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四代,73年的寻亲接力

  清明将至,年过花甲的烈属白留芳,近日悲喜交集。

  2月19日,经过云南、河南两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严谨细致的排查核实,最终确定白留芳的爷爷白玉楹烈士被安葬于云南玉溪江川烈士陵园。

  希望是照在前行路上的灯塔。73年来,白留芳一家四代从未停止寻亲的脚步,英雄就像一座丰碑,伫立在家族的图谱里,延续着英雄亲情,赓续着英雄血脉。一路向南,白留芳深切感到云南、河南两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一刻未有懈怠,始终奔跑在为烈士寻亲的路上。

“英雄烈士墓找到了——”

  “白爷爷,白玉楹英雄的烈士墓找到了,就在云南的江川烈士陵园,这里的烈士墓管理保护得非常好……”2月19日,刚一确定白玉楹烈士墓,河南省新安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主任张毅就迫不及待地给白留芳打去电话。

  “我终于可以告慰寻亲路上先后离去的亲人们了。”电话那头,白留芳一个劲儿地道谢,声音哽咽和颤抖。

  随着烈士墓位置的确定,英雄的事迹也在云南、河南两地广为传颂。

  白玉楹,河南省新安县人,1948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5月,在惨烈的剿匪战斗中,为保护战友和当地干部群众,白玉楹壮烈牺牲。剿匪战斗结束后,白玉楹被就地安葬于玉溪江川,相关部门于当年以“河南省兴安县”为地址,向其籍贯所在地邮寄了烈士证书,后因查无此地,烈士证书被退回。

  70载岁月涤荡,留有错误地名的烈士证明尘封在泛黄档案里,烈士忠骨静静地安卧在红土高原上,烈士后人仍在年复一年的苦苦找寻中迷茫。

  白留芳的太爷爷白荣西曾四处询问当年和儿子一起参军的战友,只知道白玉楹在部队表现很好,很能干,之后因为通信不便慢慢断了联系,直到去世都没有找到任何线索。白留芳的奶奶四处打听,白留芳的父亲四处奔波,一直到白留芳接过寻亲接力棒,一家四代人从未放弃寻找亲人的希望。

四代人,73年艰难寻亲路

  “1950年初,家里收到过一封爷爷寄回来的信,从这之后就再也没有爷爷的任何消息了。”这些年,白留芳一家寻遍北京、广东、陕西、云南等地,始终没有确切音讯。

  2022年的一次偶然机会,白留芳在中华英烈网看到云南烈士名录中有白玉楹这个名字,兴奋地把这个信息反馈给了云南、河南两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很快,他就在玉溪江川烈士陵园找到了白玉楹烈士墓,但其籍贯信息记载为“兴安县”而非“新安县”。经协调玉溪市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工作人员联合办公,又先后在《滇中烈士党史人物选编》和烈士名册中找到白玉楹的名字,但籍贯均为“河南兴安县”。

  虽几度受挫,但工作组寻亲热情不减。他们广泛联系当年参军老兵了解历史,查阅同一时段新安籍老兵档案,发现很多老兵档案籍贯为“河南兴安”,因河南省内历来没有兴安县行政区划,工作组最终得出结论:兴安就是新安,烈士白玉楹就是河南新安人。

  为确保万无一失,2月19日,河南省新安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奔赴云南,经玉溪市江川区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介绍,双方所掌握的关于白玉楹烈士的事迹信息,在时间、事件、经过方面完全吻合,经核实,最终确定了白玉楹烈士的身份。

英雄永远不会被忘记

  “白爷爷,清明节欢迎您和家人到江川来祭扫,我们会全力做好服务保障……”清明节前,江川烈士陵园管理所所长胡艳辉主动给白留芳打去邀请电话。

  让英雄被铭记。近年来,云南省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烈士褒扬工作的若干措施》,先后投入1.6亿多元资金,修缮全省2300多处县级及以下烈士纪念设施;坚持1瓶牛奶、1个面包、1束鲜花等“N个1”暖心服务;创新推出“代亲祭扫”“云祭扫”服务,1200余名党员干部、退役军人和群众与无名烈士结对认亲,推出“一花”“一曲”“三鞠躬”认亲祭扫模式……

  管理措施逐步完善、保障力度不断加大,崇尚英雄烈士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白留芳相信,越来越多和他一样奔跑在寻亲路上的烈属能找到自己的亲人。

  (文/ 宋海军 李福生 白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