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红花岗区“345”模式扎实推进“两项活动年”工作走深走实
今年以来,遵义市红花岗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坚持“变事务为服务,做好退役军人的娘家人”的工作理念,以建好领导机构、服务保障、退役军人尊崇三个体系为基础,不断创新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的功能、流程、接待、服务标准化,从红色引领、拥军优属、权益维护、帮扶解困、创业就业等方面入手,全力做好“让退役军人凝心、放心、顺心、舒心、称心”的“五心”服务,扎实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年”和“基层基础基本建设年”工作走深走实。
一、建好三个体系,夯实工作基础。建好三个体系指建好领导机构体系、建好服务保障体系、建好退役军人之家尊崇体系。一是建好领导机构体系,在区委区政府和区委退役军人事务委员会的领导下,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按照区委退役军人事务委员会办公室的工作职责,承担区委退役军人事务委员会的日常运转工作,协助区委退役军人事务委员会召开有关工作会议,协调区委退役军人事务委员会成员单位,确保区委退役军人事务委员会的有关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各镇(街道)党(工)委成立退役军人工作领导机构,加强对辖区退役军人工作的领导,有序推进退役军人各项工作。二是建好服务保障体系。按照“五有”要求,建好区、镇、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区级服务中心建设独立的服务大厅,开设拥军优抚、褒扬纪念、移交安置、创业就业、权益维护、法律援助等服务窗口;镇(街道)、村(社区)两级退役军人服务站在“一站式”综合服务大厅开设退役军人服务窗口,为退役军人和镇(街道)服务站提供“一站式”服务。建好区、镇、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援助机构,区级服务中心聘请律师或法律顾问,实行律师轮流坐班制;镇(街道)、村(社区)在司法服务窗口增设退役军人法律援助功能,聘请专业人员,为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提供法律援助服务。三是建好“退役军人之家”尊崇体系。积极探索“退役军人之家”特色品牌,充分融合“家”文化和 “军”特色,设立退役军人荣誉室、议事室、阅览室、健身室、军休干部活动中心,组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党员先锋突击队等互助组织,为退役军人提供教育、交流、阅读、健康等服务,利用每年“八一”、春节等重要节日,开展拥军慰问和新兵回访活动,大力营造全社会尊崇退役军人的良好氛围。
二、创新四种标准,提高服务质量。创新四种标准指创新功能标准化,创新流程标准化,创新接待标准化,创新服务标准化。一是创新功能标准化,区服务中心和镇(街道)、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紧紧围绕“家文化”和“军特色”,完善相关功能载体,逐步设置办公室、接待室、档案室、心理咨询室等功能室;在退役军人之家设置退役军人议事会、志愿服务队等互助组织,实现标准化的服务功能。二是创新流程标准化,区服务中心和镇(街道)、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出台相关工作规范,完善相关工作流程,让各项服务流程标准化。三是创新接待标准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严格按照一张笑脸,一个军礼,一杯热茶,一声问候的“四个一”的标准,营造温馨的接待氛围,为退役军人服务。四是创新服务标准化,区服务中心和镇(街道)、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主动缩短为退役军人的服务距离,变“事务”为“服务”,变“上访”为“下访”,变“被动”为“主动”,变“渠道单一”为“多措并举”,彻底打通为退役军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三、做好“五心”服务,确保取得实效。做好五心服务指注重红色引领,全力引领社会尊崇,让退役军人凝心;注重拥军优属,全力解决后顾之忧,让退役军人放心;注重权益维护,全力维护合法权益,让退役军人顺心;注重帮扶解困,全力解决实际困难,让退役军人舒心;注重创业就业,全力搭建服务平台,让退役军人称心。一是注重红色引领,全力引领社会尊崇,让退役军人凝心。围绕“传承红色基因,永葆军人本色”主题,采编退役军人英模的故事,大力开展英模事迹宣讲,引领退役军人永葆本色,崇尚红色,传承红城精神,擦亮“退役军人”品牌。二是注重拥军优属,全力解决后顾之忧,让退役军人放心。继续开展退役军人“大走访”活动,及时了解退役军人的现实诉求,利用“八一”“春节”等重要节日开展拥军慰问和新兵回访活动,帮助现役军人解决子女入学、家属就业等困难,让他们切实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三是注重权益维护,全力维护合法权益,让退役军人顺心。以全力保障退役军人权益为原点,建立多部门互通的退役军人权益维护机制,积极向有关职能部门咨询、协调、处理,通过领导班子包保指导、党员干部跟踪办结等方式,努力让每一位退役军人的合理诉求得到有效的回音。四是注重帮扶解困,全力解决实际困难,让退役军人舒心。结合脱贫攻坚工作,组建退役军人党员先锋突击队和志愿服务队,建立健全困难退役军人联系帮扶机制,对全区建档立卡户和低保户中的困难退役军人主动联系走访,积极争取帮扶资金,帮助困难退役军人解决实际困难。五是注重创业就业,全力搭建服务平台,让退役军人称心。主动联合区人社部门,全力搭建平台,多形式举办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组织退役军人开展学历提升和职业技能培训,并及时兑现培训补助。严格按照省、市、区有关安置的工作要求,认真落实相关安置政策,完成年度安置任务,提升安置满意率,将退役军人充实到基层服务站,更有效、更直接、更有温度地为辖区退役军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