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第一书记杨帆:敢打硬仗的扶贫战士
清晨6时许,广西靖西市安宁乡果布村下起了蒙蒙细雨,自治区党委政法委派驻果布村第一书记杨帆已经起床。他要驾车到弄金屯贫困户覃承先家,把覃承先之女覃小虾接送到田阳区中医院诊断治疗。
今年14岁的覃小虾肢体二级残疾,因在2岁多时发烧救治不及时引发病毒性脑炎致残。此前,杨帆和帮扶干部多次联系相关部门和百色市红十字会上门为其医治。
一路风雨兼程。上午10时,杨帆将覃小虾送到田阳区中医院。骨科专家诊断,不宜做微创手术。一番商量,杨帆又将覃小虾送往百色市残联做纠正手术。
2017年8月,杨帆到果布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南疆边境扶贫一线就是他的新战场,在一场场脱贫攻坚的硬仗中,他以冲锋在前的军人本色、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群众的口碑。
驻村生活,遇苦不言苦
“突然转变角色回到农村,一时难以适应。”回忆起刚到果布村时杨帆说。
杨帆的难以适应,主要体现在条件的艰苦上。住地没有厕所和洗澡的地方,让杨帆深感为难。有时工作到深夜,不便去村民家洗澡,如此一来,他常常一个星期或者半个月都没能洗上澡。
一次,杨帆驾车引导后盾单位帮扶干部入户走访,有位女干部问他:“车上是什么味道?”
杨帆一时尴尬语塞。他知道,自己多日未曾洗澡,是身上的汗臭味。
村部没有生活用水,杨帆要到公路边接山泉水。遇到下大雨,果布村停电成常态,烧不了开水,泡不了方便面,他只能以饼干充饥。
村部没有信号,手机网络用不了,工作起来十分不便,加上工作中每天有不少表格数据需要填写上报,杨帆只好跑回南宁升级电信流量,将用了多年的苹果手机换成华为手机,因华为手机容量大,方便扶贫工作记录数据,上传表格。
尽管环境这样恶劣,杨帆丝毫没有退缩。相反,他认为,越是困难的环境,越能锻炼自己,自己必须冲在脱贫攻坚最前线。
果布村最远的村屯离村部有2公里,为了便于走村入户,杨帆从南宁带了一辆上下班用的代步车“小白”。几年来,他经常驾着“小白”在边境村屯穿梭,往返靖西和南宁争取项目、资金帮扶。
2017年精准扶贫期间,杨帆的岳母病情恶化,在重症室治疗了近一个月。除了回南宁参加一次大型扶贫募捐活动时抽空去病房见了最后一面,直到岳母离世,灵柩在南宁市殡仪馆停放三天,杨帆才有时间请假回去送老人家最后一程。
“不是自己无情,而是实在无法抽身。”谈及此事,这位扶贫“硬汉”眼泪盈眶。2018年3月,果布村新选派第一书记,杨帆可以选择回南宁。然而,他毅然选择继续留在果布村里埋头苦干。
这一年,为了扶贫事业,杨帆把78岁的老父亲送回湖北老家生活,把耄耋之年的老岳父交给爱人照顾。
扶贫路上,汗水结硕果
地处边境线上的果布村,是深度贫困村。
杨帆和村“两委”干部通过“现场教学+实地考察+经验交流”和“点面互助+强弱互助+新老互助”的做法,确保扶贫工作不脱节、不断档、不掉队。
大浓屯村民农梅安是2016年脱贫户,她的爱人于4年前病逝,丢下78岁的老母亲和儿子由她一人照顾。杨帆积极联系后盾单位资助农梅安两头母猪。很快,农梅安的生猪养殖有了起色,存栏40头左右,年收入达4万元。
然而,2019年的一场猪瘟,导致农梅安所有的生猪病死,损失惨重。
杨帆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不断地上门讲解扶贫政策,鼓励农梅安振作起来。
在杨帆和扶贫工作队员的帮助下,农梅安改善养猪环境,修建了450平方米的标准化生态养殖区,如今,农梅安的生猪养殖又步入正轨。
百布屯的农杰,在杨帆的鼓励帮助下,在百布屯发展种桑养蚕产业,年收入近万元,2018年顺利脱贫摘帽。在与杨帆的交流中,农杰了解到国家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型挖掘机,就自筹22万元资金购置了一台二手挖掘机投入到乡村建设中,并以最优惠的价格服务各村群众,年收入超6万元。
