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兵生活更美好

  对话厅(局)长

  对话人:

  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黄冲

  中国退役军人·融媒体记者 倪光辉 视频/中国退役军人·融媒体记者 郭佳蓓 文豪

001.jpg

  红色是上海的根脉,红色基因渗透在这座繁华都市的血脉深处。

  一直以来领风气之先的上海,退役军人工作有什么样的特点?又有哪些创新探索?6月中旬,中国退役军人融媒体报道组一行来到上海。

  “保护修缮红色遗址,是一场同时间赛跑的抢救式工程。”我们的对话从初心之地、红色之都的保护说起。两年多来,上海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在黄冲局长带领下,勇于承担,敢于创新,积极参与龙华烈士陵园等红色遗址的修缮保护任务,为迎接建党百年的红色之都贡献着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的力量。

  “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是全新组建的机构,只有强化不辱使命的创先争优意识、不负来者的开局立标意识、不进则退的攻坚克难意识,才能不断提高退役军人工作水平,让退役老兵在上海的生活更美好。”如何在党的诞生地做好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目光坚定、温文儒雅的黄冲局长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2017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黄冲说,精准精细、追求卓越,是上海的城市精神,也赋予上海退役军人工作别样的气质:秉承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构建精准精细的服务保障体系。

  浓氛围,体现红色之城的温度

  记者:建党百年之际,“荣光之路”报道组来到上海,更有“朝圣”的感觉。这些天,我们循着革命前辈的足迹,走进了波澜壮阔的历史。比如,前不久正式开馆的中共一大纪念馆,还有我党的革命先驱和领导者牺牲安葬最集中之地龙华烈士陵园。诸如此类红色遗址管理的不少工作,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参与其中。在这片红色热土上,我们是如何利用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守土有责做好烈士褒扬工作?

  黄冲: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和梦想起航地,这里的每一条街、每一条路,都流淌着红色的血液。在上海63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目前保存完好的革命遗址就有440处。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管理的烈士纪念设施达到75处。

  除了党的一大、二大、四大先后在上海召开外,上海也是团中央的诞生地、国歌唱响地,是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的背后,都有着激荡人心的故事。充分发掘、运用好这些资源,对我们做好退役军人工作至关重要。这几年,围绕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我们着力开展了四方面工作:

  围绕“建”字做文章,不断拓展完善红色纪念地。2020年,在军地有关方面大力支持下,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实现整体连通和功能拓展,龙华烈士陵园成为全国首个集革命烈士纪念地、初心使命教育地、红色文化传播地于一体的红色地标。今年清明前夕,全国首个消防主题的烈士纪念园--上海消防烈士纪念园在松江落成,又增添了一座红色纪念场所和教育基地。我们还通过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促成了《上海市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条例》的出台和上海红色文化地标建设工程的启动。

  围绕“演”字做文章,通过艺术形式弘扬英烈精神。去年以来,在专业文艺院团的指导支持下,龙华烈士陵园自编自导自演舞台话剧《流火》、无剧场话剧《那年桃花》等,并在新浪微博同步直播。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纪念龙华24烈士殉难90周年,我们与上海戏剧学院以左联五烈士为原型,联袂打造大型原创话剧《前哨》,并向社会进行多轮公演,取得了良好社会反响。

  围绕“网”字做文章,运用网络手段提升传播效果。今年清明期间,组织75家烈士纪念设施在同一时间联合开展“我们来看望您”缅怀英烈活动,创造性地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吸引了大批网民全程观看并向革命先烈致以敬意与哀思。另外,我们联手网信、教育等部门,以青少年网民为主要对象,制作党史动漫专题片在网络播出,以喜闻乐见、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的方式,凝聚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青春力量。

