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城管与地摊摊

  2010年11月,北京迎来入冬后的第一场雪,刘洋离开北京,惜别战友,回到老家四川德阳,成了一名女城管。今年,是她做城管的第十个年头。


  退役后,一心想进特警大队惩恶锄奸的我,却阴差阳错进入了城管大队,与“地摊摊”打上了交道。

一个军礼,开启我的城管生涯

  或许是因为当时网上那些针对城管的负面报道,以及一些片面的社会舆论,使我对城管这份职业有一些疑虑。爸爸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为我打开心结:“不要小瞧了城管这份工作,等你尝试过后,会明白它的重要意义。”

  2011年,我进入德阳市城管执法局女子中队。将这支特殊的执法队伍安排在城市中心位置,是德阳从刚性执法到柔性执法转变的一个例证。

  初次上岗,阳光明媚,我站在城市中心的文庙广场上,身边满是嬉戏打闹的小孩和休闲娱乐的人群。这个“城市会客中心”有着名不虚传的热闹,自然成了商品交易的“上风上水”之选。广场上占道经营的商家吆喝不断,垃圾四处散落,阻断过往通道……

  市民对占道经营投诉颇多,我和同事们劝导商家离开,商家们有的笑脸相迎,配合着整改;有的却爱理不理甚至怒目而视。见此场景,我百感交集:一方面,我觉得“撵摊摊”似乎在砸游动商家的饭碗,这与我当兵时保家卫国服务人民的初心相悖;另一方面,感觉要与“形形色色”的执法对象打交道,更需要工作技巧与胆量。内心的矛盾让我突然有些胆怯。

  那一刻,我伫立原地迈不开步子,羞红着脸,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甚至忘记了自己曾经是个无所畏惧的军人。

  就在我无所适从的时候,一位头发斑白的老人推着售卖水果的三轮车从我身边经过。看到同事们都在忙活,我鼓足勇气上前,走到老人身边,本能地对着老人敬了一个军礼。“小姑娘,我马上就离开!”没等我开口说话,老人便推着三轮车离开了。

  看着老人远去的背影,我心里生出一股暖流。正是这个敬礼,为我的城管生涯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

擦干泪水,依旧微笑

  随着工作的开展,我面对的问题也层出不穷——但最常见的也是最需要我正确面对的,还是群众对我们城管工作的不理解。

  一天,我和同事李燕一起在文庙广场劝导游动商家,一下子围上来很多不明真相的群众。我正在向大家解释,突然听到李燕“啊”的一声。我回头一看,吓了一跳:一名中年妇女正往李燕脸上吐口水。中年妇女情绪激动,就是不肯按要求离开。我上前劝导,一个猝不及防,一口痰也飞到我的脸上。一个女孩子被人当众吐口水的滋味着实难受。我俩擦掉脸上的口水,忍着泪水和内心的委屈,转身对视一眼,把泪水化作微笑,继续上前劝导那名中年妇女。围观群众也看不下去了,纷纷劝说,中年妇女才推着摊车离开。

  那次冲突之后,我还是经常看到她,每次见面我依然微笑面对,她也不再抗拒城管执法。

  忍耐也是一种力量,包容也会产生价值。正是军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的精神持续为我赋能,助我前行。

为“地摊摊”找个安身之处

  几年下来,我的角色从刚入职的青涩女孩,变成家庭里的妻子、母亲和工作上的业务骨干。2013年,我被任命为城管执法中队负责人,“地盘”还是在文庙广场及周边区域。城市中心在“乱”与“治”的矛盾中艰难向前,新的问题接踵而至。

  城区居民需要一个舒适宜居同时具有“烟火气”的环境,小摊贩需要养家糊口维持生计,执法管理者需要通过现代化手段来保障城市干净有序。如何在这三者之间找到一条“平衡点”?这是时常困扰我的问题。

  为此,我和团队的“小伙伴”经常会为一个事件复盘讨论到深夜,甚至在全支队工作群里争执不休。终于,我们摸索出了一条道路。

  2015年底,我们推出了“执法者向服务者转变”的执法理念,探索用“疏堵”结合的方式来解决城管与小摊贩的老大难问题。

  其实,“地摊经济”由来已久。改革开放之初,“摆摊”解决了普通民众的生计,繁荣和活跃了市场经济。然而,在城市化进程中,对安全、城市环境、居民环境等要求越来越严格,这才有了城管与地摊经济“猫捉老鼠”斗智斗勇的“日常剧”。

  为了“疏”通流动商贩,同时让他们有地儿可去、不影响生计,我们在文庙广场探索建立了“文庙老味道”临时便民服务点。

  我们一户户征求意见、制定搬迁入驻方案、上门宣传劝导,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成功将游商小贩规范到便民服务点,并引入第三方公司加强管理。

  从此以后,游动商家有了固定的经营之所,文庙广场依然热闹非凡,却不再脏乱差。我每天最喜欢看到的,就是临时便民服务点商家们的微笑,他们终于不用风里来雨里去,我们也不用相互“打游击”!那个期待已久的“平衡点”牢牢立住了!

  后来,我们又探索出临时经营者“潮汐式”管理模式,为经营者们划定区域、明确时间、规范行为,变原来单一的早晚市为多元化经营,建立起有礼有节的新型“潮汐式地摊市场”,小摊贩们有了灵活经营的空间。

  也许身处其中没觉得不同,但当我在新闻联播中看到文庙广场上摊贩、市民规范交易,看到航拍镜头下有序的市场环境,我眼眶湿润了,越来越明白父亲的话,城管工作的意义就是让生活更美好,这也是我的工作价值所在呀!

我给王大哥留了个水果摊位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人们团聚的喜庆气氛,全民被迫宅在家里。而作为城管执法人员,我们依然坚持在街头巡查,劝导群众不聚集、戴口罩,街头慢慢变得冷清落寞,生活似乎按下了暂停键……

  4月的一天,我在街头偶遇水果经营户王大哥。他带着孩子坐在街边无所事事、满面愁云。我跟他打招呼,他小跑过来,焦急地问:“小刘队长,你说这疫情到底多久才过去啊,最近家里的情况实在是……”我看他欲言又止,便问道:“是不是老婆腿疾又犯了?”这位四十多岁的汉子点点头,他说:“本来想趁过年挣点钱,没想到……”从他低沉的声音中,我感受到他心中的焦急和无奈。我安慰他:“王大哥莫急,再坚持下,我们已经在开会讨论复工复产了。一有消息我马上通知你!”

  6月,国内疫情持续向好,社会经济开始复苏。我们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复苏和复工复产上,推出“适放细管”工作理念,制定“审慎包容监管六条措施”,将市区“马路市场”增至28个。方案定下来的那天,我第一时间打电话给王大哥,让他来便民服务点,给他留了好位置,非常适合经营水果。不一会儿,王大哥就骑着电三轮来了,他看了看服务点的摊位,对我们再三表示感谢,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时光似流水,弹指一挥间。我迎来城管职业生涯的第十个年头,从一名女兵成长为城市的“管理者”,走在这座生我、养我、磨砺我、成就我的城市街头,看着它越来越动感美丽,我常常感慨:城市由“乱”而“治”,德阳在不断成长,很高兴自己不是旁观者,而是创造这美好的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