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守护我,我温暖你

本溪市实验小学学生展示国防主题手抄报
在辽东苍翠的群山环抱中,有一座英雄之城——本溪。这座以钢铁和药材闻名的城市,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传统早已融入血脉。在这里,双拥不仅是政策文件的落实,更是“你守护我,我温暖你”最质朴、最深刻的实践。
用真情实意解兵忧
“孩子的上学问题,咱们市双拥办全包了!”现役军人蔡洪喜回忆起双胞胎女儿随迁入学、中考加分的过程,依然感动不已。“部队的事,要特事特办、马上就办。”这在本溪市早已成为共识。
本溪市实验小学作为全市基础教育领域的标杆学校,在拥军优属方面走在前列,是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和爱国拥军模范单位。校长徐民慧说:“实验小学的大门,永远为军人子女敞开。”每年入学季,学校都积极为现役军人及部分优抚对象子女开辟“绿色通道”,让正在或曾经保家卫国、流血流汗的军人无后顾之忧。
对于需要特殊关照的军人子女,徐民慧视如己出,成为孩子们的“知心妈妈”和“成长导师”。
四年级的王一涵(化名)同学从小体弱多病,父亲常年驻守部队,母亲不幸离世,只有年迈的外婆勉强照料他的生活。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徐民慧的心被揪紧了。从此,校园里多了一份特别的牵挂。每次遇见王一涵,徐民慧总要蹲下身,轻轻地抱抱他,柔声地问:“早饭吃的什么呀?”“昨晚睡得好吗?”……
徐民慧关注着王一涵的每一次成绩起伏,更关心他脸上的笑容是多了还是少了。她常常自掏腰包,给孩子买崭新的文具和有趣的课外书籍,用这些小礼物默默填补着孩子心里缺失的母爱。
在徐民慧的悉心呵护下,有些内向怯懦的王一涵,渐渐变得活泼开朗,课堂上举手的次数多了,成绩也稳步提升。今年母亲节,孩子用稚嫩的笔触,为徐民慧画了一幅画,画上有太阳,有花朵,还有一个笑呵呵的孩子。他羞涩地把画递给徐民慧,小声地说:“送给最喜欢的‘慧妈妈’……”
一幅儿童画,不仅是孩子对一位校长的爱,更是一个幼小心灵对全社会尊崇军人、关爱军人家庭的温暖回响。
近年来,本溪市双拥办、本溪市教育局、本溪军分区政治工作处根据国家拥军政策,制定出台了《本溪市关于现役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办法》,目前共有290名军人子女优待入学,63名军人子女享受中考加分政策。全方位、多角度地做好现役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工作,全力办好暖心事,使教育拥军更有力度、更有温度。
“连心桥”通向乡村振兴
在平山区桥头镇,一座崭新的人行天桥横跨在两个营区之间,被官兵亲切地称为“连心桥”。
“过去我们两个营区虽然就隔着一堵墙,但出行得绕行好几公里。”驻溪某部干事吴喆站在桥上感慨地说,“现在好了,几分钟就能到达。”这座桥不仅方便了官兵出行,更让官兵感受到了地方政府和百姓对部队的关心与支持。
为了实现营区贯通,市双拥办积极主动对接协调,解决了桥梁会影响附近居民楼采光、横跨马路造成车辆限高、市政没有规划等诸多困难。2023年12月,“连心桥”正式开通,成为一段军地携手的佳话。
驻溪部队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探索出了多种帮扶模式。“春天帮村民播种,秋天帮忙收割,连队优先购买村民的农副产品,帮助村民增收。平时帮助村民打扫庭院,开展防汛防火知识宣传等等。” 武警某中队指导员韩晓翔说,“我们基本每周都会组织官兵到结对村庄进行义务劳动,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军民感情,也让年轻官兵在服务群众中得到了成长锻炼。”
在明山区卧龙村,低保户村民黄叔、黄婶因患重病导致家庭生活困难,武警辽宁总队本溪支队官兵得知情况后,立即伸出援手:一中队官兵保障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二中队官兵把生活中的快递纸箱收集打包起来送到黄叔家,积累一些后帮助黄叔一起送到废品回收站换取零用钱。这样持续的帮扶让黄叔一家的生活渐渐好转。“多亏部队帮忙,这份恩情我们记下了!”黄叔激动地说,“没有这些官兵,我们的日子早就过不下去了。”
从营区贯通到乡村帮扶,本溪市与驻溪部队及时解决军地发展中遇到的47个问题;围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推动产品出村促进农民增收。根据各帮扶村不同情况,开展精准扶贫:援助基础设施建设、学校教学设备,走访慰问困难群众、资助困难学生等。在这片土地上,“军爱民、民拥军”的感人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
危急时刻的守护者
“全体队员,立即集合!”
“大娘,别害怕。我们来救您了!”
2025年夏天,在被暴雨覆盖的泥泞乡间,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老兵救援队的15名队员携带冲锋舟、救生衣、破拆工具等专业装备,动用应急车辆4辆,迅速组队奔赴抗洪抢险一线,将受灾群众及重要物资向安全地区转移。
看着被妥善安置的受灾群众,救援队队长姜远飞抹了把脸上的泥水,欣慰地说:“只要群众没事,我们再苦再累都值得。”
这已不是老兵救援队第一次挺身而出。每年发生汛情,桓仁满族自治县广大退役军人志愿者都会闻“汛”而动,先后出动退役军人志愿者150余人次参与防汛抢险工作,安置转移群众300余人。
更令人感动的是,这些老兵志愿者在完成救援任务后,还自发组织起来,帮助受灾群众恢复生产生活。他们协助清理淤泥、修复房屋、发放救灾物资,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老兵的担当。
老兵们做的事很“杂”——从防汛抢险一线到寻找走失家人再到水上紧急搜救,只要群众有困难,总能看见他们奋不顾身冲在前的身影。“我们虽然已经退役,但服务人民的初心永远不会改变。”队长姜远飞的话语朴素,却掷地有声。
这份不求回报的奉献,也赢得了最实在的回应。当本溪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孙伟听到救援队面临装备老化的问题时,立刻现场办公,协调解决他们急需的无人机装备。“正是因为有这样办实事的好政府,我们才能更加义无反顾!”姜远飞激动不已。
这已不仅仅是工作的支持,更是一种“你守护百姓,我守护你”的双向奔赴。
从保家卫国到守护乡邻,从训练场到救援现场,老兵们先后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百余次,累计捐款万余元;队员数百次深入各乡镇,寻找失联人员;带领队员开展水上搜救、水下打捞工作50余次,用实际行动诠释“军民团结如一人”的深刻内涵。
如今,本溪市拥军爱民已从制度安排转化为全民自觉,成立爱国拥军联合会(分会)7家,建立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28支。目前,全市共有社会拥军企业198家,拥军商户230家,军用生活物资等应急采购供应商26家,努力构建全领域、全行业、全方位、全时段、全社会拥军新模式,致力于打通服务子弟兵的“最后一米”。
这“最后一米”,是政策文件与执行实践的高度契合,是城市与军营之间的双向奔赴,更是红色热土上生长出的军民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