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德积分”中的“幸福密码”

口述:福建漳州武安镇文泉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 戴素敏

整理:通讯员 戴伟国

2021年11月,我来到长泰区武安镇文泉社区,开始担任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沈福胜是我最先接触的退役军人,他爱好广泛、乐于助人,除了参加志愿服务,还将军旅文化融入芗剧和闽南语快板,创排了不少文艺作品并到各地演出。通过与沈福胜的交流,我想到,如果社区的100多名退役军人都能像他一样积极参加活动,一定能对社区建设起到重要作用。带着这个想法,我先后走访了20多个退役军人家庭,面对面与老兵谈心,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

退役军人龙振中有文艺特长,军属林华(化名)对网格化管理工作比较有经验……我将这些信息逐项登记在册并存档。2023年6月,我们建立“公德积分”机制,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可以通过参加志愿服务和社区活动累计积分,100积分即可兑换“公德币”。我们在文泉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设立“公德积分超市”,老兵可以用“公德币”兑换生活用品、话费流量卡等,参加志愿服务的时长也纳入统计。

龙振中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绿橄榄”老年声乐公益课、红色歌曲演唱比赛,将音乐教学与国防教育结合,受众已达600余人次。林华积极参加活动,为社区治理建言献策,已获得180积分。

“公德积分”机制让我们和服务对象的交流更加密切,也能够促进他们更好地发挥作用。

83岁的老兵洪嫣红1971年转业安置到长泰区,她曾在部队任教员,同时是一位军属。随着我们与她的交流日益频繁,洪嫣红经常主动参加志愿服务,还经常给孩子们讲红色故事。

截至目前,社区内参加“公德积分”活动的退役军人、军属、民兵人数已超过总人数的60%。与此同时,文泉社区还将综治中心嵌入矛盾纠纷调解室,工作人员定期到服务对象家中摸排问题、征询意见建议。

2024年夏天,我们和工作人员在走访中了解到,邻居家中水管漏水给退役军人何明(化名)造成了很大困扰。我们先是协调水电工人到现场查看,再与何明的邻居进行深入沟通,最终圆满解决了邻里纠纷。深受感动的何明开始积极参加志愿服务,主动帮助社区居民修理电器,还参与网格化管理工作,他的“公德积分”也越来越多。

在开展“公德积分”活动的过程中,我找到了为退役军人排忧解难的“幸福密码”。我认为,只有把退役军人的事放在心上,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家人,他们才会把社区当成自己的家,将更多“橄榄绿”的故事带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