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双拥工作 坚如磐石 薪火永续

  双拥工作是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的简称。它随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建军理论的产生和人民军队的建立逐步发展起来,是我党我军我国各族人民的优良传统和特有政治优势。

  双拥工作贯穿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始终保持了蓬勃的生命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军地各级锐意创新、深入扎实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谱写了军政军民团结奋进的时代新篇。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今日中国,从高山雪原到万里海疆,从繁华都市到美丽乡村,处处可见军民团结、甘苦与共的动人场景,处处可感受同心协力、众志成城的浓厚氛围。


1631172303(1).jpg

  2017年8月3日,纪念建军90周年全国双拥模范创建成果展在北京八达岭水关长城举行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军政军民军地的密切协作,重视处理好经济建设和国防军队建设的关系。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军政军民团结都彰显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发源』


  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陈列着一个“有故事”的陶罐,罐子里装的原本是食盐,因为时间久远,食盐表面结成了灰黑色晶体。井冈山时期,食盐是非常珍贵的物资。1928年,红军在一次战斗中缴获了食盐,除了一部分留用,其余都分给了当地百姓。有一位老乡知道这些食盐来之不易,舍不得吃,就把盐罐密封后埋在了地下,打算以后留给红军用。这一埋就是30年。1959年,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建馆时,这罐食盐被挖出捐献给博物馆。

  “有盐同咸”,是红军时期苏区军民关系的真实写照。另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拥军花鼓》,则生动地唱出了延安时期双拥运动的火热场景。“正月里来是新春,赶上猪羊出啊了门,猪啊羊啊送到哪里去?送给咱英勇的八路军……”这首歌曲诞生于延安双拥运动时期,背后也有一段往事。

  1940年,因为日本侵略者的进攻和国民党的军事围剿、经济封锁,加上陕北地区遭遇旱灾,陕甘宁边区物资匮乏,留守兵团困难多,军政军民之间产生了一些矛盾和纠纷。为了加强党政军民的团结,争取对敌斗争的胜利,党中央在领导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的同时,领导开展了双拥运动。

  1942年12月,为了贯彻毛泽东关于军政、军民关系的指示,留守兵团研究在即将到来的春节做好群众工作,开展拥政爱民活动。1943年1月15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公布了《关于拥护军队的决定》,确定从1月25日至2月25日为边区拥军运动月。1月16日,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撰写《造成拥军热潮增强拥军工作》一文在《解放日报》上发表。

  同年1月25日,八路军留守兵团领导机关发出《关于拥护政府爱护人民的决定》《关于拥政爱民月的工作指示》,确定从2月5日至3月4日为拥政爱民运动月。2月1日,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贺龙撰写《开展拥政爱民运动》一文在《解放日报》上发表。就这样,拥政爱民和拥军优属运动在陕甘宁边区轰轰烈烈开展起来。

  这年10月,党中央决定,每年的阴历正月都要举行一次拥政和拥军的大规模群众运动。这成为春节期间开展双拥活动的发端。党的领导人和党领导下的基层政权,开展了一系列相关活动。比如,1946年和1947年连续两年正月初三,毛泽东和朱德等领导人宴请延安地区群众共度春节。参加宴请的群众既有当地居住的百姓,也有劳动英雄和驻军干部代表。毛泽东在宴会上发表讲话,号召军民积极生产,强调军民团结。

  在双拥运动中,涌现了一大批文艺作品,由鲁迅艺术学院教员安波创作的《拥军花鼓》是最有名的。安波有个外号叫“小调大王”,经常到老乡中间采风,擅长把当地民歌曲调配上新歌词,同一时期,他还创作了反映大生产运动的秧歌剧《兄妹开荒》。

  就像歌中唱的那样火热,双拥运动从延安迅速发展到各个根据地,掀起了前所未有的热潮。从抗日战争时期“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到解放战争时期“潮涌般的小推车和担架队”,广大军民携手并肩、浴血奋战,赢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继承』


  新中国成立,双拥工作面临新的环境和任务:人民解放军的任务由夺取政权转变为在党领导下维护政权,担负起加强国防、抵御侵略和参加国家建设事业的重任。

  1950年12月22日,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联合发出《关于新旧年关开展拥政爱民和拥军优属运动的指示》,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份双拥文件。之后的每年元旦、春节期间,全国军地主管部门都会发通知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

