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4000+”的哨所,边防官兵如何生活?

20210716161427.jpg

西藏军区某边防团官兵进行边关巡逻

  文/陈武斌 周炜 崔运红

  祖国的西南边境,雪峰连绵,冰川横立,被称作“生命的禁区”。多年来,驻守于此的西藏军区某边防团马泉河边防营官兵,从未停止与恶劣自然环境的艰苦斗争。

  近年来,随着边防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官兵生活条件大幅改善,官兵满意度明显提升。去年11月,哨所接入国家电网,从此,哨所官兵彻底摆脱依靠发电机发电、供电不稳定等实际困扰,“用电难”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以前,哨所都是靠柴油发电机供电,只能保证基本的办公用电,生活用电只能在特定时间段提供,现在则完全不用再担心用电问题。”哨所战士喇继乾说。不仅如此,在保证基本生活条件的基础上,一些新举措还丰富了边防官兵的业余生活。

  搬出“沙窝子”,住进新板房,野外驻训有保障

  据了解,该单位驻地“长冬无夏,春秋相连”,年平均气温仅5℃。加之气候干燥、多风少雨,战士们常年饱受风沙之苦。去年底,马泉河边防营各连陆续配备新式板房,且每个板房都是独立安装,维护保养简单快捷。“‘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有了新式板房,我们再也不用住‘沙窝子’了。”战士李龙自豪地说。据了解,在新式板房列装前,官兵们野外驻训时都住帐篷,可以说是“冬冷夏热”。“以前最烦半夜起来站岗,站完岗回来整夜都睡不着。”战士辛永红讲道,“现在不一样,站岗回来屋里暖暖的,倒头就睡。”寒夜里,马泉河地区的气温低至零下十几摄氏度,但板房内依旧“温暖如春”。

  此外,新配发的边防巡逻服让官兵在野外巡逻能够“不惧严寒”。“暖和是一方面,穿上去很帅这点让我尤其满意。”战士文超兴奋地告诉笔者。

  伙食保障好,科技助力强,战士营养有保障

  “从过去的我们有啥官兵吃啥,到现在的官兵吃啥我们做啥,变化不是一般的大。”该营炊事班班长卢慰慰告诉笔者。近年来,西藏军区由上到下不断优化伙食结构,注重官兵营养搭配,同时配备野战炊事车、炊事移动单间等“硬核装备”,让官兵吃得开心,吃得放心。“官兵吃得好了,卫国戍边的信心更足了。”该营教导员说道。

  说到伙食,不得不提“植物工厂”。

  冬日里,哨所外,一片银装素裹,但哨所的“植物工厂”内却春意盎然。生菜、小油菜、豌豆芽等多种绿色蔬菜长势喜人。

  近年来,随着边防保障能力日益提升,大量新技术开始应用在边防哨所。去年年底,昆木加哨所引进了“植物工厂”,让官兵在寒冷冬日依旧能吃到新鲜蔬菜!

  植物工厂内,几个技术员正在育苗,他们将大小适中的菜苗,移到新的种植板块。太阳能板将光能转化成电能,为工厂内的植物提供每天6小时的光照。“‘植物工厂’内的温度、湿度、ec值(土壤电导率)、二氧化碳值等都可以通过控制面板实时监控。确保工厂内的所有蔬菜时刻处于最适宜的生长环境。”技术员佘迅讲道。

  午饭时间快到了,佘迅为连队采摘已经成熟的生菜。生菜经过清洗,直接凉拌,端上餐桌,被战士们一扫而光。

20210716161713.jpg

“植物工厂”一角

  “这是刚从‘植物工厂’采摘的蔬菜,新鲜,味道好极了。”战士小李一边大快朵颐,一边说道。

  器材设施全,活动种类多,业余生活有保障

  “八班,加油……”在海拔4500米的室内篮球场,一场紧张激烈的篮球赛正在进行,队员们在球场上挥洒汗水,青春洋溢。

  但在两年前,篮球赛基本无人问津。原来,马泉河边防营驻地海拔高、植被少,每天下午风沙定时光顾。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如何安排连队的体能训练和业余活动,让连长和指导员一筹莫展。体能训练课目一成不变,业余活动内容形式单一,长此以往,既不能激发战士们的兴趣,也不利于提升他们的身体素质。

  难题面前,上下同心,群策群力。2018年,经上级批准,官兵依托现有营区重新规划,自建了室内篮球场。从此,体能训练与文娱活动都有了开展的场地。

  不仅如此,为丰富官兵业余生活,该营因地制宜,结合配发器材,逐步建设规划健身房、图书角、部队网吧、氧吧、心理咨询室等文娱场所。健身房内,排长卢雄鹏正带领战士们进行力量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和摸索,战士们已经能够熟练使用各种配发的健身器械。“以前我们搞体能训练只有老三样——跑步、蹲起、俯卧撑。现在不一样了,用时下流行的话说,这叫‘撸铁’!”老兵李丹兴奋地说道。除了健身房,图书角也颇受官兵欢迎,根据官兵需求采购的书籍,不仅拓展了官兵的视野,还极大丰富了官兵的业余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