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年“隐姓埋名”的一等功臣

在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件只乡槐窝村,头发花白的吴洪甫勤劳耕作,过着朴实的务农生活。但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退役老兵,他曾两次参与击落美制U-2型高空侦察机,是国家一等功臣。

1959年12月,18岁的吴洪甫参军入伍,经过严格刻苦训练,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地空导弹部队二营的一名标图员,主要负责导弹发射定位工作。勤奋好学的他很快成为技术标兵,获得“一级技术能手”称号。

1962年9月9日,敌一架U-2型高空侦察机进入吴洪甫所在营地火力范围。接到指令的吴洪甫迅速精确地标出飞机航迹并传给指挥部。时任营长岳振华一声令下,敌机被成功击落。这是解放军首次击落U-2型高空侦察机。

之后,敌人提高了警惕,在U-2型高空侦察机上安装了对付地空导弹的预警装置——小型机载雷达。按当时的理论推测,把所有参数准确发送给引导技师,最短运作时间也要18秒。但当时上级给二营官兵提出的要求是:8秒钟把所有参数准确发送给引导技师。

于是,以吴洪甫为主的地空导弹关键技术人员在狭小的指挥车内搞起技术攻关。十几天内,吴洪甫等人进行了500多次开机试验,终于在3秒的超极限时间内把所有参数准确发送给引导技师,使导弹部队从打开天线到导弹升空的时间成功被压缩到8秒以内。

1963年11月1日,吴洪甫和战友再次捕捉到U-2型高空侦察机的踪迹。随着3发导弹拖着火光射出,巨响过后,U-2型高空侦察机再次被成功击落。中央军委、国防部授予吴洪甫等人个人一等功、二营全体官兵集体一等功,并授予二营“英雄营”荣誉称号。1964年7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二营全体官兵,并合影留念。

1965年2月,吴洪甫退役。离开部队前,营长召集大家开了一场“特殊会议”:务必不能因地方没安排就闹意见;务必不能泄露国家秘密和军事机密。

由于当时还没有明确的农村籍一等功退役士兵安置政策,吴洪甫严格遵守部队“两个不能”的要求,回到家乡务农,隐姓埋名、严守国家机密37年。

直到2002年,吴洪甫偶然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老营长讲述击落U-2型高空侦察机的战斗经过,才知道这不再是国家机密了,这段尘封的故事才为世人所知。

如今,年过八旬的吴洪甫依然保持着军人本色,积极参与公益宣讲活动,为学生们讲英雄故事,上好“开学第一课”;担当“征兵形象大使”,用自己的英雄事迹激励广大有志青年积极投身军营、奉献军营、报效国家……这位老兵前半生是英雄,后半生亦是英雄。

特约通讯员 田振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