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红色传家宝:泛黄的战地日记本

“现在年岁大了,很多事渐渐模糊,但这本日记本,总能让我忆起过往。”抗美援朝战争亲历者孙广记的战地日记本,真实记录了那场战争中血与火的残酷。

轻轻翻开这本早已泛黄的日记,每一页的字迹都很工整,字字句句都是孙广记对党的爱戴、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与深情。孙广记轻抚着粘贴在日记本里的老照片,思绪回到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

1949年5月,孙广记在山东滨海参军。朝鲜战争爆发后,1950年12月,他随部队北上,跨过鸭绿江,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第六工程大队警卫连的战士,并担任汽车兵,负责志愿军前线的物资补给。

孙广记所在部队的主要任务是修建飞机场,施工现场成了敌机轰炸的重点目标,参建部队为减少伤亡,分散住在周围的山村里。在超负荷的劳动和极度疲乏之余,战士们还需时刻应对空中的敌机。“自机场开工建设之日起,敌机每天都对我们进行扫射、轰炸,流血牺牲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回忆起那些生死瞬间,孙广记感慨万千。

1952年11月,上甘岭战役结束后,孙广记和战友去了山上的阵地。“整个山头都被削掉了,山上的土地也都烧焦了,战争的惨烈程度不言而喻。”孙广记说,战士们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奋不顾身,用鲜血、生命保卫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当时志愿军战士的共同心声。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仪式在板门店举行,中国人民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这场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为新生政权的巩固、建设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孙广记在日记本里记录了这一天的心情。他写道:“中国人民志愿军撤出朝鲜的友谊。你看,朝鲜人民军战友的心情是多么感动人心。”对孙广记而言,这本日记本总能带他回望那些与战友并肩作战的日子,带他忆起那时的心情,让他重温在战火中铸就的生死相依、血肉相连的情谊。

历史的巨轮滚滚前行,曾经怀揣一腔热血的年轻战士如今已是满头白发的九旬老人。日记本中所记载的参战经历已成为一段岁月的特殊印记,深深烙印在孙广记的心中,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日记本中所承载的信念与情感,始终未曾褪色。

那些志愿军战士曾在硝烟中许下的美好愿望,如今已成现实,而他们保家卫国的信念,刻在一代又一代人民子弟兵的基因里,成为中国军人永恒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