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的“智慧厨房”

清晨,在位于江苏丹阳的厨具生产车间内,经过几十道制作工序,激光焊接机、激光切割机和数控折弯机将一块块不锈钢板变成结实耐用的不锈钢厨具。“我们的产品目前销量很高,生产线满负荷运转。”今年44岁的退役军人王祥是这家厨具企业的负责人,投身厨具行业已有20多个年头,现如今,曾经小小的厨具门店已经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第一桶金”

王祥曾在武警某部服役,短短两年的军旅生涯,赋予了他吃苦耐劳、敢闯敢拼的品质。2001年退役后,王祥来到南京的一家厨具企业工作。

几年下来,王祥熟悉了公司的生产、销售流程,还学到了不少技术,由此,他萌发了创业的念头。

2009年,王祥筹资5万元,在丹阳市华南桥附近租了两间门店,进行商用厨具零售批发。创业初期,没有稳定的收入,他面临着不小的经济压力。为了节省开支,王祥身兼数职,忙碌的时候,一天只有三四个小时的休息时间,累了,他就找张椅子打盹儿;饿了,他就啃两口冷馒头。

门店发展起来后,2016年,王祥在丹阳市注册了一家厨具企业,他秉持“诚信为本、优质服务”的经营理念,不断积累客户资源。从零售批发到政府采购,厨具企业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口碑也越来越好,王祥赚到了“第一桶金”。随后,他在丹阳高新区租赁了一个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厂房,员工也增加到20多人。

主动转型

经销商用厨房设备,门槛不高,但竞争激烈。新形势下,该如何开拓市场、抢抓订单?“靠吃苦不一定能拿到订单,技术创新才是企业的生命力所在。”面对市场浪潮的反复冲击,王祥主动选择转型升级。

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王祥加大研发投入,将企业每年营业收入的6%用于技术研发,并积极整合资源,与江苏大学、江苏理工学院等高校加强“产学研”合作,吸纳多名专业人才组建研发团队。

在经营过程中,王祥发现,商用厨房每天加工大量食材,设备长时间运转,导致维修率高、能源消耗大,增加了后厨运营成本,影响效率。传统燃气灶的燃烧不完全问题也会造成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节能环保技术的升级势在必行。为攻克难关,王祥和研发团队经过上千次试验,通过改进燃烧室结构,设计出高效精确的燃烧系统和火力调节系统,同时采用热能回收技术,提高燃烧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技术改造完成后,王祥带领团队成员推出了节能率达40%的新灶具。“跟传统炉灶相比,这款新型炉灶每台每小时能节约15元的费用。”王祥介绍,酒店、食堂等大型餐饮单位至少需要4个炉灶,按每天工作4小时来算,一天就可以节约成本240元。

凭借突出的研发创新能力,王祥作为第一发明人,已拥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共35项。在企业推出的灶具产品中,大锅灶、炒灶、蒸箱的热效率分别达到66%、47%、93%,其中多个产品入选政府采购节能产品目录。

打造“智慧厨房”

在厨具企业的展示区,摆放着数百款不锈钢厨房设备,包括切菜、蒸煮、煎烤、制冷等26种设备类型,做工精细、用料考究。“以前,工厂里烟熏火燎,加工、焊接全靠人工,现在,我们使用的都是智能生产线。”王祥介绍,近年来,企业在镇江、扬州的新厂房引进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生产设备,生产过程安全、无污染,企业产能大幅提升。产品从传统手动到半自动化再到智能化,不断迭代升级。

“我们的炉灶带有智能系统,出现故障时,后台数据会直接上传至系统,技术人员可以随时查看,通过故障代码快速找到故障原因和部位,大大降低了维修难度。”王祥始终认为,智能厨具的市场空间广阔,要看准时机,尽快推出新产品。

在进行产品升级的同时,王祥还带领团队成员进行定制化生产,根据客户需求打造智能切菜机、自动升降油炸炉、智能燃气旋转煲仔炉、智能四门海鲜蒸柜、人脸识别刀具柜等一系列科技产品,给企业带来可观收益。

在王祥看来,创业路上,一步一个脚印的探索与实践让自己对未来充满了信心,而“创新”二字,是团队的制胜法宝。“品质提升是创新,节能环保是创新,智能应用更是创新。”用智能厨具打造新式厨房、“智慧厨房”,这位创业路上的“老兵”,继续书写着属于退役军人的创业故事。

我对战友说:

脱下军装,我们依然是冲锋的战士!在创业的新“战场”上,每一次技术突破都是一次冲锋。团结起来,攻克技术难关,在创业大潮中再立新功!战场虽变,军魂永在;创业路上,老兵必胜!

文/ 王国良 王 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