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军人少一分牵挂——对话中共本溪市委书记、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王永威

让军人少一分牵挂

——对话中共本溪市委书记、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王永威

“国歌唱起的地方”石碑

新时代中国双拥:本溪作为全国双拥模范城,是如何认识和定位双拥工作的?

王永威:双拥工作一头连着部队、一头连着地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军队建设。我们始终认为,支持军队建设就是支持本溪发展,服务好部队官兵和广大优抚对象,就是服务本溪人民。本溪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落实辽宁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持“围绕发展抓双拥,抓好双拥促发展”理念,努力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同频共振、协调发展。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我们始终把双拥和退役军人工作作为事关全局、影响长远的大事来抓,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党政军领导政绩考核范围;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一部署;纳入领导干部评价体系,统一考核;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统一安排;纳入全民教育体系,统一组织。

二是提高组织层级。建立由市委书记和市长担任双组长,以及军地55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组织领导体系。市、县(区)全部专设双拥办,落实专职人员,实行军地合署办公,强化党委和政府主导、军地部门合作的双拥和退役军人工作机制。

三是提高运行效率。严格落实市委常委议军会、军政座谈会、双拥工作和市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会、军地联席会等会议制度。完善了从党政机关到基层社区,从部队机关到基层连队的双拥和退役军人工作体系。

新时代中国双拥:在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方面,本溪是如何发挥特色优势的?

王永威:我们牢固树立国防意识和全局观念,聚焦军队建设和改革重点,始终把服务部队备战打仗作为双拥工作的主线,加强资源统筹,密切军地协作,聚焦“前线”“前沿”与“前哨”,主动服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努力解决部队的实际困难,进一步营造关心国防、热爱军队、尊崇军人的良好社会氛围。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倾力走访慰问。每年春节和“八一”期间,市、县(区)四大班子都开展走访部队官兵和优抚对象活动。5年来,全市共走访慰问部队137次、军人军属364人次、边海防部队官兵286人次、立功受奖官兵421人次、优抚对象2500余人次,赠送慰问金共计550余万元。开展慰问演出活动32场次、军民联谊会28场次、拥军讲座26场次。 

二是全力支前保障。按照“部队练打赢,地方练支前”工作要求,5年来,全市先后8次千里慰问驻溪部队外训官兵,帮助解决重大军事行动中遇到的难题20多个,完成军供保障任务40余次。2023年,市退役军人事务、公安、消防、卫健等12个部门先后两次保障驻溪部队完成重大军事任务。

三是助力改革备战。全市深化开展“聚焦一线、聚力解难”活动,并实施“交钥匙”工程,支持部队建设、改革和备战。建立军地“双清单”季度提办机制,共落实军地“双清单”项目178个,及时解决部队打仗急需、任务急用、官兵急盼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新时代中国双拥:本溪在安置退役军人、优待军属等方面有哪些创新和亮点?

王永威:后方多一分安稳,军人就少一分牵挂。做好军人安置、家属就业、子女就学方面的工作,解除官兵后顾之忧,能够有效激励官兵全力投入练兵备战。我们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优化政策保障。近年来,聚焦服务部队练兵备战,及时研究制定与新时代拥军相适应的政策、法规80余项,有效解决广大官兵普遍关注的退役军人安置、随军家属就业、军人子女入学问题。比如,市教育局出台打破学区限制,优质学校对军人子女全面开放的优待政策;市司法局在全省率先开展法律进军营全覆盖;市文旅局、市文联定期开展文化进军营活动;市医保局主动为转业军官解决医疗补助结算难题;市林草局每年面向退役军人专项招聘森林专业消防员等。我市维护退役军人权益的“五联”“五心”工作法和“编外指导员”协助办案制度先后获得退役军人事务部和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主要领导高度肯定。

二是落实抚恤优待。5年来,全市共接收安置转业军官52人、退役士兵146人。安排38名军嫂就业,224名军人子女进入优质中小学校就读,35名军人子女享受中考加分政策,辅导37名战士通过军考进入各类军政院校。开展军休疗养活动3场次,逐年提高定期抚恤补助金标准。建立双拥优抚大额资金发放通报督办制度,共发放自主就业退役士兵补助金2800余万元,义务兵家庭优待金5500余万元,抚恤和生活补助金6000余万元,随军家属补助金280余万元。

