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暖三晋 当好老兵贴心人
枫红菊黄,叶舞轻扬,时下的三晋大地秋意渐浓。在此地,可以看到,退役军人时时有人嘘寒问暖,处处有人帮解燃眉之急。随着山西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的建设、完善,服务保障功能得以拓展、延伸,退役军人工作在三晋大地正展现出一种蓬勃向上、温暖人心的新气象。
一份托举
走进山西省晋城市祥达后勤服务集团,一面“我的最帅军装照”墙赫然映入眼帘。以橄榄绿为底色的墙上,105位退役军人职工的军装照被精心排列,在诉说着昔日光辉的同时,也映照出他们在岗位上发光发热的风采。
1997年,泽州大地创业之潮正酣。退役后的马晋章从一个窗帘加工小店铺起步,一步一个脚印地开拓出他的事业版图。如今的祥达集团拥有25家子公司,业务涵盖后勤管理、家政保洁、康复医养等领域,走在全省后勤服务业前列。
“想带动更多战友就业。”伴随着事业的蓬勃发展,马晋章内心深处对军人的情感愈发深厚。与此同时,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组建后,晋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也在积极地思考和部署如何将服务退役军人的触角延伸。
马晋章的努力与晋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目标不谋而合。2020年4月,晋城市首家民营企业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祥达集团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正式揭牌成立。以此为开端,晋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持续充当退役军人和企业之间的桥梁,指导企业提供权益维护、技能提升、困难救助等服务。创办集团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园、组建“绿色方阵”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评选集团“最美退役军人”、实施“退役军人职工比同岗位普通职工每月多500元工资”的薪资制度……以祥达集团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为载体,马晋章的愿景正在一一实现。
“我到祥达集团工作4年了,无论是在军营还是在公司,我都始终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退役军人张朝朝是祥达集团的安保主管,今年,他被授予“山西省劳动模范”称号。一批批像张朝朝这样的退役军人在祥达集团扎下了根,集团累计吸收450余名退役军人就业,100多名退役军人成为技术、管理骨干,高管中退役军人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如果说晋城市推动优质民营企业吸纳退役军人就业是稳稳的托举,那么来到梁文平的掐丝珐琅釉画工作室,则能看到运城市对帮扶退役军人就业更为灵活的探索。
制胎、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镀金、装裱……在梁文平的一番娴熟操作下,一幅精美卓绝的掐丝珐琅釉画作品新鲜“出炉”。
梁文平自幼学习掐丝珐琅技艺,2013年退役后,他创立山西艺佳仁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传承发扬这一工艺。他敏锐地洞察到掐丝珐琅工艺门槛适中、易上手,且市场需求日益旺盛。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心中萌芽:何不利用这一优势,以零工模式为周边的退役军人及其家属提供就业机会?
很快,这一构想得到运城市盐湖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支持。从2023年开始,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推动下,梁文平举办了三场掐丝珐琅专业技能培训,吸引了200多名学员参加,其中不乏退役军人及其家属。
家住东郭镇界村的苏晓霞是退役军人孙国胜的妻子,原本一直务农,偶尔在外打些零工补贴家用。参加过两场掐丝珐琅技能培训后,她于今年5月正式踏上这条兼职之路。“日均花4个小时,带来了月均2200元的额外收入,生活明显改善。”苏晓霞笑着说。
