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那匆匆走来的足音——广东省开展退役军人“大走访”活动侧记
文∣叶婷婷 常子健
自去年9月以来,以“矛盾问题攻坚化解年”“基层基础基本建设年”“思想政治工作年”为抓手,广东省持续开展退役军人“大走访”活动渐入佳境。在南粤大地,这样一张“成绩单”徐徐展开——
一年来,全省走访退役军人29.1万人次,收集服务需求1.6万项,办结服务事项1.3万项;访谈服务对象113.4万人,发放服务联系卡72万张,悬挂光荣牌176万多个;组织60万人次退役军人参与一线战“疫”,捐款捐物超1.3亿元;434人次获得应急救助资金1072.28万元,稳妥有序推进社保接续工作,系统录入78797份,身份审核74735份……
数字是枯燥的,也是有温度的。
10亿救助金 筑起暖心墙
保障好不好,退役军人最有发言权。
“这10万元真是雪中送炭!”5月22日,接到应急救助资金时,张桂华激动不已。5年前换肺,他花掉积蓄,卖掉住房,向亲朋好友举债。术后定期复查,供养两个小孩读书,全靠妻子打零工维持。
得到及时应急救助的,岂止是张桂华!获得1.8万余元救助的四会市东城街道退役军人吴耀荣哭了;捧着2万余元救助款,江谷镇黎寨村的李淦魁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关胜旺和家属将一面“恩情铭记 应急援助”的锦旗,送到台山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手中……
这些,只是应急救助的缩影。
去年10月,由广东省政府和全省各地级以上市政府共同出资10亿元,设立省退役军人应急救助基金,致力于为发生重大疾病、重大突发事件、重大家庭变故和其他特殊情况的退役军人家庭,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截至7月5日,全省共有434人次获得1072.28万元的应急救助,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每一次离别,看着他们感动得泪流满面,都让我对肩头的责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佛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李强对这些场景总是念念不忘:离开97岁抗日老兵苏平初的家时,他蹒跚着走出来,握着工作人员的手老泪纵横;89岁在乡老复员军人陈国伟,坚持要送工作人员到村口上车,再三请政府放心……
摸清家底 直面难题
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浮出水面:独居、孤寡、高龄、患病等重点优抚对象生活难、住房难、医疗难依然突出;部分军休所服务管理保障水平较为滞后……
对照系统自身,一些问题更是不容忽视:人员编制和经费保障还显不足;基层服务保障体系发挥作用仍要加强;部分地区政策落实不到位;个别工作人员理念有偏差;思想政治引领和尊崇作用发挥不充分……
“这次‘大走访’活动,让我们对自己的‘家底’有了全面了解,今后工作更能有的放矢。”省退役军人事务厅领导说。针对问题,各级机关迅速行动起来——
东莞按“情况明、底数清、数字准、问题实”要求,能现场解决的立即办,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对于暂时不能解决的,详细登记,耐心解释,缓解联系对象情绪,取得他们理解。
揭阳抓紧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符合条件的395名退役士兵落实工资待遇,“五险一金”同步发放到位。
珠海开展“五心”工作法:关怀激励让退役军人“暖心”,安置就业让退役军人军属“安心”,贴心服务让退役军人“顺心”,双拥优抚让退役军人“舒心”,化解矛盾让党委政府“放心”。
韶关将106户退役军人家庭纳入重点联系对象,合力实施精准扶贫,围绕退役军人关注的热点、焦点与疑点,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简报、网络、微博等媒体作用,深入宣传党和政府对退役军人的优抚优待政策,让每个人了如指掌。
“大走访”带来的新变化,也赢得退役军人一片赞扬声。冯志华是一名参战老兵,他告诉笔者:“我参战时间并不长,国家仍然每月发放参战补贴,我非常知足。”
越来越好做 越做越有劲
退役军人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在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
从事退役军人工作14年的黎小梅,现在是广宁县坑口镇副镇长、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对比退役军人部门成立之初,她感慨现在“越做越好做、越做越有劲。”
“大走访”给了黎小梅等基层人员底气,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创造必要条件让他们干得舒心,顺心。
经费方面,中山市落实3720万元;深圳市通过购买服务做实服务中心(站);龙华区民治街道每年投入50余万元引入社会组织,为退役军人开展技能培训、健康理疗、心理健康、军嫂关爱等活动;宝安区新安街道22个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90%完成专职工作人员的购买服务。
安置方面,2019年,揭阳和汕头各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共落实人员编制分别为324名、248名,均为一类事业编。
优抚方面,东莞2019年发放家庭优待金和一次性优待金454万元;为63名非莞籍应征入伍高校生发放家庭优待金143.79万元;为重点优抚对象发放医疗补助金和缴付社会医疗保险共计984万元。陆河县为1200多名优抚对象发放补助资金1274万多元。
以前遇到难题不知道去哪里解决,现在是“党员干部走访上家门,退役军人端茶倒水递板凳”。一年的“大走访”,让昔日的情形变了样。
尊崇激发正能量 服务社会意愿强
这问题那问题,就业创业是第一位的民生问题。根据“大走访”了解的情况,广东省各地注意增强广大退役军人的“造血”功能,为他们就业创业助力。《广东省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的若干政策措施》出台,让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有了依据和方向。
5月26日,首场“戎归南粤”广东省退役军人网络直播招聘活动,700多名退役军人和用人企业达成就业意向,最高岗位年薪达36万元。第二届退役军人创业大赛,60个项目进入复赛,开展网络直播招聘活动,举办网络专场招聘近30场,3000多名退役军人达成就业意向。
潮州市联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举办了6场退役军人专场招聘活动,动员120多家企业参与,提供就业岗位2200余个;深圳市宝安区成立社会拥军联谊会,帮扶2000多名老兵就业创业;佛山市南海区推出全省首个退役军人服务“南海老班长金融服务优先优惠十六条”;清远市采用市级建中心、县级建基地、镇村建孵化点的方式,打造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孵化模式,还出台文件为退役军人贷款100%贴息,个人贷款资金上调至50万;肇庆市以市府办名义推出优惠政策17条,其中广宁县设立300万元退役军人创业贷款县财政担保资金;惠州市鼓励支持叶贤亮等一批退役军人组建当地优良荔枝品种农村产销合作组织,做强做大当地荔枝产业。
一系列活动,使退役军人们奉献、服务社会的意愿更加强烈——
疫情期间,肇庆红星慈善会组织9371名退役军人直接参与一线疫情防控工作;深圳红星志愿服务队9000余人自愿投入卡点协查、秩序维护、便民服务等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第一线;龙华区老兵红星关爱志愿者协会,90多名退役军人志愿者参与无偿献血,累计献血量超过4.3万毫升;惠州市惠城区动员全区1496名退役军人,组成党员先锋队19支、志愿服务队10支和应急突击队9支参与疫情防控,涌现出被《人民日报》《中国退役军人》杂志整版公益广告宣传的“口罩脸”戴文豪等先进典型。
一些地市主要领导感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对退役军人有了全新认识。”
……
直奔现场办实事、直奔对象摸实情,面对面倾听他们的心声,心贴心掌握他们的思想,实打实解决他们的问题。“大走访”活动,恰如一场悄然而至的春雨,滋润了广大退役军人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