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跨越时空的相逢
9月24日,在江苏省广播电视局演播大厅里,78岁的张桂生老人紧紧抱住五条岭烈士陵园守墓人卞康全,泣不成声。这动人的一幕,发生在“祖国不会忘记”——江苏“为烈士寻亲”主题汇报活动现场。
张桂生家住连云港市灌南县新安镇,他还不满一周岁时,父亲张善道奔赴战场,在盐南阻击战中英勇牺牲。在江苏省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与寻亲团队的努力下,时隔76年,张桂生与父亲再次“相见”。
为谁而寻
盐城,一个没有山的城市,却有一座“五条岭”。
1947年冬,盐南阻击战打响。华野2000多名战士血洒战场。因战事紧张,烈士遗体被送至距主战场几公里的一块盐碱地,安葬在五条土沟内。从远处看去,遗体垒成的坟茔就像道道耸立的“山岭”,被当地百姓称为“五条岭”。
家住安葬地附近的村民卞德容自发当起了守墓人,然后是儿子卞华、孙子卞康全……三代人接力守了76年。
2009年,位于江苏省盐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步凤镇的五条岭烈士陵园正式建成,一年后,卞康全被聘为陵园管理员,每天除了拔草、添土、守墓,他还会收集相关信息,给烈士家乡写信。十几年间,这位风雨无阻的守墓人写了1000多封信,帮助400多位烈士找到亲人。“不能让前来寻亲的人跑空。”这是卞康全常说的一句话。
2023年5月,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对盐城市五条岭烈士陵园守墓人卞康全同志来信作出批示:“帮助烈士寻亲人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要积极去做,用心用情去做。”
江苏不只有“五条岭”。作为革命老区,全省载入国家烈士褒扬纪念信息管理系统的烈士有11.1万名。党史、军史资料显示,还有数以万计的无名烈士长眠于此。
“为烈士寻亲”专项行动由此展开。
怎么去寻
2023年9月,江苏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联合省退役军人关爱基金会等多个单位,共同发起“为烈士寻亲”专项行动。
为了送烈士“回家”,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编织了一张“烈士寻亲工作网”,成立“为烈士寻亲”专项行动协调小组,在拥军社会组织与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的协助下,130支由退役军人工作者、公安民警、媒体从业者、社会工作者、退休干部等组成的寻亲工作队伍持续奋战在一线。
战争年代,许多烈士牺牲时没有留下多少有效信息,有的连名字都没有留下,为这些烈士“找家”无异于大海捞针。为此,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工作人员通过公开征集线索、走村入户摸排、查阅档案史料等方式,汇总形成相关信息数据库。随后,由各地寻亲工作队按照属地原则,逐条认领寻亲需求数据,有序开展排查工作。
史料年代久远,烈士人数多,仅凭人力走访摸排无法很好地推进寻亲工作。为此,江苏省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综合运用科技手段,通过搭建省级“为烈士寻亲”服务平台,打通省内相关信息数据库和国家级烈士褒扬工作综合数据库、抗战英烈等专项数据库之间的壁垒,让烈士、烈属、烈士纪念设施的数据信息能够互联互通;联合新媒体平台共同开展寻亲活动,把梳理出来的遗物、查阅到的档案信息通过互联网发布,鼓励群众积极提供信息并参与相关工作,提高寻亲成功率。
一点一滴的努力汇聚成河。在主题汇报活动现场,相关负责人发布了最新寻亲数据:江苏省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成立以来,累计为2729名烈士找到亲人。“为烈士寻亲”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共为837名烈士找到亲人,为794名烈属找到烈士安葬地。
寻到以后
为烈士找到亲人,只是寻亲工作的第一步。近年来,江苏省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在宣传好烈士事迹、传承好英烈精神、服务好烈士亲属上持续用力,写好“为烈士寻亲”的后半篇文章。
在盐城,卞康全一家三代守护英烈;在高邮,郑贤付老人在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的帮助下为亡妻找到烈士父亲;在泰州,寻亲志愿者陈露的脚步遍布9个省,行程达3万多公里……寻亲路上的故事太多太多,一声声“爸”“妈”道出烈属对亲人一生的思念,一次次隔空“相见”让思念有了寄托。
随着《江苏省革命烈士英名录》的进一步修撰,江苏省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加快推进英烈故事、寻亲故事的深入挖掘与采编,记录动人的寻亲场景;组织开展“清明祭英烈”“新婚夫妇向革命烈士献花”等活动;推出巡回展览、开展主题宣讲、拍摄专题片,让“为烈士寻亲”专项行动有了更多落点。
为弘扬英烈精神,更好地服务烈属,江苏省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定期组织有需求的烈属前往烈士安葬地或纪念地开展祭扫、纪念活动,为不方便进行异地祭扫的烈属提供代祭扫、云祭扫服务。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烈属抚恤优待政策,开展关爱烈属活动,通过进村入户走访,精准掌握烈属在就业、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困难和诉求,为生活困难的烈属提供有针对性的帮扶。
“为烈士寻亲”是一项与时间赛跑的工作。在“祖国不会忘记”——江苏“为烈士寻亲”主题汇报活动的尾声,退役军人工作者、寻亲志愿者代表向全社会发出倡议:“用心用情帮助烈士寻找亲人,传承好英烈精神,守护好烈士纪念设施……”
活动现场还发布了第二批1989条江苏籍待寻亲烈士信息和“为烈士寻亲”热线电话。江苏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在更大范围内,发动更多社会力量去做好这项工作,让更多“无名烈士”成为“有名英雄”,让更多英烈“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