  “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抗美援朝出国作战打响。1951年初,中共中央发出一系列指示,明确了爱国运动的中心工作,其中就包括:募集救济品、慰劳品,组织慰问团,慰劳中国人民志愿军;发起订立爱国公约,开展生产竞赛和拥军优属工作。

  “举国上下愿倾其物力财力”,全国掀起参军、参战、支前的热潮。部队很难吃上熟食,东北地区“男女老少齐上阵、家家户户忙炒面”。有人回忆当年24小时炒面不停的场景:“大冬天炒面屋很热,大家生怕汗掉进面锅”。

  为响应“捐献飞机大炮”号召,全国人民总计捐款可购买3710架战斗机。当时,豫剧演员常香玉就带着剧社到全国巡回义演,用演出收入和积蓄向志愿军捐献了一架飞机……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胜利,离不开军民团结的巨大力量,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为新中国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1956年、1959年,国家召开了两次全国烈属、军属和残废、复员、退伍、转业军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参加会议的代表中,就有“战斗英雄”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志愿回乡务农的红军团长方和明等一批先进人物。

  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大批部队官兵像方和明一样解甲归田,转战经济建设战场。在广袤的新疆戈壁荒漠、黑龙江北大荒荒野、华南深山野林,披荆斩棘、屯垦戍边。一座座农场、一片片橡胶林拔地而起,书写着人民军队为共和国建设作出的奉献牺牲。

  这一时期,还相继涌现出“南京路上好八连”这样的先进集体和以雷锋为代表的爱民模范。双拥工作在党的领导下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在继承和发扬战争年代光荣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


  『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历史转折。1978年12月,设立不久的民政部向各地发出通知,要求“广泛宣传拥军优属,加强军民团结、军政团结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发扬光荣传统,树立拥军优属风尚。”通知还要求各地组织慰问驻军,检查优抚安置政策的落实情况。

  也是在这一年,《海军舰艇命名条例》颁发,规定巡洋舰以行政省(区)或直辖市命名,驱逐舰、护卫舰以大中城市命名。在海军命名舰艇与相关城市之间开展双拥共建活动,成为延续至今的情谊纽带。

  时隔一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发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光荣传统进一步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通知》,全国掀起了双拥工作的高潮,军地双方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典型。

  1978年,沂蒙“红嫂”胡玉萍被儿子接到抚顺养老。她让儿子带着自己去雷锋纪念馆“看雷锋”。学雷锋多年的她,在随后的27年间,靠养猪、捡废品,为部队和军烈属捐款捐物15万余元,上交党费10400元。

  在广东汕头,有一位刚强又慈爱的母亲,她叫姚慈贤。她在心里认准了“有国才有家”的理,从1979年到1990年,把4个儿子分别送进陆、海、空军和武警部队服役。

  远隔千山万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当地牧民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每一座毡房都是一个流动的哨所,每一位牧民都是一个活着的界碑。护边员布茹玛汗?毛勒朵就是其中一员。从1964年成为护边员,她把青春播撒在巡边路上,与一代代边防官兵并肩守护冬古拉玛山口。

  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成为地方拥军优属工作的坚实基础。在“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为军队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优抚对象服务”的原则下,这一时期的拥军优属工作对解除部队干部战士的后顾之忧,稳定军心发挥了重要作用。

  部队的“拥政爱民”也达到一个高潮。1979年8月,解放军原总参、总政、总后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军队参加和支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见》,要求部队切实支援地方经济建设。人民解放军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不愧是一支“既能打天下,又能建天下”的革命军队。

  历史会铭记,20世纪80年代初,2万名基建工程兵到深圳参加特区开发建设。广大官兵用青春和汗水开出一条条马路,筑起一栋栋高楼,创造了三天建成一层楼的“深圳速度”。他们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代“深圳青年”,绝无仅有的一代拓荒青年。

  这一时期,党中央多次要求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得到了广大军民的积极响应。1982年4月,邓小平同志提出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四个保证之一,要求全国军民把建设精神文明活动经常化、制度化,长期坚持下去。

  1983年1月,保定地委和驻军联合召开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现场会。这次现场会引起了中央高度重视,被批示是贯彻十二大精神,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好途径,体现了新型的军政军民关系。

  有关部门分别于1980年、1984年和1987年召开了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会议。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倡导下,军民共建活动在全国迅速铺开,成为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有效途径。