  围绕“写”字做文章,采写英雄故事发掘珍贵史料。充分运用军休干部资源,通过开展新老结对活动,组织局系统年轻党员干部和全市青年志愿者通过入户走访,对参战老兵、军休干部身上蕴藏的红色历史和宝贵精神财富进行“抢救式”挖掘,用文字、影像资料等真实记录他们在战争年代、改革开放建设时期的故事,让老战士、老英雄的光荣事迹、优良传统、革命精神留下来、传下去,让英雄的故事历久弥新。

0001.jpg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

  记者:我们发现,在上海的地铁、公交等公共场所,经常可以见到“最美退役军人”的宣传海报和视频,对退役军人的尊崇氛围比较浓厚。我们了解到,“初心课堂”“红色讲堂”已经成为城市新“打卡地”,吸引了众多“金领”、“白领”走进红色课堂,接受红色教育。听说退役军人部门参与了不少这方面的工作。

  黄冲:氛围营造对于做好退役军人工作至关重要。我们借助各种宣传平台和载体,加强国防教育,引导全社会树立崇军尚武的价值观,凝聚团结向上的正能量。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浓厚退役军人工作的氛围、退役军人受尊重和军人职业受尊崇的氛围。

  上海的红色教育,我们重点从提升显示度、扩大覆盖面上下功夫,让红色教育随处可及、遍地开花。从物理形态上,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是“高”。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上海已成为向“空中”发展的城市,结合上海的城市形态,把红色讲堂开设在高层商务楼中,每周定期开设党史、国防、军事等相关课程。我们联合浦东新区,在亚洲第一高楼“上海中心”的22楼,结合楼宇党建,创设“红色讲堂”“空中双拥”,为青年“白领”接受国防教育提供平台。

  二是“动”。上海是一个海纳百川、流动性非常大的国际化城市,我们联合交通、城建等部门,在流动的地铁上、列车上、轮渡上,循环播放红色教育资料片以及“最美退役军人”先进典型宣传片,让上班族接受国防教育的同时,也让各地来沪人士充分感受上海的红色魅力。

  三是“靓”。我们选择上海最靓丽、最繁华的商业街区,营造整体性的爱国拥军氛围。比如,被誉为“中华商业第一街”的南京路,同时也是“双拥一条街”,除了有众多大幅宣传标语、展示屏、红色雕塑外,每月20日这里都会举办群众性活动,让市民在耳濡目染中感受红色文化,既提升了城市文明水平,又强化了群众的家国情怀。

0002.jpg

中共一大纪念馆展览《主义的抉择》

  在具体工作层面,我们主要有三方面抓手:

  一是抓好评选表彰。持续开展年度“最美退役军人”学习宣传活动,目前已评选出市区两级“最美退役军人”330人,让优秀退役军人成为沪上家喻户晓的时代先锋。

  二是用好基层站点。充分发挥近6000个退役军人基层服务站点的作用,做好为现役军人立功送喜报工作,同时,组织开展节日慰问、老兵过生日、建军节、海军节、空军节等活动,让尊崇优待在基层落地生根。

  三是开展专题培训。举办上海退役军人工作研讨班,进一步增强本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和成员单位的思想认识,提高站位,在系统内形成关心重视退役军人工作的良好氛围。

  强引领,彰显初心之地的厚度

  记者:退役军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部队接受军事训练、党性教育,退役后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政治引领工作非常重要,请您介绍一下上海在这方面的具体举措。

  黄冲:退役军人普遍崇尚荣誉、有大局观念和牺牲奉献精神,要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政治引领,使他们成为巩固党执政基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为了做好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我们着重建立了四支队伍。

  思想政治工作指导员队伍:这支1503人的队伍是由一群具有从军经历、政治过硬、品行端正,并在退役军人中有一定感召力的老兵组成。他们知兵、懂兵、爱兵,与服务对象经历相似、感情相近。队伍成立以来,通过登门入户、走访慰问、解疑释惑、心理抚慰、帮扶解困,成为政策宣传员、感情联络员、情绪疏导员、矛盾调解员,切实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

