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战线“瞄准手”

  “抱歉,等我5分钟。”

  “会议还没结束。”

  退役军人、中国银行山西省分行副行长王智勇的工作紧凑、忙碌,此番采访,是在他挤出的时间里进行的。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保尔·柯察金的这句话时常涌进王智勇的脑海。近日,他重新翻阅起自己的几十本工作笔记,借此回顾、反思、总结自己在金融战线上的奋斗历程。

分秒必争 精益求精

  1984年10月,19岁的王智勇走出山西曲沃老家,应征入伍,成了驻河北张家口某炮兵部队的一名瞄准手。那时虽训练艰苦,却是让他至今难忘的日子。

  瞄准手,火炮发射环节上的最后一个关键人物。“瞄准镜上错一个密位,弹着点就可能偏差上百米,因此一点都马虎不得。”为了保证万无一失,瞄准手往往要在平常训练中付出更多努力。训练场上,他们更是要大脑、左手、右手、眼睛并用,每项操作都极为注重速度和准确率。

  也是从那时起,“分秒必争、精益求精”的精神在王智勇心里深深扎下了根。

  由于表现突出,王智勇被提拔为营部文书兼教练班长,后又前往石家庄陆军学院汽车士官大队深造,被评为优秀学员。毕业后,他进入某步兵师,先后任汽车技工训练队教员、代理战勤参谋等职。

  从军10年,王智勇多次立功受奖。无论身处哪个岗位,他勤学苦读的身影总会出现在各个角落。“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于他而言从不是空话,而是丝毫不敢松懈的目标。

“向我看齐,跟我来,看我的”

  1994年10月,王智勇退役,成为中国银行临汾市分行纪检监察室的一名普通科员。

  面对陌生业务、全新领域,他利用休息时间潜心学习,每天上班提前到,下班最后走。时间一长,单位里的人都知道行里来了个手脚勤快、手不释卷的年轻人。而王智勇,也很快成为业务方面的行家里手。

  在一次配合执法机关进行的案件侦查中,王智勇加班加点,通过翻阅大量的银行业务传票,反复比对鉴别,在一张工作原始票证上敏锐地发现了蛛丝马迹,为案件侦破找到了突破口,受到了相关部门表扬。

  2009年,山西省大力推进煤炭资源整合。临汾当地的一家龙头煤焦企业在重组过程中遇到了资金困难,但新的信贷政策刚出台不久,如何理解并落实其中条款,在全省尚无先例。

  当时已升任临汾市分行行长的王智勇了解到情况后,立即牵头成立工作小组,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授信方案,推动发放并购贷款8亿元。最终,他以创新举措落实了政策要求,满足了企业融资需求,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这笔贷款也成了业内标杆,受到当地政府和监管部门的认可。

  炮兵瞄准手的经历不仅让王智勇变得敏锐果敢,更培养了他比较强的执行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担任临汾市分行营业部主任时,他像在部队带兵那样抓晨训、练队列,带领大家学业务、练技能;在公司业务部,他提出“市场就是办公桌,业绩才是试金石”,带着员工跑厂矿、进企业……近期,他又积极落实国家和上级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工作要求,在全辖区内大力推动安全生产文化示范企业创建工作。

  王智勇常说:“当干部只有身先士卒,才能服众,整个队伍才有执行力。当干部要敢于喊响并做到‘向我看齐,跟我来,看我的’。”在金融战线近30年,他不仅做到了“跟我来”,总是队伍里的身先士卒者,而且时刻保持着奔跑的姿态冲锋在前。

躬身入局的知心人

  王智勇时常背一个黑色双肩包,里面装上几本最近看的书和一个笔记本。出差路上、休息在家,他依旧会在忙碌的工作中抽空阅读。对他来说,至今自己所有的进步都得益于“终身学习”的态度。

  在他办公室里,有满满一书架的各类书籍。金融经营、人文历史、团队管理、部队建设……这些书,是他如何从“门外汉”转身成为“金融通”的答案,也建立起他与年轻员工之间交流沟通的渠道。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是王智勇给每一位员工推荐的书籍,他认为这本书“不仅销售理念和成功模式值得学习,更指导大家如何经营自己的人生”。他自己那本更是“快被翻烂了”。

  王智勇相信“键对键代替不了面对面”,他喜欢开座谈会,喜欢和员工聊工作、拉家常。“心情舒畅不舒畅?”“家里老人、孩子怎么样?”“最近工作有没有遇到困难?”……几个问题一说,彼此有了家人的感觉,员工们才更愿意以行为家。为此,他还独创了“十分钟谈心法”,力争每月和每位员工谈一次心。

  如今,王智勇分管安全生产、信息科技、后勤保障、工会等工作,协管组织人事工作。在各项任务中,他始终是那个亲力亲为的人。就在采访前,他还在各个地市的支行、网点之间来回奔走、调研。在他看来,“深入各地检查指导工作,既能减轻基层负担,又能了解实情,有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也有利于员工养成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回想做瞄准手时,王智勇最大的目标就是瞄准靶心。这样的态度,也被他带到了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瞄准正确的目标后,就日复一日地坚持,想办法去实现这个目标。”

  透过炮兵的瞄准镜,王智勇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也找到了他在金融领域的“靶心”。瞄准、射击,他的“炮兵之旅”从未停止。

  (中国退役军人·全媒体记者 宫宇凡 通讯员 白 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