  『新局面』


  1991年1月,全国双拥工作会议在福州召开,首次命名表彰河北省保定市等10个市(县)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邓小平同志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题写了牌匾。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专门赋诗一首《军民情》,祝贺会议召开,表达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军队人民爱的鱼水深情:“挽住云河洗天青,闽山闽水物华新。小梅正吐黄金蕊,老榕先掬碧玉心。君驭南风冬亦暖,我临东海情同深。难得举城作一庆,爱我人民爱我军”。会后,全国各地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创建双拥模范城(县)热潮。

  1993年1月,恰逢延安双拥运动50周年。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在延安召开纪念大会,大会命名了56个全国双拥模范城(县)。11月,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颁发《双拥模范城(县)命名管理办法》,规范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工作。创建双拥模范城(县)活动,成为巩固军政军民团结最具影响力的有效载体。

  将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创建活动与其他群众性双拥活动相结合是这一时期双拥工作的重要特征。“爱心献功臣”“关爱功臣”“双拥在基层”等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为了表彰涌现出的基层双拥先进典型,1997年8月1日起,民政部、原总政治部开始联合表彰基层双拥先进单位和模范个人。

  1998年,一场特大洪水席卷了29个省市区。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几百万军民严防死守,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战胜了洪水,创造了抗洪史上的奇迹。当年9月14日,第一批抗洪部队开始撤离江西九江灾区。九江火车站人山人海,市民们自发来到这里,带着各种食物,有水果、有鸡蛋,围住了一辆辆军车,把慰问品递到战士手中。一位3岁的小女孩在候车厅亲吻了时任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董万瑞。将军开心地笑起来,全场响起阵阵掌声和笑声。

  难忘2003年抗击非典,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南方低温雨雪冰冻,难忘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新世纪以来,无论面对灾难考验,还是精彩盛世,一个个军民情深的画面,一段段血浓于水的故事,一次次升华了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内涵。

  在党的领导下,在全国各地的推动下,基层群众性双拥工作从帮助一人一事解难题发展到为部队和优抚安置对象提供系列服务;从统一组织走访慰问发展到群众自觉开展拥军活动;从节假日定期活动发展到经常开展活动。


杂志1.PNG

“全国爱国拥军模范”朱立凤慰问新疆边防官兵(常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供图)


  『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6年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召开后,全国双拥系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决策指示,紧紧围绕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不断改进创新、与时俱进,有效提升双拥工作水平。

  2018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事务部成立,负责退役军人移交安置、服务管理、待遇保障等工作,指导全国拥军优属工作,省、市、县三级也陆续成立相应机构。从中央到地方,双拥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不断调整完善。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精简调整政府机构的大背景下,调整充实各级双拥领导和工作机构,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密切军民关系、厚植强军根基的战略考量。

  站立在时代潮头,适应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双拥工作领域不断拓宽,工作内容不断丰富: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全力解决涉及部队官兵和优抚对象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做好转业干部安置、随军家属就业、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伤病残退役军人移交安置和维护军人合法权益等工作;军地联合出台政策加强军人军属和优抚对象优待工作,连续17年提高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全面开展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信息采集工作,开展悬挂光荣牌工作,“军人依法优先”遍布社会公共服务机构,立功受奖喜报送入千家万户……

  全军部队持续开展我军性质宗旨和拥政爱民优良传统教育。视人民如父母、把驻地当故乡、为社会作贡献,成为广大官兵的行动自觉,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一次次“逆行”向前。党中央、国务院发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令后,全军部队积极响应,以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连片特困地区为重点,广泛展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行动。截至2020年5月,全军部队定点帮扶的4100个贫困村全部提前实现脱贫。

  2020年10月20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在京举行。会上命名了411个全国双拥模范城(县),表彰了59个模范单位和100名模范个人。从大会再出发,双拥工作积极适应党、国家和军队各项事业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新形势,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双拥工作系列政策法规、组织领导体系、拥军支前体系、拥政爱民体系、权益维护体系、接收安置体系、优抚保障体系、荣誉激励体系等逐步完善,不断走 上法治化轨道。

  军队和人民血脉相连、亲如一家。从延安发源,七十余载时光荏苒,双拥优良传统接续传递、薪火不息。“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新时代双拥工作必将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的征程上,以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强军梦的磅礴力量。


  (执笔人 杨学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