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 让“沉睡”档案变教材
文/ 叶 坚
“在这里接受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深刻的人生洗礼,我们要继承革命先辈遗志,坚定理想信念,永远保持对事业的激情,尽心尽职做好本职工作。”
在高桥烈士陵园参加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后,上海浦东总工会的张颖写下感言。让她感触最深的,是浦东新区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开设的“红色课堂”主题教育项目。
2019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挂牌成立后,随即在商务楼宇众多的陆家嘴创建上海中心“红色课堂”,通过量身定制红色课程,请来革命功臣讲初心使命、“最美退役军人”谈奋斗历程、烈士后人忆先烈故事,强化思政引领和精神感召,厚植家国情怀,传递接续奋斗的火炬。上海中心“红色课堂”在浦东这块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上,构筑起一座“红色引领”新地标。
之后,拥有60年历史的南汇烈士陵园重新开园,“八一”纪念广场的南汇英名墙得以修建,南汇革命史迹陈列室重新布展,红色大课堂、记忆展厅、烈士诗文碑文区、烈士姓氏水景区等先后建起,全新的双拥和国防教育基地——10号望江驿“戎戎”揭牌成立……一个个以“红色课堂”为基础的爱国主义教育设施共同建设起保护红色血脉的精神家园。
为拓展上海中心“红色课堂”的应用场景和展现形式,在浦东形成共建共融共享的“红色课堂”体系,浦东新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因地制宜,进一步打造“红色课堂”新矩阵。
在书院镇退役军人服务站,乡村庭院“红色课堂”再次开讲,抗美援越老战士周根初亲述当年的战斗经历,成为点单率最高的“重磅微党课”;在浦东新区的6所少年军校里,红色文化已经编入各学段校本课程,青少年在“红色课堂”中汲取“红色营养”、茁壮成长;在梅园公园内的陆家嘴“长城家园”,社区居民沉浸其中,感受红色力量、红色精神;高桥烈士陵园的英烈故事则被编成红色书籍、排演成情景诗朗诵。线上线下的“红色课堂”,让一部部“沉睡”的档案变成一本本鲜活的红色教材,让一座座烈士塑像成为新时代红色基因的“燃灯者”。
如今,在这片红色热土上,浦东新区正在不断激活红色记忆,赋予红色资源新时代内涵,努力把“红色血液”输送到城市血脉的每一个末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