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年牵挂,用爱温暖军营

  文∣杨云霞 周婷

  “敏姐”“杨姨”“杨妈妈”……

  这些称呼都属于杨桂敏。1962年出生的她,算起来拥军已经39年了。她说自己只是一名普通农村妇女,可在一批批驻地官兵眼里,她是和蔼可亲的姐姐和妈妈。

  儿时经历

  孕育爱军“种子”

  “我做的都是很普通的事,不值得提!”因患过小儿麻痹症,杨桂敏走路不太方便,面对记者采访,她有些害羞,双颊立刻红了起来,不知道从哪儿说起。

  杨桂敏的父亲从部队转业后,就职于安顺市西秀区宁谷监狱,旁边就是武警的军营。小时候,父亲常带她去单位,军营里的战士就领着她在军营里玩耍。从那时起,对部队官兵的感情就藏在杨桂敏心里。后来,她的弟弟也成了一名军人。

  “我父亲在宁谷监狱工作,那时我还小,就经常闹着跟他去单位,战士们训练结束就带着我和他们做游戏。父亲也经常邀请部队的官兵来家吃饭,他们就像我们的家人一样,相处得很融洽。”杨桂敏说,在父母的潜移默化影响下,她习惯了有好吃的留给部队,节假日跟官兵一起过。

  弟弟参军后,她看着附近军营里新来的战士,年龄和弟弟差不多,就想到自己的弟弟,如果弟弟想家了怎么办?生活上不适应怎么办?训练时受委屈怎么办?杨桂敏总想为战士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她在自己开的餐馆门口,用大茶缸准备好温热的茶水,等官兵们训练跑步从餐馆前经过时,叮嘱大家,“跑步时不能喝冷水,记得来我这里喝点热水”。

  有一次,一位贵阳来的新兵在5公里训练中流了鼻血。杨桂敏在门口看到,赶紧给这位战士递上纸巾,又急忙打电话给部队指导员。

  后来,小战士被送到诊所输液,部队要做病号饭。杨桂敏拦下,亲自做了面条,煎了两个鸡蛋,把小战士从床上扶起坐好,一口口地喂饭。“小战士一下子就哭了,两行泪啪嗒啪嗒掉到碗里。我看着真是心疼,他跟我在外当兵的弟弟一样大,想家想妈妈啊!”杨桂敏说起这件往事,眼圈红了。

  件件小事

  寄托温暖真情

  那些年,部队条件比较艰苦,官兵们训练时大多穿解放鞋,长期训练让鞋子变得潮湿,容易磨脚。杨桂敏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就利用晚上的时间给战士们缝鞋垫,亲手送到战士手中。

  看到部队没有洗衣机,杨桂敏定期到军营,把战士们的衣物收回来,用家里的洗衣机洗好晾干后送回去。当听到有战士生病,她会根据战士身体情况,准备不同食材,做好病号饭送过去。有时部队停了电,她就打电话到部队,让战士们到家里来吃饭。

  每当建军节、端午节或是春节的时候,杨桂敏总是会包好香喷喷的粽子,或者打好糯米粑,或是将熏制好的腊肉和香肠给官兵们送去。

  时间长了,这位热心、善良的普通农家妇女成了官兵们无话不谈的好姐姐。遇到什么开心或不愉快的事时,他们总会跑到杨桂敏家中,找她分享或倾诉。对于官兵们的烦心事,杨桂敏总会耐心开导。一来二去,杨桂敏成了部队名副其实的“编外辅导员”。

20201211112422.jpg

杨桂敏(右一)和战士们谈心

  结婚后,杨桂敏拉上丈夫一起拥军。她承包了果园,丈夫罗传明就把自家果园当作战士的种植培训基地,义务为战士们讲授果树栽培技术。杨桂敏手把手教战士们嫁接、剪枝、套袋技术。这样,她又成了战士们的农技培训师。

  水果快成熟时,杨桂敏和家人都会摘上许多,送到部队给官兵们尝鲜。每到采摘水果时,无需召唤,部队官兵就前来帮忙。后来,有几名战士退役回乡后,在村里承包山林干起水果种植,不时来电向杨桂敏咨询种植中的疑难,交流心得。

  39年坚

  四代人的拥军情怀

  寒来暑往,一晃39年。杨桂敏一家与部队官兵结下了不解之缘。39年来,她送走了一批批老兵,迎来了一批批新兵,战士对她的称呼从“敏姐”“杨姨”变成了“杨妈妈”。她已记不清为多少战士洗过多少次衣服、缝补过多少条裤子、做过多少双鞋垫、煮过多少次“病号饭”、开导过多少战士的情绪……

  她说,与部队官兵相处已成为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看到战士就像看到自己儿子一样,在未来的日子里,她还将继续尽力做下去。

  “我所做的都是些力所能及的平常事,这些官兵们离乡背井来到这里守护着我们,我们也要尽自己一份力,让他们在第二故乡感受到家的温暖。”

  这份情谊延伸到官兵退役离开后。这些年,经常有退役的官兵打来电话询问杨桂敏的情况,跟她拉拉家常,说说退役后的家庭、事业。有些退役的官兵有机会回来,都要再到她家里看望她,给她带上好吃的。还有的邀请杨桂敏一家到家乡做客。一次,杨桂敏一家到山东办事。当地的一名退役战士听说了,当即放下手里的事情,前来陪这一家子。

  有了微信,联络更方便了,杨桂敏的手机里加了多少官兵的微信,她自己也不清楚。只是上次换手机,不小心弄丢了一些官兵的联系方式,让她特别遗憾。

  今年“八一”,杨桂敏一家四代人,她和母亲、儿子还有刚刚两岁的孙子一起,带上自家种的水果,又到了熟悉的军营里。“以后还这么继续做下去,还要让儿子、孙子都做下去。”杨桂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