  法律顾问队伍:在上海,我们近6000个退役军人服务站同时也是法律顾问站点。针对当前退役军人涉法涉诉案件增多的实际,邀请法学专家、律师等组成法律顾问队伍,定期到服务站点为退役军人提供法律咨询、行政调解、法律援助等服务,受到广大退役军人的欢迎。

  志愿服务队伍:目前全市成立各类退役军人志愿服务组织216个,志愿者总数1.2万余人,志愿服务项目278个。已构建“1+16+10”上海退役军人志愿服务体系(即1个市级服务总队,16个区级服务大队),在红色宣讲、法律援助、医疗救治、平安守护等10大领域开展志愿服务,展现退役军人风采,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比如,兰云科、陶依嘉、张志勇、魏刚获评2019、2020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美志愿者。如今,上海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都有退役军人志愿者活跃的身影。尤其是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市3万多名退役军人踊跃地走向基层防疫一线,奋力投身疫情防控,充分展现老兵“若有战、召必回”的家国情怀,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肯定。

  退役军人服务站社工队伍:在全市各基层服务站,活跃着大约1.1万名专职的基层服务站社工。通过对他们集中授课、实地观摩、在线培训等,提升他们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同时,我们积极为基层服务站开展工作提供物资保障,开展金牌工作者评选,增进他们做好退役军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上海,这四支队伍构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网络,成为全面开展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工作的中坚力量。不少退役军人来信说,退役军人事务机构组建后,确实给我们带来了福音,让我们找到了家的感觉。

  重融合,叠加红色之都的气度

  记者:退役军人事务系统是将原来的民政、人社等多部门相关业务工作整合而来的新机构,请问您是如何在推动工作中做到借力而为、增进融合的?

  黄冲:坚持融合发展,是上海退役军人事务系统成立以来一以贯之的工作理念和工作导向,主要基于三方面考虑:

  从分布上看,60万退役军人分布于上海这座超大型城市的各行各业,他们是社会一员,只有主动融入社会,共享社会治理成果,才能够得到社会的尊崇和认同,才能够有获得感。

  从属性上看,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是政治机关、行政机关、服务管理机关,需要通过思想理念融合、职能职责融合、运行机制融合,不断提升“三个机关”建设水平。

  从时空上看,退役军人工作有不少历史遗留问题,历经了计划经济时代和市场经济时期的变迁,时间较为久远,要解决这些难题,需要多部门联合联动,才能确保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

  因此,上海在推进退役军人事务工作过程中,始终坚持共建共享共融的理念。

  在推进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充分运用多年来上海加强基层建设、创新社会治理的成果,积极推进退役军人工作与基层治理在机构、功能、体制、人员、力量上的深度融合。一是设施共建。我们依托社区文化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等各类服务机构设立多个服务点,探索实践街镇“1+N”站点设置模式,形成“一站多点”的服务格局。二是服务共享。利用“家门口服务体系”和“15分钟社区服务圈”,为退役军人提供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事项远程帮办、全程代办服务。三是人员共用。我们很多基层的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是由村(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兼任,这样便于有效整合社区内各类行政资源,合力做好退役军人工作;部分服务站点社工也是从其他岗位转岗而来,对社区情况较为了解,可以更好地为退役军人提供服务。

  与此同时,我们对各基层服务站点建设和运行作出了规范,要有空间、有服务、有元素、有经费,要常活动。同时,我们要求,每个基层服务站都要设立荣誉墙、怀旧角,将本区域内退役军人照片、在部队的优良表现张贴上墙,将他们在部队使用过的军用挎包、奖杯奖章进行展示,制作宣传片进行滚动播放。让退役军人来到这里就有亲切感和荣誉感,从而将崇尚先进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社区群众也因为优秀事迹展示增进了对退役军人的了解和认可。总之,我们通过发挥基层服务站点这一平台作用,促进退役军人与社区的良性互动,逐步浓厚基层尊崇军人职业、尊重退役军人的氛围。

