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梯三重“门”

  文/中国退役军人·融媒体实习记者 文豪

  “小伙子,你看我这房能值多少钱?”在北京市丰台区莲花池军休所7号楼1单元502,一位老人正追问房屋中介。

  “多了不敢保证,800万,准没跑!”中介在房子里左看右看,冲老人比了个“8”的手势。

  2018年8月,军休干部丁晓明的房子涨到了800万。而就在两年前,同一小区、同一楼层、同样大小的房子,售价仅为380万。“我也就是问问,这么好的房子,我舍不得卖。”丁晓明神情中透出几分得意。

  短短两年,房价翻了一倍多,除了因为北京市的房价水涨船高外,还得益于这栋修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楼刚刚完成旧房改造。牡丹红的砖墙立面、玉兰白的窗框阳台,绿植有序,道路平直,更重要的是每家每户都加装了平层入户的新电梯!

11.jpg

  敲开房门

  电梯虽好,造价却不低。当前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入户方式主要有平、错层入户两种。平层入户需要对住房结构进行改造,且要增设一个用来连接电梯和住户阳台的连廊,造价比错层入户高很多。然而,对于平均年龄超过82岁的军休干部而言,如果使用错层入户,则意味着他们出电梯后还需步行半层,这给乘坐轮椅的老人带来极大不便。开会讨论时,大家一致认为平层入户较为合理。可采用平层入户,意味着平均每户要承担10万元的费用。

  “加梯费实际上包含两部分,一是单纯的电梯费,二是阳台改造费。电梯费1楼不用交,但改造费有5万多。最贵的是6楼,要一次性拿出近15万,不是小数。”莲花池军休所服管科科长王骆告诉记者。

  仅用时一个星期,156户中有149户签字表态,同意加梯。可剩下那7/156,着实费了军休所工作人员不少脑筋。

  “白天在所里上班,晚上挨家挨户上门动员。户主10点回家,我9点40必等在家门口。” 袁海燕,莲花池军休所第二服务管理站站长,负责6号楼和8号楼的服务保障工作。

  最长的一次,袁海燕拿着缴费通知在门外站了2小时,愣是没进了门。

  “没别的招,只有打感情牌。”

  6楼的王大妈86岁了,爬一趟楼要二十分钟,几乎手脚并用。王大妈年轻时,在苏联留过学,交谊舞跳得很棒,还会拉手风琴。

  袁海燕隔着门,问这位始终不肯开门的邻居:“看到曾经风采夺目的王大妈费力爬楼的样子,您心里好受吗?”

  短暂的沉默过后,传来门锁转动的声音。

  打开心门

  军休干部大都支持加梯。几万块加梯费,对他们而言,虽然是笔不小的开支,大多数人也愿意承担。问题是,军休所里住的不仅有军休干部,还有他们的遗属,包括成家立业、负担较重的子女。

  丁晓明就遇到了这样一位遗属。老伴去世了,自己也80多了,一个人孤零零地住在老伴留下的房子里。前两次上门,对方把丁晓明拒之门外,第三次登门前,丁老下定决心——不管怎么说,一定要把门敲开。

  经济账也算了、感情牌也打了,屋里的人始终不为所动。丁晓明故意提高嗓门:“我是第五党支部书记,代表组织、代表大家来跟你商量事情,请把门打开!”

  门开了,丁老进到屋里,还没来得及开口,对方先发声了:“加梯的钱我不交!”

  丁晓明只得苦口婆心地给她讲政策,把所里发的文件一页页念给她听。可对方毫无耐心,“老伴都走了,留下我一个人,加了电梯我也不愿下楼!”

  丁老急了:“要是你们家老胡还在,加梯的事一定会支持!”对方一听丁老提到自己死去的老伴,放声大哭。

  “老胡这个人我最了解。参过军上过战场。加梯是军休干部的共同心愿,这里面有很多是老胡生前的战友。这事他不会不支持。”丁晓明说,“咱们都老了,腿脚不灵便。成天爬上爬下,万一哪天出了意外怎么办?咱坚决不做钉子户,绝不能给老胡丢人!”

  在莲花池军休所,空巢、孤寡、高龄乃至长期卧床的军休干部不在少数。他们缺乏的不仅是一部电梯,更是家人和亲友的陪伴。好在军休所的服务人员早就意识到这一点,加梯后,他们更频繁地去到军休干部和遗属家中,为他们拎去米面粮油、瓜果蔬菜,听他们回忆激情燃烧的岁月。渐渐的,老人们的心门被打开,生活也开始有了更多色彩。

22.jpg

 加梯后,乘坐轮椅的军休干部得以下楼活动(姜铠 摄)

  装电梯门

  2018年6月15日,莲花池军休所新加装的13部电梯同时启用。没有盛大的仪式和喧天的锣鼓,“困难但值得”,军休所党总支书记韩京武对加梯一事的五字总结,或许正反映出所有人的心声。

  因为加梯,莲花池军休所前所长陈顺明进行了工作生涯中最难的一次谈话。“我找到住在院里的员工,动员他们带头交钱。”从某种意义上说,所里的员工恰恰最不需要电梯。他们大都年富力强,上下楼并不吃力。“可他们不交钱,怎么去做别家的工作?”陈所长说。

  因为加梯,莲花池军休所的整体服务质量有了质的飞跃。从服务态度到服务方法再到服务理念,转变无时无刻不在发生。考虑到每周召开两次的加梯协调会不能满足所有住户的需求,军休所设立加梯政策咨询点,把办公地点直接搬到4栋楼前;考虑到管线挪移导致燃气暂停供应,军休干部洗澡、做饭都不方便,军休所紧急协调离小区最近的宾馆,并按每间80元的低价供军休干部入住;考虑到军休干部所交的加梯费都是老人们辛苦攒下的养老钱,交到施工方手上老人们不放心,军休所联合军休干部管理委员会、电梯公司设立共管账户,没有军休所财务人员和四栋楼楼门长签字认可,谁也无法动用账户里的一分钱。

  2016年,北京市出台相关文件,规定采取“基层组织、居民申请、社会参与、政府支持”的方式确定加梯试点项目。这一利好政策,释放出积极信号,大大增强了莲花池军休所工作人员和军休干部加梯的决心。之后,在市军休安置事务中心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莲花池军休所协调争取市住建委、市财政局、丰台区老旧办等单位的支持,最终于2017年被列为北京市加装电梯和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双试点单位。

  短短几年过去,包括加梯在内的老旧小区改造问题已经引起高层的广泛关注。2020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对老旧小区改造任务进行明确;同年12月,退役军人事务部联合发改委、财政部、住建部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做好移交政府安置的军队离退休干部住房小区居住条件改善有关工作的通知》,对军休干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在军休干部老旧小区改造的路上,越来越多的后来者正循着莲花池军休所的成功路径奋力前行。

  2020年12月3日,退役军人事务部军休服务管理司在北京组织召开全国军休系统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推进会,莲花池军休所作为现场观摩点,向全国各省市军休系统展示老旧小区改造及加梯成果。会上,莲花池军休所管委会主任、全程参与加梯事宜的焦光国作了发言:“老旧住宅加梯改造千头万绪,成之惟艰;但只要上下同心,就能成之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