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后,我成了“发明家”

  口述/赵文 整理/章咏 吴金明

  1990年3月,我高中毕业,从安徽农村入伍来到苏州某部队,成了一名消防员。

  家境贫寒又渴望改变命运的我,在军营苦练本领,因军事考核综合第一被提干,执行过危难险重任务上百次,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6次,获得“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称号。这些荣誉激励我更加热爱和痴迷消防事业。

  2011年退役时,我毅然选择自主择业,把创业方向选在了消防救援车辆装备、军警车辆装备的研发制造上,开始接受新的挑战。

  每天只睡4小时,

  就想对自己狠一点

  创业白手起家,说难真难。开始时就像“打游击”,从借厂房“装点门面”,再到租厂房“被逼搬迁”,短短3年间,我经历了4次搬家。

  “一定要有自己的厂房,不然公司就没有根,迟早要‘出局’”。我和4名一起创业的战友不顾家人反对,抵押了自己的房产。生活在农村的父母也把家中仅有3万元存款交给我,“沉甸甸的,感觉比300万还重。”后来,还申请了创业贷款,东拼西凑才勉强注册成立了江苏振翔车辆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在苏州高新区浒墅关镇,我一边组织造厂房,一边进行车辆生产,每天连一杯干净的茶水都喝不上,到处都是尘土,每天仅睡4个小时、两个月就瘦了10公斤。

  长期劳累带来了种种身体不适,我到医院检查后得知患了甲状腺肿瘤,这无异于晴天霹雳。“干还是不干,保命还是保厂?”妻子和朋友的劝说让我陷入了两难。

  我告诫自己:开弓没有回头箭。“当初在部队出去执行重大消防任务的时候,就没打算活着出来。大家放心干,只要这条命还在,就一定坚持干到底。”

  资金缺口、吃闭门羹、遭同行冷眼、一时发不出工资......这样的困难不计其数,但我从没有想过放弃。有一次,我脖子上挂着引流管到昆山会见一位客户,对方竟被我彻底打动了,当即签下采购合同。

  经历各种坎坷遭遇,也积累不少经验,慢慢地公司起步有了转机,我顺利并购了两家异地企业,逐步壮大了经营实力。

  荣获63项国家授权专利,

  争做行业“第一梯队”

  以前的一次次救援行动中,我曾目睹战友因为消防车设计不合理,在爆炸、火灾等应急抢险中受伤,甚至失去生命。我深刻认识到,提高车辆装备科技含量既是对战友保生命,又是对企业保发展。这些年,我派40多名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到美国、德国、日本学习,汲取先进技术和经验。

  生产规模扩大,我经常吃住在办公室,把心思聚焦到技术团队建设和研发能力提升上,经常与技术人员一起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功能,累了困了就在办公室的单人床上休息会儿,突然有了灵感不管多晚也要马上起床,把想法记下来。

  多年来,我还养成了一个闲不下来的习惯——白天跑客户、晚上赶路,目的就是与时间赛跑,把时间用到极致。商务车既是办公室,也是宾馆,两个驾驶员轮流开车,我在车上利用晚上片段式休息,经常思考技术难题、寻找破解办法,有时像着了迷一样,一个晚上能想出一套新方案。

  这些年,我投入2200万科研经费,研发了灭火救援、防化洗消、侦检防爆、警用反恐以及军用后勤保障车辆装备32个系列、200多个车型,其中,远程大流量供水系统、强臂破拆消防车、隧道轨道消防车、地震救援防核防化车系列、防爆驱爆特种车等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供气消防车更为世界首创。

  装备靠创新保持超前,技术靠创新实现领先。我承担了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一连荣获十多项省市成果奖,63项国家授权专利,获得了“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和“江苏省特种救援车辆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老战友们见了我,都戏称我为“发明家”。

001.png

  保持初心不变,

  把“军字招牌”擦得更亮

  我始终以“当兵的人”为荣,在考量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不忘党的恩情,不忘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助学、救援等公益活动,自己被评为“江苏省模范退役军人”“苏州时代新人”、苏州高新区“最美退役军人”。

  阿西曲布、吉克阿沙、日西洛林、阿呷日惹,10多年前,我和爱人就开始资助4名藏族贫困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定期给他们寄去助学金、书籍,现在有的已经上了大学。

  这些年,我带领员工参加“万册图书进山区”“冬季暖冬行动”“一对一家庭帮扶”等主题公益活动,向社会弱势群体奉献爱心,共计捐赠图书两千余册、御寒衣物1600余套,捐款数十万元。

  我兼任苏州市退役军人应急救援大队大队长,公司成立了30多人的民兵应急救援保障分队,哪里有危险,随时可以出征。2018年至今,我累计派出67名队员、31台装备参加“3·21”响水化工厂特大爆炸事故、四川凉山州森林大火、西昌森林大火,江西九江和安徽王家坝抗洪防汛等几十个救援任务,无偿提供4000余万元车辆装备,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高度赞扬。

  部队生活是我一辈子的财富,对于退役军人,我对他们怀有特殊感情,创业路上帮扶他们砥砺前行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2019年,在苏州市高新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指导下,我的公司成立“退役军人之家”,已吸纳52名退役军人入职,目前制定了“百名退役军人计划”,计划招聘安置100名退役军人,全国15个分支机构已吸纳数十名军人,帮助他们就地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