  在提升服务保障水平方面,充分依托上海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善、基础较好的优势,在实施广覆盖的普惠民生项目基础上,为退役军人叠加更多福利,使其享受尊崇和优待。

  比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依托全市400多家专业的社区居家为老服务社会组织,为有需要的高龄退役军人提供涵盖生活护理、助餐、助浴、助医等“十助”的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并给予一定补贴,使他们享受到更优惠的养老服务。

  再如,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在上海,有不少年事已高、行动不便的老人住在军队干休所,属于老旧小区,没有电梯。我们结合上海老旧小区综合改造,联合本市住建、房管、发改、财政等部门,将军休老旧小区住房优先纳入各区旧改范围,对经论证符合条件的军休住房优先加装电梯,解决他们的出行和居住难题。

  又如,军人免费乘坐公交。这次实现了两个全覆盖:在人员上,除现役军人全部免费外,所有的文职干部同步享受这一政策。同时,实现全市各类交通“全覆盖”免费服务,包括公共汽车、轨道交通、轮渡,还有市区到浦东机场的磁悬浮观光列车,远郊区的金山铁路等等,全部纳入免费乘车服务范围。

  重规制,体现初心之地的精度

  记者: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作为新组建机构,承载着党和人民的重托。作为上海市退役军人工作的“起笔者”和“第一棒”,请您谈谈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是如何努力争取在新起点勇担使命、推动退役军人工作行稳致远的?

  黄冲: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作为一个新组建机构,没有现成的工作模式可资借鉴。上海如何按照中央要求、结合自身特点,把工作做实做好,是我们组建以来一直在认真思考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实践,我们逐步认识到,上海退役军人事务工作要行稳致远,要认真把握以下重点。

  在工作原则上,坚持做到“四要”。一要准确定位。认真把握好“三个机关”的要求,把市区两级退役军人事务局建设成为牢固树立和践行“四个意识”的政治机关、坚决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的行政机关、有力维护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合法权益的服务管理机关。二要紧密结合。要深入研究,摸准摸透上海退役军人工作基本情况,结合实际谋划工作,体现上海特色,形成上海退役军人工作品牌。三要科学统筹。要统筹好工作内容、力量、时间,区分轻重缓急,分清主次前后,确保各项任务有力有序推进。四要依法作为。注重厘清工作边界,严格按照职责权限充分履职,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确保退役军人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在工作抓手上,注重做到“四建”。一是建好综合环境,凝聚社会共识。争取各级领导、全市各部门各地区对退役军人工作的支持配合。加强宣传,营造尊崇退役军人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建好工作队伍,全面提升能力。选好配强机关干部队伍,加强市区两级服务中心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志愿者社工队伍作用,培养造就一批有情怀、有能耐、能忍耐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三是建好运行机制,保证运转高效。加强整合、科学设计,尽快构建联动高效、协作有力、无缝对接的工作运行体系。四是建好法规制度,加强法治保障。全面梳理我市现有涉军法规政策以及服务对象愿望诉求,努力建立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军队建设要求相衔接、与个人服役贡献相匹配的退役军人服务管理保障制度体系。

  在方式方法上,力求做到“四戒”。一戒急于求成。坚持效果导向,不图虚名、不务虚功,稳扎稳打,善作善成。二戒生搬硬套。既学人之长,又立足上海实际,着力打造具有上海特点的退役军人工作品牌。三戒单打独斗。加强沟通,强化军地配合、上下协同、横向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四戒零打碎敲。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谋划,注重各项工作的关联性、耦合性,防止工作“碎片化”。

  与此同时,我们提出要厚植“忠诚、奉献、勤勉、卓越”的团队文化。让每一个来到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同志都能感受到崇高的使命,感受到温暖的环境,激发向上的斗志,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为退役军人工作行稳致远奠定良好基础。

11.jpg

上海中心“红色课堂”(浦东新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供图)

  记者:在这几天的实地调研中,深深地感受到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城市管理真的做到了像绣花一般精细。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方面,是怎么体现精细化理念的?

