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庆阳:“流动讲堂”声声入心
每到清明节、烈士纪念日,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的退役老兵曹士华都会拿出他珍藏多年的老军号,穿上旧军装,前往2公里外的庆城县烈士陵园,这是他多年来雷打不动的习惯。“我今年75岁了,当兵的时候就是司号员,这把军号已经陪了我50多年。现在,作为县烈士陵园和庆阳市英烈事迹宣讲‘流动讲堂’的义务讲解员,我经常来这里吹响军号,遇到学生和游客,还会给他们讲英烈故事,孩子们都爱听。”
作为革命老区的庆阳,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为全面做好烈士褒扬工作,充分发挥烈士纪念设施在传承英烈精神和开展红色教育过程中的主阵地作用,庆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深入推进“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全力打造英烈事迹宣讲“流动讲堂”,将红色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华池县南梁革命纪念馆内,讲解员王倩楠正在和同事一起重温英烈事迹讲解词,在每次讲解前做好“课前准备”,她已经坚持了14年。“我们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平时来学习、参观的人很多,讲解任务比较重。最近,馆里要组织大家加入英烈事迹宣讲‘流动讲堂’讲解员队伍,分批次去乡镇进行红色宣讲,我们要再熟悉熟悉讲稿,保证不出一丝差错。”
2021年以来,庆阳市以各时期英雄模范、烈属、优秀退役军人、专业讲解员为骨干,探索组建12人的全市“退役军人英模事迹宣讲团”,与此同时,将宣讲团成员纳入英烈事迹宣讲“流动讲堂”,采取集中宣讲与小分队宣讲相结合的方式,赴基层流动宣讲英烈故事。2023年全年,“流动讲堂”累计开展英烈故事宣讲、老兵口述历史、红色故事“五进”等宣讲活动128场次。
“我是从战场上走过来的,参加英烈事迹宣讲让我有机会把牺牲战友的感人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军休干部、一等功臣范峰云于2021年加入英烈事迹宣讲“流动讲堂”,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一场不落地参加宣讲。
在持续打造英烈事迹宣讲“流动讲堂”的过程中,庆阳市的一些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也参与进来。市爱国拥军促进会自发打造红色教育和爱国拥军教育基地,累计接待5000余人次;华池县南梁革命纪念馆与北京师范大学庆阳附属学校加强馆校共建,以英模的名字命名77支少先队,研究全科覆盖的红色课程体系……如今,英烈事迹宣讲“流动讲堂”如一条涓涓流淌的溪流,流进田间地头,流进千家万户,滋润着庆阳老区的红色土壤,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特约通讯员 杨柳岗 通讯员 李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