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深化改革 勇于争先 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辽宁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党组书记、厅长 李国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全面部署。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因改革而生,退役军人工作因改革而进,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我们必须理解更加深刻、贯彻更加坚定、行动更加自觉、落实更加有力。辽宁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将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服务,着眼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辽宁实践所需、退役军人所盼,以辽宁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为总牵引,进一步深化退役军人事务领域改革,团结奋斗、勇于争先,切实把退役军人接收安置好、服务保障好、教育管理好、作用发挥好、权益维护好,奋力开创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着力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引领广大退役军人始终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持续加强荣誉激励和示范引领,统筹组织模范退役军人、“最美退役军人”等先进典型选树宣传,深入开展老兵宣讲活动,提升“老兵永远跟党走”品牌效应。坚持弘扬英烈精神。精心谋划、周密安排,以更高标准做好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安葬工作,打造爱国主义红色品牌;加强烈士纪念设施管护利用,统筹推进烈士纪念设施提质改造,持续开展“清明祭英烈”“红色九月”“为烈士寻亲”等活动,推动全社会崇尚英雄、缅怀先烈、争做先锋。充分发挥思想宣传阵地作用。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要用好用活辽宁“六地”红色资源,深入挖掘东北抗联精神和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大力培育尊崇英烈社会风尚,为退役军人工作聚势赋能。
着力服务部队练兵备战,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加大拥军支前力度。围绕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战后善后要求,深入推进优抚医院、光荣院、军供站改革发展,助力改革强军事业,形成“军队练打仗、地方练支前”的生动局面。积极为部队减压卸负。推动解决事关部队练兵备战、官兵安心服役的矛盾问题,完善常态化移交机制,跟进做好退休文职人员等接收安置和服务管理工作。主动为官兵排忧解难。扎实开展“聚焦一线、聚力解难”“情系边海防官兵”等活动,做好春节、“八一”期间走访慰问工作,推动解决随军家属就业、军人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强化双拥宣传教育。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创建活动为牵引,加强“最美拥军人物”学习宣传,积极开展社会化拥军活动。
着力搭建干事创业平台,激励支持退役军人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持续提高安置质效。着眼人岗相适、人尽其才,大力推行“阳光安置”,刚性落实安置政策,深挖安置潜力,优化安置措施,高标准完成安置任务。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坚持以培训助就业、以服务促就业、以创业带就业,探索“教育培训先行、就业岗位跟进”模式,加大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培训力度,持续开展退役军人就业服务专项行动和“送政策法规、送职业规划、送招聘信息”进军营活动,强化供需精准对接和就业动态服务,加强就业岗位开发和择业观引导,扎实做好退役军人专岗专招工作,组织创业创新交流互鉴活动。更好发挥退役军人作用。加强“兵支书”培训培养,推动优秀退役军人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畅通退役军人到中小学任教渠道,助推更多“兵教师”走上教职岗位;强化退役军人志愿服务能力建设,持续打造辽宁退役军人学雷锋志愿服务品牌。
着力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努力增强退役军人的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持续加强抚恤优待。狠抓优抚政策落实,稳步提高抚恤补助标准,建立优抚资金监管工作闭环,及时足额落实各项待遇;加强优待项目统筹,持续做好“身边优待”。强化军休服务管理。适应军休等方面人员服务管理任务变化,统筹用好服务管理资源,积极建设军休大学,推进军休老旧小区改造,组织军休功臣荣誉疗养、红色宣讲、国防教育志愿服务活动,提升综合保障能力。加大帮扶援助力度。落实落细常态化联系退役军人制度,探索建立制度化资金保障机制和多元参与的帮扶体系,深入开展“情暖老兵”“为老兵办实事”活动,加强困难帮扶、法律援助、司法救助,推动保障更加精准、服务更加便利、底线兜得更牢。
着力建强用好服务保障体系,切实打通服务保障“最后一公里”。筑牢基层阵地。做好日常运行经费保障,补齐配强工作力量;推动乡镇(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纳入本级政府履行职责事项清单,优化完善基层服务站建设和服务窗口设置,确保工作有人抓、保障不断线。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大力推广服务退役军人学习入心、办事省心、服务暖心、维权比心、活动悦心“五心”工作法,持续强化内涵式发展;突出抓好业务培训和交流见学,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培育用好退役军人事务员,切实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强化服务管理功能。突出思想政治引领、就业创业扶持等职责,做深做实政策宣讲、帮扶解困等基本服务保障,切实将服务中心(站)打造成团结凝聚退役军人的桥梁纽带、权益维护的前沿阵地、促进退役军人作用发挥的重要平台。加强资源力量统筹。积极引导各方力量支持参与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探索“依托建站”“融合建站”“跨区域建站”等模式,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开发区、高校、企业、商圈等积极设立服务站,共享服务资源、织密服务网络,让广大退役军人享受到更优质、更便捷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