不光运城,山西省其他地市也紧密结合实际精准发力,加大就业帮扶力度。以退役军人服务站为依托,建立实名制电子台账,动态更新学历提升、培训就业等意向信息,退役军人足不出户便能收到精准推送的企业用工信息。各地积极搭建家门口的“就业市场”“零工市场”,8.7万名退役军人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一道防线
“现在开庭!”2024年7月10日8时30分许,运城市新绛县人民法院的庭审正式开始。杨俊荣站在原告席一侧,紧握着一沓厚厚的材料,眉头不时轻微蹙起,一身夹克衫让他看起来与对面身着笔挺西装的律师有些不同——实际上,他是新绛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工作人员。
时间回到2023年5月5日14时40分,家住新绛县的退役军人李贵蛋骑电动车行驶在西席线中苏村路段时,意外发生——一辆逆行的车辆迎面驶来,将来不及躲闪的李贵蛋撞倒在地。救护车迅速赶到,李贵蛋被诊断为急性开放性颅脑损伤。12天后,交警大队作出事故认定书,由逆行的王某英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李贵蛋无责。
“事故发生后,父亲在ICU住了68天,母亲身患癌症,也在接受治疗,家里负债累累。”李贵蛋的女儿李莉想起在电视上看过法律援助退役军人的政策宣传,决定尝试寻求帮助。
2023年10月12日,李莉找到新绛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工作人员。在多方协调下,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立即启动“退役军人绿色通道”,当天确定由杨俊荣为其提供法律援助,并迅速与县人民法院取得联系,全力维护李贵蛋的合法权益。
接到任务的当天,杨俊荣就为李贵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一案备齐了民事诉讼所需的所有材料,并代拟了民事起诉书。12日提交起诉材料,13日下午法院优先立案,案件进展顺利。“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安心。”李莉说,杨俊荣细致入微的指导让她有了方向。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王某英为逃避责任竟“人间蒸发”,而李贵蛋因长期卧床引发并发症,于2023年12月12日死亡。“案件性质发生了变化,这是新绛县首例交通事故民转刑案件。”面对愈发复杂的案情,杨俊荣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要投入更多时间,收集更完整的证据,让李贵蛋安息。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4年7月17日,法院调解王某英车辆投保的保险公司赔偿李贵蛋各项损失19.85万元。更令人欣慰的是,近日,在逃的王某英已被抓获并移交新绛警方,此案正在审查起诉。
在山西,像杨俊荣这样的律师还有许多。他们活跃在法律援助工作站,躬身于案前,坚守在法庭,为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竭尽全力,无怨无悔。
今年4月,山西省迎来一项统一的行动指导——“法润老兵”专项行动。一方面,依托全省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设立退役军人法律援助工作站、联络点,全方位打造面向退役军人的法律援助服务窗口。另一方面,与司法部门联合建立律师值班制度,选派业务能力强的律师进行驻站值班工作,为退役军人免费提供法律咨询、人民调解和代拟法律文书等服务。
“退役军人法律援助工作是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的重要举措,是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工作人员介绍,截至目前,山西已成立法律援助站 764个、法律服务联络点 1313 个,进一步拓宽退役军人帮扶渠道,构筑起坚固的法律保障防线。
随着普法宣传力度的加大,退役军人借助法律途径化解矛盾纠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思维不断深化。一种更为契合实际情况、更能彰显尊崇之意、更具法治理性的退役军人法律援助服务山西模式正在三晋大地逐步构建并日臻完善。
一腔真情
“要不是张站长主动联系我,我根本不知道还能申请省级帮扶资金。”退役军人卫龙辉向记者感慨道。
2023年7月12日晚上,张星霞在结束新绛县北张镇退役军人服务站一整日的繁忙工作后回到家中,随手刷起微信朋友圈。突然,她的目光被一则“水滴筹”求助信息吸引。屏幕上那张在病榻上仍带着微笑的脸庞让她感到熟悉。“卫龙辉?”张星霞心里一紧,“这不是咱北杜坞村的退役军人吗?”
