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烽火情 奉献续荣光
“齐叔叔,我们是刘竹林的侄子。”“像,真像哦!你们看到竹林的照片了吗?我们俩关系好着哩!”
“看到这张照片,我们一眼就认出是三叔。”
“我很感激你们的三叔,是他保护了我……”
2023年6月7日下午,在河北省沧州市海兴县刘战胜家中,刘战胜、刘战军兄弟与远在安徽省黄山市的齐家义老人进行了一场催人泪下的视频通话。对话中提到的这张照片是刘竹林烈士送给齐家义的,他们曾是抗美援朝战场上并肩作战的亲密战友。
1950年12月初,17岁的齐家义积极应征,却因年龄和身高不足未被录取。然而,他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精神受到一位指导员的赏识,后者留他做了通信员。1951年3月,齐家义被抽调到炮兵第七师后勤部卫生队,开始了他的抗美援朝征程。
齐家义脑子灵活又勤奋好学,初到朝鲜时,每天学15个字,一共学了1700多个汉字,同时掌握了打绷带、止血、包扎、敷药等技术。齐家义所在的卫生队负责在前线抢救伤员,最紧张的时候,他一晚上背出7个伤员,他的右手掌和头部均被弹片炸伤。齐家义因抢救伤员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
在朝鲜时,齐家义曾多次死里逃生。1952年5月的一天,齐家义在奋战4个夜晚抢救伤员后,在防空洞里休息。这时,同乡战友吉来如给他送来了父亲的家书。就在吉来如把他叫醒、准备给他念信的时候,六七架美军轰炸机呼啸而至,他们赶紧爬出去,躲在田地里。轰炸过后,他们起身发现防空洞完全被炸毁了,要不是吉来如带着家书来找他,齐家义已经牺牲在防空洞中。
1953年2月9日,齐家义与刘竹林一行4人奉命乘车去前线抢救伤员,穿过封锁线时,敌机丢下了几枚炸弹,落在汽车旁,刘竹林当场牺牲。
1963年4月,齐家义转业回到故乡黄山,带着对战友的怀念努力工作、用心生活。刘竹林送的那张照片,齐家义保存了70年。将刘竹林烈士的照片送回家,成了齐家义的夙愿。黄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辗转千里,将刘竹林烈士的照片护送回家,齐老的遗憾终于得以弥补。
退休后,齐家义经常深入驻军部队、学校、街道和社区开展国防教育。今年,黄山市遭遇持续强降雨,他的老家歙县绍濂乡小溪村受灾最严重,在存折上仅有2万元的情况下,他毅然捐出1万元用于家乡小学的灾后重建。
“我会尽自己最大努力投身国家建设。”齐家义一直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一名老兵深邃厚重的爱党爱国之情。
特约通讯员 梅良仿 通讯员 黄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