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的“暖心管家”
口述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辛家庙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副站长 陈 华
整理 通讯员 孙大伟
2020年10月,当我从西安市未央区辛家庙街道社会事务科调至退役军人服务站时,内心既忐忑又期待。肩负3106名退役军人的服务保障任务,我暗下决心:要让他们在这里找到“家的温暖”。
初到服务站时,我对退役军人工作知之甚少。为了尽快开展工作,我白天走访辖区退役军人家庭,晚上研读政策文件。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服务对象的诉求:烈属王婶家屋顶漏水、老兵赵大哥想找份工作……我将他们的情况按现役军人家属、退役军人及家属、困难退役军人等分类建档,逐步摸索精准服务工作方法。
2022年3月,服务站工作人员在常态化联系摸排工作中,了解到退役军人韩育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并伴有并发症,病情严重。这位曾在军营服役4年的老兵,因孩子学费没有着落,给我打来电话寻求帮助。撂下电话,我立刻联系上级部门,三天内整理完20余份证明材料,最终为他争取到省、市、区三级退役军人关爱基金3万元。经济援助仅是第一步,之后,我带着医护人员定期上门诊疗,逢年过节也总要去他家坐坐。
更严峻的考验出现在2023年11月。老兵王义宏遭遇车祸导致截瘫,巨额医疗费让全家陷入绝境。我和同事们连夜协调街道拨付临时救助金1.5万元。谁料10天后,他女儿手指被电梯夹断。看着病床上沉默的女孩和憔悴的家属,我们又联系慈善机构追加1万元救助金。最终,服务站不仅帮其妻女落实了工作和托育机构名额,还动员辖区企业为其捐赠康复器材。四年间,我和团队累计帮扶退役军人近500名,发放慰问金及物资总价值超30万元。
为提高基层退役军人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2023年开始,我和同事们整合各方力量,通过上门登记、日常巡查、电话沟通、微信联络等途径,及时了解和掌握服务对象的需求变动,并定期走访、重点随访,确保全年联系帮扶工作不间断。每月的街道退役军人工作交流会上,28个社区(村)的退役军人信息在台账中动态更新;辖区几十家企业为退役军人提供专属岗位;律师团队定期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基层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有了更多落点。
在工作中,虽然我和同事们获得诸多肯定,但最让我骄傲的是越来越多退役军人主动加入辛家庙街道、社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退役军人服务站服务退役军人,退役军人在社会活动中积极发挥作用。这份爱的接力,让温暖在古城西安生生不息。
四年时光,那些深夜伏案整理档案的身影、奔走协调救助的步履,以及退役军人眼含热泪紧握我双手的瞬间,早已镌刻成我生命中最珍贵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