  黄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流的城市要有一流的治理,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上海作为特大型城市,地理空间较为有限,所以上海人普遍有一种追求精细极致,“螺蛳壳里做道场”的精神。退役军人事务工作同样秉持“绣花”精神,在完善服务保障方面力求做到精细精准,实施“分类管理、精准服务”。

  一是实施分类管理。对政府安置工作的体制内人员,注重教育引导他们保持兵的本色,不忘初心、争先创优,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对自主择业人员,教育引导他们自强自律,积极帮助他们创业就业,在实现自身价值过程中弘扬社会正能量;对离退休干部,教育引导他们积极发挥余热,为传承党的优良作风发挥作用;对重点优抚对象,教育引导他们知党恩、念党情,在感受党的温暖的同时,进一步立足自身实际,为社会多做有益的工作。

  二是细化优待标准。我们正根据实际情况,对60万退役军人进行细化分类,重点结合入伍时间长短、在部队贡献大小等,对他们应享受的待遇进行量化评分,以体现贡献与待遇相匹配的优待原则。

  三是提供个性服务。我们根据不同对象的需求,对服务内容进行个性设置。主要围绕医疗需求,协调社区家庭医生提供个性化医疗保健服务和照顾;围绕助餐需求,通过协调餐饮企业提供“套餐定制”以满足不同地区老兵口味;围绕家政需求,安排保洁、生活护理等人员提供上门服务。

01.jpg

烈士遗属房崇喜在中共一大会址前和青年官兵交流(陈珺 摄)

  展作为,体现红色之都的广度

  记者:据了解,上海有60万户籍在此、近百万全国各地来这创业的退役军人,他们在部队学有一技之长,有强烈的创业愿望、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同时,上海为退役军人创业提供了很好的土壤,各种产业门类比较齐全、营商环境较好,尤其是法律、法制环境、社会契约意识。在促进退役军人创新创业展作为方面,我们是如何支持退役军人的?

  黄冲:退役军人不单是享受社会保障的服务对象,更应该成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生力量。据2020年11月的统计,上海退役军人创办的企业超过1.7万家,产值高达430亿元,税收超过32亿元。目前退役军人创办的产业园区有十几家。

  在支持退役军人创业上,我们主要做了三方面努力:

  一是广泛宣传。在开展“最美退役军人”评选过程中,注重聚焦优秀退役军人企业家群体,大力弘扬领军人物的企业家精神和军创企业的工匠精神,培塑创业典型。邀请有关领导到退役军人创业园区调研,现场听取他们的呼声和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发展中的困难,提升军创企业的自豪感和社会影响力。创作反映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的文艺作品,讴歌他们勇于接受挑战、敢于战胜自我、奋力搏击商海的先进事迹,带动更多退役军人投身创新创业热潮。

  二是政策支持。协调上海大型国有企业,拿出优质资源积极支持退役军人创业园区建设,在经营场地、水电减免、投融资、宣传推广、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联合高校筹建退役军人教育学院,开通退役军人任职教师的专门招生通道,进一步拓宽创业就业渠道。与银行签订支持协议,对军创小微企业提供创业担保贷款,享受贷款贴息优惠。鼓励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为退役军人量身定做优惠优待的金融产品。

  三是优化服务。在大型园区设立退役军人服务站,为退役军人创业就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来到园区创业的退役军人,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包括营业执照办理、法律咨询、企业融资、人事代理等“一条龙”配套服务。搭建沟通交流平台,通过举办论坛、沙龙、座谈会、招商推介等方式,帮助退役军人企业宣传政策、交流经验、对接资源。组织开展退役军人创新创业大赛,帮助军创企业获得更多市场机会。举办线上线下退役军人招聘会、洽谈会,为退役军人企业找到合适人才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