容不得片刻迟疑,张星霞迅速拨通了北杜坞村村干部张红红的电话。电话那头回应道:“张站长,您说的那位退役军人卫龙辉,最近确实出事了。”
半个小时的通话后,张星霞终于弄清了状况。卫龙辉离异后独自养着父母和12岁的女儿。2023年7月,卫龙辉突感身体不适,被确诊患有心力衰竭、扩张型心肌病等多种重症,进行了人工心脏更换手术,医保报销后还需支付50余万元。出院后,丧失劳动能力的他只能在家静养,全家生计仅靠年迈多病的父母打些零工勉强维持。
张星霞的心顿时沉了下去。第二天,她立即与村干部、镇民政工作人员沟通,协助卫龙辉办理低保,以减轻其经济负担,让他能安心养病。帮扶并没有停止,今年4月,张星霞与在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的杜丽莎谈及此事,随即决定向上级单位提交申请材料,为卫龙辉争取更多救助资金。经过层层审核,好消息终于传来,5万元省级顶格帮扶资金成功获批。
在山西,以张星霞为代表的退役军人工作者将对老兵的感情装在心里、责任扛在肩上,落实到每一次服务保障中。
“米山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环境好、服务好、态度好,为我们办实事,来这里像到家一样。”来自晋城高平的老兵郭剑确诊鼻咽癌,花光积蓄、卖掉房子后,仍背负着几十万元债务。米山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第一时间为其建档立卡,将其列为常态化联系的重点对象,帮助郭剑申请农村低保待遇。4年来,服务站为他申请到了各级帮扶资金2万余元。如今,郭剑成了米山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常客,时不时就来坐坐。
近年来,山西省加大困难帮扶力度,结合常态化联系退役军人工作,利用退役军人服务体系深入开展走访调研,动态掌握困难退役军人底数,对困难退役军人实施“一人一档一策”精准帮扶,做到重大疾病、意外变故、特困家庭“三必助”。截至目前,已帮扶2.4万名困难退役军人,累计发放资金9749万元,惠及7万余人次。
一颗红心
“一如‘继’往,永葆‘红’心”—— “继红工作室”门上的八个字,恰如其分地诠释了这位老兵心中的军魂。
太原市迎泽区迎泽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成立后,曹继红加入服务站志愿者队伍,默默为邻里服务,风雨无阻地出现在服务站。2023年,迎泽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以他的名字命名,成立“继红工作室”。
在“继红工作室”,曹继红仿佛找到了人生的“第二战场”。他从浩如烟海的党史军史资料中挖掘整理革命故事,进校园、进社区、进部队开展红色宣讲。厚厚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次宣讲的内容,旁边总是附有一些感悟与思考。“我有一个习惯,每讲完一个主题就画一个钩。”曹继红指着笔记本,郑重其事地画上第二十三个钩。
“尽自己的努力为大家做点事,心里才会踏实。”不善言辞的曹继红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组织战友为患病老兵捐款、组建爱心送考车队助力中高考、日常巡逻河道、协调社区维修……这些年,曹继红书写了一段段动人的志愿故事,成为人们心中那抹永不褪色的红。
穿行在太原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处处可见身着红色马甲的退役军人志愿者,他们将无疆大爱与军人品格融为一体,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奉献与担当。
在槐园社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来到丈子头村福乐居养老院,包饺子、打扫院子、表演情景剧;在康宁街社区,一面面红旗随风飘扬,一个个红色身影活跃在社区的每一个角落,退役军人志愿者调解邻里纠纷、维修电器、义务理发……街道和社区搭台,退役军人服务站积极探索基层治理与退役军人工作的深度融合,一支又一支各具特色优势的基层志愿服务队涌现出来。
近年来,山西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充分发挥退役军人特有优势和专业特长,建立机制、整合资源、强化保障,助推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工作全面发展。3605支志愿服务队伍凝聚起 4.1万余名退役军人志愿者的力量,“橄榄绿”“志愿红”冲锋在抢险救灾、应急救援、扶老济困、基层治理一线,将山西老兵志愿服务品牌不断擦亮。
记者手记
初秋的山西,一砖一瓦都浸染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行走其间,一股中正之气油然而生。听张星霞讲述她认出“水滴筹”页面上的退役军人时,在场各位无不感慨:到底是跑了多少路、见了多少人,才能做到如此?令人欣喜的是,在山西,有许多像张星霞这样的站长,“援助”“帮扶”不仅是他们挂在嘴边的“热词”,更是他们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当服务保障的触角不断延伸,无数个细小的点汇聚成一束光,将退役军人与退役军人工作者之间不断拉近的心灵距离照得愈发明亮。
中国退役军人·全媒体记者 李嘉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