2013年转业至四川省人社厅工作。15年的军旅生涯磨练了王彦军的意志,更赋予他不畏艰辛、敢于攻坚的军人秉性。

  作为四川省人社厅派驻到凉山州深度贫困县的扶贫干部之一,王彦军挂职布拖县特木里镇党委副书记,兼任布拖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对口指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因工作突出,今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我很激动,也很振奋。尤其是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们的故事,深深触动了我,更加坚定了我继续脚踏实地工作,为人民服务的决心。”王彦军说,不管是自己之前在部队,还是转业到地方,工作都和老百姓息息相关。“只要你真心为老百姓做事,他们是会感受到的,是会认可你的。”

  帮助15000余位村民从山上搬进新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王彦军主动请缨,到了离省城六百多公里外的凉山州布拖县任特木里镇担任党委副书记,兼任布拖县大型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对口指导办公室副主任。

  一到扶贫工作地还没正式投入脱贫攻坚战,就遇到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面对疫情,军人的担当让王彦军没有退缩。在布拖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安排部署下,他克服防疫物资缺乏、群众疫情防范意识差的实际,主动冲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到县城进出城卡点排查,每天巡查指导20多个安全住房施工点位,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把脱贫攻坚与疫情防控同步推进。

  布拖县,是四川最后一批退出贫困县序列的国家级贫困县,也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和乌蒙山连片特困地区的核心区,脱贫攻坚战中的安全住房保障问题一直成为制约布拖脱贫攻坚的难题。

  对王彦军而言,第一道坎儿就是保障扶贫搬迁的按时完成。在2020年6月,当地的15000余位村民要下山搬进新家。但因为疫情,所有的施工直到3月初恢复。

  “没有电气时,我和同事就烤土豆。”王彦军记得,那时,为保障工地的水电充足,布拖县县城一半的时间都会停电停水,每逢下雨,地上的稀泥踩下去有30厘米深,天气一热,所有的泥又变成沙,风一吹,全身都是,常常,他和同事回到宿舍没有水洗澡,倒头就睡,第二天醒来,枕头上都是灰。

  但现在回忆起来,他并不觉得艰苦。没有什么事情能比得上楼房一点点盖起来,村民一个个从土坯房搬进楼房让他感到欣慰了。

  “彝语‘依撒’的意思,就是住得好!从山头到城里,由土坯房变楼房,搬迁到社区对老百姓来说是一次很大的居住改善。”王彦军说,让万人新社区实现有序管理,让搬迁群众尽快适应社区新生活,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2020年6月21日,特木里镇的15000余位村民从山上搬进新家。王彦军说,特木里镇依撒社区的搬迁入住,意味着凉山州总计7.44万户35.32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完成。

  激发困难群众内生动力

  王彦军心里一直有个难题,也是扶贫路上的第二道坎,如何保持脱贫群众不返贫,激发出困难群众的内生动力,这需要找准可行的路子,让大家靠自己的双手致富。在走访调研中,王彦军指导社区摸清近3000户群众的基本情况,并指导集中安置点社区建成完善党建服务、公共服务、文化建设、基层治理、就业培训服务等体系建设。

  “布拖县仍有些村民不愿意出去打工,我们就牵头开设人社服务中心,为村民提供就业信息等服务。”王彦军很自豪,人社服务中心是他们扶贫工作中的亮点工程。

  2020年,布拖县的200余位村民在人社服务中心报名登记学车,中心工作人员将他们送往驾校,并承担所有费用,“现在一些拿到驾驶证的村民已经找到了驾驶员的工作,每个月工资好几千呢,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家里的生活负担。”除了驾校培训,还有厨师班、电工、焊工等技能培训。

  又是一年春至,特木里镇人均年收入超过4200元。“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也没有比脚更长的路。”王彦军相信,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布拖县特木里镇美好的生活正一步步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