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雄战斗过的地方,奋进!

本溪老边沟秋季风光
金秋十月,枫叶正红。
辽宁本溪被称为“中国枫叶之都”。进入秋季,漫山遍野的枫叶将整座城市染成火红色,也映照出这座城市的红色底蕴。
“这把杨靖宇将军亲自用过的马刀,是本溪军民同心的见证之一。”记者来到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听着该馆研究部主任周浩的介绍。
杨靖宇驻扎在本溪期间,与当地猎户蒋国恩一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一次,日伪当局收买叛徒,试图在野鸡汤中下毒,谋害杨靖宇。长期打猎的蒋国恩一眼发觉:“这野鸡颜色不对!”正是这一嗓子,揪出了队伍中的叛徒,让杨靖宇和部队及时脱离险境。在转移前,杨靖宇把形影不离的马刀送给蒋国恩作为纪念。
杨靖宇牺牲后,蒋家后人把这把刀作为传家宝。当得知陈列馆成立,蒋家毅然决定将这个传家宝捐出,这成为彰显当地军民鱼水深情的一段美谈。
历史的尘埃逐渐散去,本溪新时代双拥工作正继续焕发光彩。在本溪市双拥办专职副主任张潇警看来,本溪的双拥工作,不仅打通了“最后一公里”,更触达了“最后一米”。
“没有问题!我马上就到……”10月11日凌晨3点,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佛顶山村村民王洪龙突然接到驻老秃顶子山部队的电话:该部战士王加华突发胃痉挛,剧痛难忍,必须马上送医。接到求助电话后,王洪龙没有半点犹豫,当即驾车以最快速度上山。同时部队方面提前联系医院,启动军地协作医疗预案,做好诊疗前期工作。
从驻地山顶到县人民医院的距离长达71公里,其中还包括陡峭的山路,路况较为复杂,王洪龙驾车仅40余分钟就到达医院。路途中,院方通过视频电话提前了解病情,指导王加华和陪同战友进行体位止痛。到达医院后,王加华立即通过“绿色通道”入院,相关科室早就做好准备,迅速开始诊疗。经过紧急治疗,战士已无大碍。
记者来到老秃顶子山部队驻地。这里是辽宁最高峰,地势险峻,仅靠一条战备公路与山下连接。一到冬天,大雪封山,交通极为困难。遇到急事,山下的村民就成了“交通预备队”,他们驾驶雪地车往返,给部队官兵送去给养、接运伤病员。
“打通教育拥军‘最后一公里’,实验小学的大门,永远为军人子女敞开。”在本溪市实验小学,记者见到辽宁省爱国拥军模范、本溪市实验小学校长徐民慧。学校每个军娃,她都能准确叫出名字,见到他们总会亲切地交谈几句,对于军娃们,她倾注了全身心的爱,是孩子们眼中的“慧妈妈”。
“本溪市几所重点学校里的教育资源比较紧张。但对现役军人子女入学,我们一路‘开绿灯’。”张潇警介绍,他们联合军地相关部门打出政策“组合拳”,制定出台《本溪市关于进一步做好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建立军地联合审核机制,确保军人子女不仅“有学上”而且“上好校”的双目标落实落地。
在本溪,我们见到了很多位“蒋国恩”“王洪龙”,也有很多位“徐民慧”“张潇警”在默默奉献。从白山黑水中的浴血抗争,到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双拥的故事正在英雄的土地上续写新的篇章。
本刊记者 王 栋 王非凡 吕城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