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是致富先锋队 退役军人是发展主心骨 退役军人是拥军带头人——雄安新区雄县黄湾村退役军人带领村庄脱贫致富纪实

  文∣冯志国 王福中 朱立伟

  在雄安新区雄县,有一个黄湾村。从远近闻名的“老大难”村,到文明富裕和谐的新农村,这个村蹚出了一条新路子。

  这条新路是怎么蹚出来的?靠的是一支退役军人带头的民兵连。

  从“星星火”到“一团火”

  退役军人是致富先锋队

  “过去我们村又脏又乱又差,村民们日子过得穷。树乱砍、地乱占、房乱建、打架斗殴无人管。村集体分文没有,还欠下一屁股外债。”黄湾村村支部委员胡江波回忆说。

  人心涣散、上访不断。1996年,黄湾村 “两委”班子调整,新任党支部书记刘秋乱伤透了脑筋。

  怎样才能把村民们凝聚在一起呢?

  黄湾村是白洋淀畔的一个大村。抗日战争时期,淀泊相连、苇壕纵横的白洋淀,活跃着抗日武装“雁翎队”。自抗战以来,黄湾村有480余人参军入伍,平均每年至少有6人参军报国,抗战时期有4名烈士为国捐躯。

  想到这儿,刘秋乱心里亮堂了:村里有退役军人70多人,其中抗美援朝老兵3人,这不是现成的好帮手吗?建一支退役军人为骨干的民兵队伍,把散落在村民中的“星星之火”,凝聚成一团改变村容村貌的熊熊烈火。

  在县里推动下,一支以退役军人为骨干的民兵队伍诞生了。这团燃烧了20多年的火,照亮了黄湾村发展的道路。

  在黄湾村,退役军人没有过渡期,从部队回来,村里立即给安排任务:当民兵教官、帮就业创业。退役军人胡俊清曾经加入民兵连,现在,老人的儿媳妇孙胡华是女民兵,孙子胡胜恩、胡胜旺也加入了民兵连,一家三代都是民兵。

  白天,民兵们整修道路、打扫卫生、发展集体经济。晚上8点半到10点半,雷打不动,退役军人带着大家在村广场进行队列、擒敌拳、盾牌操等军事训练。据统计,村里先后有1200余名男女青年参加了民兵连。

  村街道坑洼不平,想修路又缺少资金。退役军人张新光、王克华带头捐款5000元,民兵们积极响应,很快捐款86000元。在民兵连的带动下,村民也纷纷出钱资助,3天捐款21万元。45名基干民兵不吃公家一顿饭、不拿公家一分钱,苦干47天,完成修路任务,还给村里节省资金8万余元。

  村里兴办集体企业,发展塑料加工业,但集体经济底子薄,资金难筹措。退役军人张星光、张福禄立即带头出资5万元,他们表示:“赔钱算个人的,赚钱算集体的。”这一举动得到民兵们的响应,大家踊跃出资,又筹集资金10万余元。100多位民兵组成创业大军,平场地、建厂房、上设备、跑销路,塑料厂当年建成、当年投产,当年创利润20万余元。短短几年,黄湾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塑料生产专业村,仅塑料业就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70%以上。

  黄湾村变了。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村子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20200928143607.png

黄湾村民兵坚持开展训练(崔会强 摄)

  从“富裕村”到“文明村”

  退役军人是发展主心骨

  今年初,为了整治乡村环境,黄湾规划建设了占地800亩的公园,初期仅投资30万元就已成型。其他各村书记参观学习时很惊讶,有人说:“给我们村130万也建不成这样子!”