三是深化社会拥军。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部队改革发展,离不开地方的鼎力支持。我们紧跟军队深化建设改革形势,紧贴部队备战打仗需要,紧盯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发展前沿,不断丰富拥军内涵,拓展拥军外延,提升拥军水平。

新时代中国双拥:加强新时代双拥宣传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本溪市在推动双拥宣传走深走实方面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王永威:双拥工作的使命任务是为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为推进强国强军汇聚强大力量,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以创新理念和务实举措深化双拥工作,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着力构建“军地统起来、合力落下去”的“大双拥”局面。军地联合研究制定出台《本溪市新时代拥军优属工作实施方案》,持续拓宽宣传阵地、打造优质品牌,构建“军地齐动、上下联动、整体推动”的发展格局。

一是建好国防教育阵地。本溪是抗联一军在辽宁创建的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核心区。本桓抗日游击根据地,是杨靖宇将军创建的5块抗日游击根据地中唯一一块位于辽宁的根据地。我们建设军旅文化主题公园,修建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东北抗日义勇军纪念馆等58个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打造“重走抗联路”品牌,大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雷锋精神。走上大街小巷,拥军门店、拥军公园、拥军广场、拥军雕塑、拥军路比比皆是,为官兵战备、训练、出行、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打造双拥宣传品牌。每年都举办庆“八一”双拥文艺晚会,开展交通法规、民法典、粮油科技进军营等系列活动。出版了《本溪英烈传》《本溪抗联故事》《碧血辽东》等文艺图书;摄制了《钢铁意志》《抗联传家宝》《红土瑰宝》等影视作品;创排了《西征》《民族脊梁》《誓师》等情景剧。同时,组织文艺小分队进行双拥节目创演、书画呈展,尊军崇军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三是强化典型示范引领。近年来,全市涌现出各级双拥模范单位97个、模范个人130人,获评全国双拥先进个人6人、省先进个人9人;获得中央军委表彰2人、陆军及战区表彰16人、军级表彰44人。其中,罗佳全、季青山获评全国模范退役军人;驻溪某部士官王鹍龙先后被陆军等授予“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雷锋传人·强军先锋”标兵等称号;张潇警、曲国刚、初树东荣获辽宁省“最美拥军人物”“最美退役军人”称号;王瑛玉、王丹、刘颖荣获辽宁省“最美军嫂”“最美兵妈妈”称号。模范典型引领全社会见贤思齐、争当先锋。

新时代中国双拥:双拥是双向的,在支持地方发展方面,驻溪部队也为本溪作出了重要贡献。请您谈谈,驻溪部队是如何践行“视驻地为故乡,视人民为亲人”的宗旨,支持本溪经济社会建设的?

王永威:双拥本身就是双向奔赴。驻溪部队广大官兵确实是推动本溪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驻溪部队始终“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为亲人”,他们在完成战备训练任务的同时,大力培育地区特色共建品牌,积极推动平安创建,深化乡村振兴、军校援建、“一帮一”捐资助学等特色帮扶行动,展现了人民军队良好形象。

一是助力振兴讲大局。驻溪部队积极开展“助力打造生态本溪,共建和谐美丽家园”活动,相继完成了共建“双拥林”青山工程、碧水蓝天治理工程等双拥共建项目,清理河道1000延长米,清除垃圾110余吨、小广告300余处,铺设爱民路2条,修建爱民广场2个。

二是应急处突勇担当。驻溪部队积极参与我市“平安创建”活动,在抢险救灾、应急救援中勇担重任、冲锋在前,出动兵力1200余人次,动用车辆、装备128台次,修筑河堤600延长米,抢修道路800延长米,扑灭山火670余亩,捐赠帐篷、被褥等物资500余套。 

三是军民共建树品牌。驻溪部队先后为14所小学购置电脑、体育、音乐器材,为12个帮扶村发展脱贫产业,安装路灯20盏、大型LED显示屏19块,赠送科技书籍900余册,举办技能培训讲座班18次,军训学生5万余人,义务献血2万余毫升。桓仁满族自治县八里甸子村成为全省6个部队帮扶示范村之一。

我们深深认识到,“十连冠”不是终点,而是冲锋号。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创新拥军优属方法,拓宽拥政爱民渠道,推动本溪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努力续写爱我人民爱我军的时代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