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法“结缘” 为兵服务

“太专业了!”在北京市盈科(大连)律师事务所,前来咨询涉法问题的退役军人张涛对律师王金海赞不绝口。

王金海也是一名退役军人。他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曾在海军某部服役22年,其间3次荣立三等功,多次受嘉奖。2005年7月,中校军衔的王金海退役,选择自主择业。经过刻苦学习,王金海顺利通过国家司法考试,成功转型为一名执业律师。

从军舰上的航海长到提供公益法律服务的律师,这些年来,王金海义务为退役军人、军人军属长期提供法律援助。从他穿上律师袍的那刻起,“一心为民”便成了他的职业信仰。

维权无忧

退役后当律师的第一天,王金海就给自己立了“规矩”:凡是退役军人和军人军属进行法律咨询的,一律不收费;凡是退役军人和军人军属因单位拖欠工资、工伤待遇、邻里纠纷、婚姻问题等需要维权的,一律提供法律援助。

2020年7月,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北京市盈科(大连)律师事务所设立法律服务站,在该所就职的王金海被指定为负责人。这让他有了更多机会践行自己“保证退役军人维权无忧”的初心。

法律服务站成立不久,就赶上一桩案件。赵明辉(化名)曾在部队服役8年,2020年6月,退役后的他应聘到大连庄河市一家企业当资料管理员,每月工资5000元,但是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虽然岗位是资料管理员,但实际上所有杂务都由赵明辉处理。不仅如此,他干了9个月,只领到2个月工资。在王金海的帮助下,小赵最终要回被拖欠工资,并得到8个月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补偿。

在王金海看来,为退役军人提供法律援助就是在为战友们维护合法的尊重。带着这份尊重,他与团队律师不仅为退役军人提供法律援助,还致力于引导他们学法、用法、尊法、守法。

“专属热线”

针对官兵日益增长且多样化的法律需求与基层法律服务资源稀缺的问题,王金海和团队律师积极开展“送法进军营”活动,采取法律知识授课辅导、现场咨询等形式,引导大家依法表达合理诉求、维护权益。

军嫂张娟家住在6楼,顶楼7楼住户在装修时为扩大阳台面积擅自将排水管拆除,下大雨时雨水往她家灌,导致客厅南墙墙皮脱落。她多次向邻居和物业反映,但邻居以恢复成本太高为由加以拒绝。在海军某部服役、经常出海执行任务的丈夫没法回家处理邻里纠纷,急得直跺脚。

“不让涉法问题牵扯官兵练兵备战精力!”王金海在一次“送法进军营”活动中了解到情况,主动联系张娟,为她提供法律援助。他将张娟的遭遇向主审法官进行详细介绍,又带着主审法官现场调查,认定楼上邻居擅自拆除公共排水管,影响整栋居民楼排水。王金海带着主审法官多次做双方的思想工作。邻居了解到张娟的爱人在海军服役,经常出海,同时被王金海的精神感染,主动表示立即将公共排水管恢复原状,并赔偿损失5000元,双方由此握手言和。

慢慢地,王金海的电话成了驻地官兵和退役军人的“专属”法律咨询热线,大家遇到涉法问题总会第一时间寻求“王律师”的帮助。

一直在路上

作为西岗区黄河社区的法律顾问,王金海定期向市民宣传法律知识,宣讲内容侧重邻里纠纷和家庭矛盾调解,帮助群众在家门口解决法律问题。

社区的退役军人李士全(化名)老人在散步时被一辆私家车撞倒。本以为没事,再加上都是邻居,李大爷并没有追究。没想到,当天晚上他的右腿疼痛不已,经过检查才发现右腿出现骨裂。邻居承认当天自己倒车时没注意,把李大爷撞倒了,但是老人爬起来后说没事,所以没有报保险。如今再报保险恐怕也不会被认可。李大爷想到了王金海。经过王金海的耐心调解,最终双方达成协议,邻居一次性赔偿李大爷医疗费及营养费5000元。

通过王金海和团队的努力,社区群众逐渐习惯通过法律渠道解决问题。基层社区依法治理得到有效推进,黄河社区在2017年还被评为全国最美公益服务社区。王金海的普法活动不仅在社区开展,十几年来,他还联合当地法官、检察官、网警和法学院的大学生坚持公益普法,足迹遍及从学校、社区到乡村,从军营、海岛到田间地头的片片处处。

从事法律工作以来,王金海获得辽宁省“优秀律师”、辽宁省“优秀公益服务律师”、辽宁省“岗位学雷锋学郭明义标兵”等荣誉,还先后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普法为民好榜样”,被中宣部、司法部评为“全国普法先进个人”,两次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法律援助先进个人”。

源自军人的优秀品质支撑着王金海在律师道路上行稳致远,也支撑着他继续把法律服务领域的拥军优属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我对战友说:

虽然脱下了军装,但能成为一名律师,继续为战友们服务,是我的荣幸。“不忘作为党员的忠诚,不忘曾经是军人的担当,不忘伸张正义的决心”是刻在我心底的职业操守。我希望法治的光芒能够照亮每位退役军人的内心与前行的道路。我愿做一根“火柴”,守护好公平正义,维护好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文/陶 洋 特约通讯员 赵 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