去年,农杰被补选为果布村副支书,成为致富带头人并主动放弃了低保扶持资金。
“看着乡亲们过上好日子,这辈子值了。”杨帆说。
每一个贫困户,都牵动着杨帆的心。
弄金屯覃承先和覃承介兄弟俩,都享受国家危房改建和医疗政策的帮扶,覃承先之女脚部残疾,杨帆和帮扶干部获悉后,及时联系广西红十字会医生入户看诊,现场为其脚打石膏模型。
覃承介患大病回村治疗,杨帆走访了解到其长期在外务工、住房不达标、生活较困难的情况后,组织村“两委”评议上报上级政府,把该户纳入边缘户进行帮扶,不但帮助其修建房子,还协调报销医疗费用,安排他的儿子到湖南衡阳做建筑工人。
对于村民生活的变化,杨帆由衷感到高兴。他说,这几年来,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党员干部倾情结对帮扶,使越来越多的贫困户生活从无着无望到有滋有味,让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在真情实意的帮扶中绽放出动人的光芒。
杨帆深入群众为留守老人们宣传养老金等相关政策
壮大产业,幸福来敲门
盛夏时节的大浓屯后山坡上,满眼翠绿,200多亩沃柑挂满了圆圆的小柑果,让人看到了希望。
发展农村产业,壮大特色产业经济,一直是杨帆的追求。
2018年,果布村通过土地流转的模式,在后援单位的支持下,种植了60亩烟叶,发展烤烟产业。
去年,多名致富带头人扩种烟叶161亩,惠及142户农户,其中贫困户55户,增加了当地村民出租土地收入和参与务工收入。
果布屯还走种桑养蚕之路。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和帮扶,种桑养蚕业从几户十几亩发展到205户2200亩,其中93户贫困户种植桑叶980亩,村民合作社开垦荒地种植桑叶50亩。
杨帆告诉记者,为进一步做强做优桑蚕产业,靖西市政府协调企业在弄金屯投资300万元建立种养分离示范基地,新建蚕房占非基本农田19亩,蚕房面积达4000平方米。
“目前已流转土地120亩用于保障种养分离,并与当地最大蚕茧企业签订了2年租赁协议,将推动建立配套种养分离的标准化高产优质桑园2000亩,带动全村农户参与种桑养蚕。”杨帆说。
寄托全村希望的扶贫产业,在杨帆和村“两委”以及扶贫工作队的精心策划推动下,遍地开花。
果布村还将水果产业作为一项促农致富工程来打造。目前,水果基地占地500亩,其中有124户贫困户种植水果209亩,主产沃柑和脐橙,通过以点带面,先集中后扩散的方式,推动全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在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和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果布村百布屯全力打造生态养殖小区。新建了占地48亩、面积约17500平方米的12层楼现代化生猪养殖基地。
杨帆告诉记者,该养殖基地是集自动化、标准化、集约化为一体的多层猪舍,项目以“公司+基地+村集体经济+农户”的经营模式运作,预计年出栏两万头肉猪,将为村集体经济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带动一批农户养猪致富。
一系列脱贫攻坚举措的落地,让果布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水、电、路、网络均得到全面解决,全村实现了8公里产业路道路硬化,安装上了太阳能照明路灯,凡是符合条件的农户都安装上了净水器。基础设施和文化场馆有了极大的改善,村委会综合楼项目即将建成竣工。
果布村已脱贫305户1227人,贫困发生率从42.53%降至1.39%,2019年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
2019年,杨帆被百色市委、市政府评为2018年度百色脱贫攻坚优秀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