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了19年的救助管理站站长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必须抓紧抓实抓好。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就业创业关系广大退役军人切身利益、备受他们关心。脱下戎装,奉献地方,成千上万退役军人秉承军队光荣传统,在不同的就业岗位发热发光;他们中,更有一批佼佼者勇立创业创新潮头。退役军人事务部宣传中心联合部就业创业司开办专栏,拟遴选报道一批退役军人“就业榜样”“创业先锋”,展现退役军人就业创业风采,彰显他们干事创业的奋斗历程,引领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新风向。

 

 我当了19年的救助管理站站长


  1979年入伍到新疆乌鲁木齐部队服役,198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在部队获得6次嘉奖。

  1984年4月,退役回到陕西,开始从事民政救助工作。

  这一干,就是37年。


  37年来,我走遍了陕西铜川市的每一处街道,钻过铜川市的每一孔桥洞,聆听过流浪乞讨人员的辛酸往事,看到过被救助者希冀的眼神,经历过无数个相拥的瞬间。每一个故事都是离别的伤痛,每一个眼神都是沉重的托付,每一个拥抱都是温暖的团聚。

  正是这些,让我在这个平凡而又特殊的岗位上坚守了下来。


  流浪的人,我送你去见老母亲

  记得2010年的冬天,一个气温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夜晚,我和同事在王家河街道巡查时,发现前方微弱昏暗的路灯下,蜷缩着一名蓬头垢面的长发男人。他衣衫破旧,嘴唇冻得发紫,紧裹着一床破毛毯不断地发抖。上前问询时,他含糊不清,记忆紊乱,嘴中只是不时地发出“呜呜啦啦”的声音,无法说出一句完整的话,眼里充满了恐惧,拒绝让我们靠近。

  我初步判断他可能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赶紧脱下身上的大衣给他披上,蹲下来慢慢和他沟通,等他惧怕的情绪稍有舒缓,我们带他回到救助站,帮助他清洁洗漱,让他吃饱,先住了下来。

  第二天一早,我们将他送到托养机构。经过30多天的治疗,他的精神状况才有所好转,但仍是问十句答一句,无法准确获得任何寻亲线索。尽管如此,我们仍然每月多趟往返,不仅为了了解治疗进展,更想从当事人的口音、只言片语中,引导他恢复一丝记忆,捕捉一些有用的寻亲线索。

  经过90多天的不懈努力,我们终于和当事人居住在矿区的家人取得了联系。他年近花甲的哥哥回忆说,弟弟20多岁时,因情感变故受到刺激,精神失常走失了,30多年杳无音讯。家里人一直四处寻找,90多岁的老母亲天天盼、日日思,早已哭得双目失明。

  当我们护送当事人回家,刚踏进家门,他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在家人的搀扶下迎了上来,紧紧抱住儿子,用颤颤巍巍的手不停抚摸着儿子的脸和全身,摸着摸着,泪水就流了出来。老人嘴里念叨着:我的儿子,是我的儿子,回来了,回来了……


  亲爱的小孩,这里永远是你的家

  2013年夏天,我带队在北关街道巡查时,发现一个9岁左右的小女孩踩在木箱上,在垃圾桶里翻找着什么。我们上前询问小女孩的基本情况,孩子说她没有爸爸妈妈,只有奶奶。奶奶几天前去世了,就只能自己出来找吃的,除此之外,她再也不愿意多说一句。

  我们领着女孩在街上挨家挨户问询。附近知情人说,这个女孩自幼被抛弃,被一个拾荒的老太太捡去抚养长大,老人去世后,女孩又流落街头。了解完情况后,我们将小女孩领回了救助站。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环境,我和爱人商量,暂时将孩子带回家里住下。爱人给孩子整理梳洗,为孩子添置新衣服,培养孩子的基本生活习惯。上下班我都会带着她,孩子也十分依恋我们。

  一个周末,我开车去单位,坐在后排的孩子用小手抓住我的胳膊,突然叫了我一声——“爸爸”!我感慨万千,妻子在一旁偷偷抹了眼泪。从那一刻起,我下了决心,一定要给孩子找一个好的归宿。

  孩子的亲生父母没有下落,陆续有家庭表示想收养她。我和爱人千挑万选了一个退休教师家庭。那天,我万般不舍带着领养人办理手续,爱人为孩子整理生活用品,从衣帽鞋袜到阅读书籍,我们想把所有的爱,给孩子一起打包带走。分别时,孩子紧紧抱着我不愿松开,大声哭喊着:我不走,我不走,我不想离开你们!那一刻,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孩子,无论以后你在哪里,这里永远都是你的家!


  我乐在其中,福也在其中

  这样的故事,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还有很多很多。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民政工作是‘菩萨’事业。做‘菩萨’事业就得怀着菩萨之心,怀着大爱之心、爱民之心。”

  我从事的救助工作,服务对象是困境中的弱势群体:他们中有因家庭变故流落在外的,有因寻亲不遇、务工不着、被偷被骗、迷失走散等临时陷入困境的;有因长期流浪、没有着落,他们有的披头散发、重病缠身,有的精神失常、行为失控,有的心理扭曲、性格怪异等等。我们救助工作者要保持极大的耐心和良好的心态,多包容理解受助者,勇敢面对现实中的困难,积极应对工作中的挫折。

  从军经历让我养成了一种习惯,一种在救助工作中总是冲在前面,第一时间为弱势群体送去温暖的习惯。我担任救助管理站站长19年了,带领同志们帮助过9000多名群众,解了燃眉之急,渡过了难关,让600多名流浪儿童得到保护,帮助200多名长期滞留在站的精神障碍患者寻亲寻家成功,每年服务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2000多名。

  多年来,无论寒冬还是酷暑,我坚持值班、带班、巡查,用实际行动给同志们做表率。我苦得其所,累得其所,乐在其中,福也在其中。我想,正是军人的初心,铸就了我坚守在救助一线为弱势群体服务的决心。

10.9杂志.PNG

  韩延成(右)耐心询问流浪人员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