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拓展国防教育阵地

    打造现地课堂激发新活力

  辽宁省丹东市委书记 裴伟东

  辽宁丹东,素有“英雄城市”之称。70多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从这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谱写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壮丽篇章。

  一处遗址就是一座教育基地。近年来,丹东军地全面摸排、整理抗美援朝战争遗址遗迹和纪念设施百余处,形成名录,并因地制宜修建志愿军公园、抗美援朝纪念馆等多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鸭绿江百里文化长廊增设纪念抗美援朝主题雕塑,打造“抗美援朝联线”红色精品研学线路,构建全方位国防教育宣传格局,进一步增强普通群众参与国防教育的积极性。

  国防教育要紧跟新时代,守正创新,多蹚新路。丹东军地坚持定期开展系列各具特色、群众参与性强的纪念活动,先后出版《抗美援朝丹东遗址寻踪》《抗美援朝11杰》等10余部书籍,组织“烽烟滚滚唱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事迹专题展”“震撼世界的较量——抗美援朝战争经典战例专题展”等专题展览,并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平台刊登播放抗美援朝老兵故事,着力用英雄文化激发群众爱国热情。

  要运用现地课堂激发国防教育新活力,开发利用好红色遗址遗迹,使之成为开展国防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阵地。下一步,丹东市将把红色旅游景点打造成常学常新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堂,充分发挥红色旅游的辐射带动作用,构建红色文化宣传矩阵,进一步拓展国防教育阵地,构筑起爱国拥军的精神高地。

  用好“活教材”讲好英雄故事

  浙江省军区宁波第二离职干部休养所干事 纪晓飞

  老干部是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他们坚守初心、戎马一生,为党和人民军队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要用好这一活教材,充分发挥老干部红色教育功能,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纪晓飞深有感触地说。

  近年来,浙江省军区注重发挥军休干部“播种机”作用,在传承红色基因、开展国防教育方面做了不少有益尝试。2021年,浙江省军区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主动对接地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中小学校,请军休干部走上讲台宣讲战斗故事、英雄事迹,引起较好反响。

  浙江省军区各干休所还为每名军休干部建立了个人红色历史档案,并在荣誉室相继添置投影仪、触摸式互动一体机等设备,只需输入老干部的姓名,电子屏幕就会滚动播放其红色故事。接下来,浙江省还将逐步引进智能讲解设备,进一步提高荣誉室的互动体验。

  进入全媒体时代,老故事也需要紧贴时代发展,拓宽宣传渠道。对此,可以充分利用B站、微信、微博、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介,广泛宣扬军休干部的先进事迹,让历史鲜活起来,与受众产生情感共鸣,点燃大众心中的爱国热情。

  “双减”背景下 奏响“大合唱”

  湖北省荆州市实验中学教师 徐华铮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和可塑定型期,学校一定要承担起、履行好国防教育重任,把培塑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怀融入教学内容和校园文化中。在“双减”背景之下,要奏响青少年国防教育的大合唱。

  近年来,荆州市依托辖区高校和国防教育基地组织“国防教育进校园暨学生军训观摩会”“国防教育暨安全知识普及教育”“征兵宣传进校园巡讲”等沉浸式国防教育活动,在学生群体中引发较好反响,也让青少年进一步认识到,没有强大的国防做后盾,就没有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

  学生在完成每天的功课之余,也希望有拓展课可以学习到课本之外的知识。为此,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国防教育活动,为学生开启一片新天地,在增强他们基本军事素养的同时,也让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学生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通过对学生开展涵盖我军历史、国防政策、武器装备、网络安全等内容的专题辅导,一方面能够点燃学生关心关注国防的热情,达到普及国防知识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国防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为学生播下参军入伍、献身国防的希望种子。

  近年来,热播的军事题材影视剧以及全市户外电子大屏上循环播放的征兵宣传片,都成为学生的写作素材以及课后实践必看内容。这一可喜变化证明,只要踏准时代节拍,就能奏响青少年国防教育的大合唱。

  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将国防教育进校园列入党委议事日程,成立国防教育教研组,设置课后国防教育兴趣班,使课程进入课外学习学时、计入实践课程学分,落实体系化的课程安排。同时,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灵活的实践活动,将国防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班会、课前晨会和升旗仪式中,真正让国防教育进校园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