  黄湾村能做到,是因为各种树木、花卉是历年退役军人带动群众义务种植培育、今年又义务从苗景林移栽的。公园建设中只要能出义务工的,绝不花钱外包。公园里面修建了假山、人工湖泊、喷泉,还种了松树、柏树等十二种观赏乔木共1.5万棵,月季等花卉15万株。现在,公园已成为村民休闲生活、健身娱乐的新去处。

  别人不敢想的黄湾人敢想,别人做不到的黄湾人能做到,因为这里有一批退役军人“主心骨”。

  多年来,黄湾村发展成了拥有84家企业的村工业园区,村集体经济完成原始积累进入良性循环,集体资产年利息超百万。雄安新区成立后,村党组织要求工业园区84家企业关停转型。村里的退役军人企业家立即组织有继续生产经营意愿的企业选址外迁,配合完成关停转型任务。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民兵连连续100多天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1月31日,黄湾村女子民兵连接到紧急任务,需要尽快打扫整修村北未开业宾馆,作为全县集中隔离地点。女民兵们立刻集合,短短20个小时,出工100多人次,迅速完成任务。2月4日,在没有进行组织发动的情况下,99名党员主动缴纳特殊党费126300元,其中40名民兵党员缴纳48800元。

  近几年来,民兵连共出动民兵6000余人次,义务植树20000余株、义务参加修路5000余米、义务捐资助校96300元、义务献血300余人次。民兵帮扶队还主动帮助和照顾村里的孤寡老人,让老人安度晚年。

  黄湾村民兵连还经常参与全县抗洪演练、防恐演练和重大安保辅助任务。村子紧邻“千年秀林”工程,干燥季节火灾隐患激增,灭火难度大,到今年上半年,村消防队已先后协助县消防中队灭火10余次。

  在黄湾村,歪风邪气、小偷小摸不敢进。“全村无死角天网监控网络+民兵连”,让村民们心里踏实。女民兵连组建后,村里又多了61名家庭矛盾排查网格员、义务调解员、文明和谐示范员。

  如今,黄湾村年轻人有民兵连训练,妇女有广场舞,中年人有台球、乒乓球,老年人有象棋、书法,村里天天有活动,月月有赛事。五彩缤纷的公益和娱乐活动,点缀在村民忙碌的日子里。

  从听党话到报党恩

  退役军人是拥军带头人

  居住在黄湾社区的赵建设,是原白洋淀雁翎队队员赵波的儿子。在烟波浩渺、苇荡丛生的白洋淀,至今还流传着抗日英雄赵波的故事,他是著名小说《小兵张嘎》主人公张嘎子的原型,受到过毛主席的亲切接见。英雄的儿子受到了黄湾人尊崇,英雄的精神也在后辈的传承中发扬光大。

  在黄湾村,还有一个“嘎小子”变成“小嘎子”的故事。1999年出生的李玉,曾经是一个声名在外的淘气包,左邻右舍提起他总是小心翼翼,生怕又惹出什么麻烦。后来,李玉报名参加了村里的民兵连并跟班训练,在民兵连训练2年后,淘气的李玉成了一名优秀的民兵战士。再后来,李玉报名参了军。正是因为在村里民兵连接受过队列、匕首操、军体拳等基本军事训练,李玉一入伍就能带兵训练。

  李玉只是黄湾籍参军者的一个缩影。多年来,黄湾村送出的兵从未被退回,从没有过逃兵。在黄湾村,年轻人当兵报国人人刻苦训练为家乡争光,退伍回乡个个严格要求积极工作,成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带头人。

  黄湾村把退役军人的事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王克华退役后虽有创业意愿,但苦于无资金无门路。在村党支部的帮扶下,他渐渐成为村里小有名气的企业家,带头出钱出力支持村级公益事业,为村里84家企业的外迁转型跑前跑后。

  在黄湾村,70周岁、80周岁、90周岁以上老人,每季度有600元、800元、1300元的生活补贴。村里还向有特殊贡献的退役军人每季度发放800元奖励津贴,参军家庭发放500元奖金。

  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赵树槐,今年86岁了,在家人的搀扶下,每天到向村中心看民兵训练。老人时常念叨:“感谢共产党,感谢总书记,雄安新区成立是多好的事啊!”

  今年4月,黄湾村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成立,已开展各种志愿活动10多次。现在,在退役军人和民兵连的带动下,村里年轻人争着申请入党,有的家长还跑来催问:“怎么还不吸收我的孩子?”

  清亮亮的水,蓝莹莹的天。在黄湾村,每一位退役军人的脸上,都写满了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