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低碳生活”挖掘出“第一桶金”
我对战友说:
创业的艰辛、垃圾分类工作的艰巨让我明白,成功不是短时间的“闪电战”,而是漫漫长夜中的星星点点,是持久战。想要在事业上取得成就,需要战略性眼光、前瞻性思维,更需要敢打必胜的信心和坚持到底的决心。垃圾分类正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退役军人力量。
“之前人们对垃圾分类比较陌生,现在岛内大部分居民已经能够熟练地将垃圾分类投放。”这些年,袁帅看着长岛垃圾分类的点滴变化,颇感欣慰。
离开军营后,袁帅创立山东军绿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军绿公司”),一头扎进了生态环保领域。从此,他奋战在垃圾分类“新战场”。
从“军旅”到“军绿”
1994年,18岁的袁帅怀揣着对军营的向往,离开故乡江苏张家港,来到原济南军区陆军某部服役。
袁帅先后做过战士、班长、司务长、分队长、科长,其间获得的三次个人三等功见证着他的成长。袁帅说:“部队生涯留给我的最大财富,可以用16个字概括——自我加压、敢于争先、团结拼搏、负重奋进。”即便已经离开军营,对他来说,这16个字依旧是一种时刻的激励。
2017年,袁帅结束了24年的军旅征程,走上创业之路。他研读国家政策,洞悉时代发展大势,将目光投向生态环保领域。2018年,军绿公司在山东济南成立。“军绿”二字,正是他浓浓军旅情结的象征。
公司创立之初,袁帅将重心放在济南及周边大中城市。2019年,军绿公司“牵手”烟台长岛,成为相关海域垃圾分类的市场化运营方。“虽已脱下军装,但作为一名曾经保家卫国的军人,我对于海岛的‘守土’情怀仍旧深切。”他下定决心在岛上当好一名“生态尖兵”。
从“半路出家”到“行业专家”
垃圾分类涉及生活理念和习惯的革新。袁帅踏上这片土地后,便带领公司团队掀起了一场深入全岛的宣传活动。
“我们挨家挨户宣传,一次不行就再来一次,至少重复了五次。”经过一年时间,岛上居民的态度从最初的抗拒与不解,逐渐转变为理解与参与,开始懂得分类投放,并且逐渐养成健康环保的生活习惯。
在不惑之年才迈入环保领域的袁帅,算是典型的“半路出家”。意识到自身知识储备的欠缺后,他及时补课,学习环保知识和垃圾分类原理。除了自我提升,袁帅还带领团队成员先后到北京、上海、厦门、南京等地学习垃圾分类经验。
持续的学习让袁帅深刻领悟到,垃圾分类是一项庞大而又系统的工程,涉及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等多个环节。为此,他带领团队制定严格的流程标准,实现全闭环运作,创造了“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垃圾分类“长岛模式”。军绿公司也因此在全国垃圾分类行业标准的制定中不断实现突破。
然而,对袁帅而言,这些努力还不足以让他止步。他开始着手更新部分智能垃圾分类设备。“垃圾分类的下一步是‘精分’,比如过去的分类垃圾箱把塑料归为一类,新设备上则分别设置塑料和塑料瓶投放口,将塑料制品进行细分。”
这几年,袁帅将大部分时间奉献给了长岛。其间,长岛城区居民总投递次数达1169万余次。对于袁帅来说,每一次投放都是在为美好生活不断加“分”。看到长岛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岛上居民享受着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的宜人环境,他深感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如今,袁帅已成为众人口中的“垃圾分类专家”,谈起相关政策法规、专业知识以及长岛垃圾分类的各项数据,他信手拈来,如数家珍。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一路走来,军绿公司如今已有成员150多人,他们扎根海岛,共同守护青山绿水。在公司蓬勃发展的征途上,袁帅作为军创企业家的担当从未松懈。公司初创时,每当目睹退役军人返乡后面临迷茫,他总是伸出援手,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公司决策层中,退役军人占比高达62.5%,业务骨干中,退役军人占比10%。”袁帅坦言,“老兵们会将在部队养成的忠诚品质和过硬作风融入实际工作,齐心协力投身保护生态环境一线。”
回馈社会一直是袁帅的不懈追求,也是他引领企业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为了鼓励居民参与垃圾分类,袁帅每年都会慷慨地拿出30多万元购买日常生活用品,作为奖励分发给居民。此外,公司有九成员工都是岛上居民,先后吸纳了130多名剩余劳动力和群众就近就业。袁帅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带领员工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目前,军绿公司已在河北、山东等地开展环卫一体化业务。展望未来,袁帅满怀豪情:“我会永葆军人本色,当好‘生态尖兵’,用实际行动打好这场生态环境‘保卫战’。”
文/杜晓晴 杜晓丹 特约通讯员 马斌国 张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