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为民披肝沥胆 追忆“我国肝脏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
文/中国退役军人·融媒体记者 倪光辉
“一稻济天下,肝胆两昆仑。”5月22日13时许,缅怀追思两位院士的消息刷屏朋友圈。“肝胆昆仑”便是吴孟超院士。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原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吴孟超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2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9岁。
听闻噩耗,大家悲痛万分。吴孟超院士的音容笑貌瞬间浮现在记者眼前,五年前也是在五月份,2016年5月26日,上海阴雨绵绵。经吴院士允许,记者穿上医学防护服与他一同走进原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6号手术室。
在手术台前,94岁高龄的吴院士整整站立了1个多小时。剥离、阻断、切除,他双手探入,一个肿瘤被分离出肝脏。
整台手术操作沉稳笃定,动作熟练灵活。记者当时了解到,在这样的高龄,吴孟超院士依然每周亲自主刀多台高难度的肝胆手术,坐堂周二上午的专家门诊,主持着原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的日常事务,并亲自带教着多名研究生。那时的吴院士走路从容而矫健,说话思路清晰,声音洪亮,握手时还很有力量。
吴孟超院士有着传奇般的人生,他创造奇迹的根本动力,来源于他无比忠诚的政治信仰、崇高无私的人生追求和永不懈怠的精神气概。
一身肝胆:敢为人先、勇攀高峰
“中国肝脏外科之父”,是业界给吴孟超院士的荣誉,吴孟超是我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国际肝胆外科的著名专家。
吴孟超1922年8月出生,福建闽清人,1949年8月参加工作,1956年3月入党,1956年6月入伍。曾任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所长,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2018年12月退休。
从20世纪60年代起,吴孟超就是全国医疗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半个多世纪以来,这面旗帜始终熠熠生辉、历久弥新,感召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
从医70余载,吴老手执柳叶刀,在崎岖的创新之路上突破多个“禁区”,提出了一系列开创性、前瞻性的医学思想。他首创肝脏外科“五叶四段”解剖学理论和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完成以世界首例中肝叶肿瘤切除为代表的一系列标志性手术,创造切除肿瘤重量最大、肝脏手术年龄最小、肝癌术后存活时间最长等世界纪录。他主编出版专著20余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200多篇,先后获国家、军队科技进步奖24项,2005年成为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的医学界第一人。
今日,由他主持建成国家肝癌科学中心早已屹立在上海安亭,成为亚洲最大的肝癌研究和防治基地。
一生信仰:不忘初心、许党报国
在吴老胸前的资历架上方,永远佩戴着一枚鲜红的党徽——这份忠诚,源自于他儿时质朴的红色情怀。
1927年,年仅5岁的吴孟超漂洋过海,随母亲到马来西亚投奔做工的父亲。抗战爆发后,正读中学的他和同学们一起,主动把毕业聚餐费捐给国内抗日将士们,不久后竟然收到了以毛泽东、朱德名义发来的感谢电。那封电报像烧红的烙铁一样,深深地烙在了年轻的吴孟超心里,成为他最初的红色记忆。
1940年正值国内抗战紧张时期,年仅18岁的他毅然回国参加抗日活动,因战乱无法赴延安,遂进入同济大学附中学习,决心“读书救国”。
作为一名伴随党的发展壮大而成长起来的科学家,他对党、国家和军队怀有深厚感情,用实际行动捍卫自己一生的信仰。在民族存亡之时,他向往光明、追求真理,积极投身民族解放事业,逐步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先后递交19封入党申请书,入党后70余载始终以忠诚和奉献书写着一名党员、一名军人的人生华章。面对突如其来的上海甲肝大流行以及“非典”重大疫情,夜以继日奋战在临床一线救死扶伤;面对改革大潮市场冲击,多次婉拒地方单位高薪聘请,倾心党的教育教学事业。
20世纪60年代,吴孟超(左三)带领三人小组进行肝脏外科领域攻关(曹希 摄)
从风华正茂到耄耋之年,吴孟超始终这样不知疲倦地为党工作, 97岁时的吴老,只要身体允许,仍坚守在临床一线,经常每周亲自上两三台手术,按时查房开会。有时候医院怕他太劳累,建议取消他的门诊,他都拒不同意。
吴老常说:“一个人,找到和建立正确的信仰不容易,用行动去捍卫自己的信仰更是一辈子的事!”这句简简单单的话,他确实践行了一辈子。
一世清明:德技双馨、行为世范
“一代医界传奇谢幕,愿天下再无肝癌。”“医者仁心,从来不是说说而已。他这一生,写满了‘拯救’二字。”……听闻吴院士逝世,网友纷纷缅怀哀悼。
从医75年来,吴孟超共成功救治了1.6万多名患者。尽管这在世人眼中已是天文数字,他却常感慨地说:“我老了,能工作的时间不像年轻人一样多了,所以更要争分夺秒!”
吴孟超院士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医德高尚。2017年春,“时代楷模”获得者、“不忘初心的好民警”陈清洲查出肝癌。吴孟超当即表态:“这样的人民公仆要得到好报!”认真研究病情后,他决定主刀手术,为陈清洲切除了巨大肿瘤和门静脉癌栓。
在吴孟超看来,“一个好医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人。”冬天查房,他会先把听诊器焐热了。每次为病人做完检查,他都帮他们把衣服拉好、把腰带系好,弯下腰把鞋子放到最容易穿的地方。
他坚持心系打赢、为兵服务,遇有军人住院,不管将军还是战士,都要去病房看看病历、问问病情、唠唠部队的训练生活,如有军人需要开刀治疗,只要时间允许一定亲自参与手术。
他坚持甘为人梯、提携后学,将个人获得的1000余万元奖金全部捐献,用于资助培养中青年优秀医学人才,先后培育研究生260余名,一大批学生成长为全国知名专家教授。他坚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耄耋之年还坚持每天按时上班、深夜下班,特别是90多岁依然在手术一线救死扶伤、言传身教,成为一个时代的丰碑和榜样。
“虽然经常去探望吴老,今天听闻噩耗,感到无比悲伤。”吴老的学生、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肝外二科主任王葵告诉记者,做一个好的外科医生不易,吴老坚持了一辈子,是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开拓者。
海军军医大学的学生们纷纷表示,吴院士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永远是大家学习的榜样,激励着大家在强军征程上开拓奋进、砥砺前行。
“一颗心许党报国,一双手济世苍生。呕心沥血,创建肝胆外科;鞠躬尽瘁,献身医学事业。德技双馨照亮坦荡襟怀,年近百岁续写医者传奇。”
吴孟超院士,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