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与蜕变

  枝梢叶未落,又是退役季。从军队到地方,告别英武迷彩色,打开斑斓新视野;告别嘹亮军号声,走进绚丽新世界。退役后,也许回到校园继续求学深造,也许就业创业找到自己的社会坐标……无论以何种方式融入时代滚滚向前大潮,都会经历一个蜕变重生、“痛感”真实的过程。退役,既是一场告别,更是一场蜕变。本刊特别组织了退役军人的求学、就业故事,助力战友们更好地迎接退役季,开启人生新阶段。

  “硬核”青春正飞扬

  口述∣田维胜 整理∣本刊记者 杨学娟 胡琳

  如果说青春是用来“浪费”的,为什么不把青春“浪费”给军营呢?这是我知道的为做最好的梦狠狠努力的地方。

  硬骨头连给我“三股劲”

  2016年9月,刚刚读完大一的我,决心把青春推上枪膛。如果有人问起,我做过最骄傲的事情是什么,我将毫不犹豫地回答,“成为硬六连的兵”。

  “硬骨头六连”今年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是一支英模旗帜标杆连队。“三股劲,四过硬”的硬骨头精神是连队的精神支柱。记得到连队的第一天,班长就给了我一本连史册,并把我带到荣誉室,对我说:“压倒一切敌人的狠劲,百折不挠的韧劲,坚持到底的后劲,这三股劲是我们连队的根,是每一个六连人都要牢记的。”

  班长还说起“硬骨头”的由来,有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长征中,时任红5师师长贺炳炎右臂6次受伤,必须截肢。当时没有手术器材和麻醉药,只好用木锯锯臂。后来贺龙元帅用手绢包起他的两块碎骨,以鼓舞官兵士气:“看看,这就是共产党员的骨头……”1939年,六连刚刚组建时,隶属于八路军120师独立第三支队,时任支队长正是贺炳炎。

  刚进荣誉室的门,我就被门口的一堵荣誉墙给震撼到了,大大小小的荣誉证书,一幅幅革命先烈的战斗画面,一面面用鲜血染红的锦旗,无一不在述说着真刀真枪杀出来的“硬”。我知道自己来对了地方,我的青春就应该像革命前辈一样,用手中的钢枪,守护连队的荣誉,做一名“硬核”战士!

  专业能力过硬、合作共建过硬、敬业作风过硬、身体素质过硬——六连是以“硬”字起家的,在军事训练、生活作风、政治思想教育等方面,都是奔着第一名去的。比武场上只有第一,我们眼里也只有第一。总有一股劲支撑着我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抛洒热汗,不断向着优秀迈进。

  我代表连队参加旅里的五公里比武,以16分34秒轻装五公里和18分23秒的武装五公里成绩,成为全旅五公里“扛把子”。因成绩拔尖,我被选进了加强班集训,备战集团军比武。早上起床就是武装三公里考核,中午顶着40°C高温进行相应科目的训练,下午是武装十公里越野跑。战友们相继出现了骨膜炎症状,但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都默默咬牙坚持。

  36个小时的比武过程,肩上是连队甚至全旅官兵的厚望。当时,我只有一个想法,只要不死,爬也要爬到终点。最终,我们在十六支劲旅里获得了三个单项第一,总分综合第一的好成绩,给连队荣誉墙又挂上了一枚集体二等功的奖章。

001.png

田维胜(右)在“硬骨头六连”的“硬核”训练(王佳寅 摄)

  青春在硬骨头六连抹上了浓重的迷彩色,成为不可磨灭的人生记忆,也开启了我“无硬核、不青春”的退役路。

  回归校园的“三重门”

  离开部队,选择回到校园完成学业,也是以另一种普通身份面对生活的千锤百炼。

  我之前的同学升入大四,已经开始实习找工作。同班的都是师弟师妹,互不相识。一天,我默默坐到教室后排准备上课,坐在前排的一位师妹转头问道:“大叔,你是院里派来督查教学的吧?”我瞬间石化。军旅生活改变的不只是我的内心,更让我的外表如此成熟了?

  在曾经熟悉的校园里,坐在热闹喧嚣的操场上,耳边不再是五公里越野时,班长在后面喊的加油声,而是充满了青春气息的少男少女的欢呼声,以及旁边球场上传来的叫好声。

  那一刻,我无比怀念我的连队,我的战友。

  刚从部队里出来,我对外面的世界还没适应过来。我入伍那年,共享单车还没“诞生”。退役回来后,大家随便用手机刷一下就能骑车走人,在我看来如此新鲜。

  老师和同学们看我也觉得“新鲜”。每一位知道我是退役士兵的老师,都会兴致盎然地来一场现场教学,点名要我走上讲台给同学们讲一遍从军经历,这让我一度觉得比较尴尬。

  还有一个问题是中断的学业。入伍前,我学的是生物工程专业。退役后,经过深思熟虑,我换到了自己感兴趣的工商管理专业。因为落下大一整个学年的专业课,我要在一年内修完两年的学分。最拼的一段时间,从早到晚、披星戴月。庆幸的是,学习的艰辛,对从六连出来的兵来说,真不是事。

  唯一让我感到困难的,是融入新集体。我被推荐担任校国旗护卫队队长。刚开始,我用部队的方式训练,就像带新兵一样严格要求,一人练不好就全体受罚。在部队,这样“不近人情”的训练方法才是最容易出成绩的。可大学生接受不了,纷纷闹起了矛盾,导致参加训练的人越来越少。

  我不知如何是好,只能和部队的班长诉苦。班长听完我的抱怨,笑着说:“小田,你是不是傻?他们是你同学,又不是你带的新兵,你用带新兵的法子教他们肯定不行嘛,你自己都没做个表率,他们肯定不服气嘛,你得转换过思路来。”

  当天晚上,我们所有的国旗护卫队队员在操场上围坐一圈,开了一个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会议。这也是我效仿连队的传统“庆功揭短会”模式来的。大家的开诚布公,让我意识到问题所在,也让我改变了教学方式,训练慢慢步入正轨。

  在国庆节的升旗仪式中,我和护旗队一起踢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进场。这时我知道,我已经真正从习惯部队起床的哨声,转变为习惯学校上课的铃声。就这样,我跟同学渐渐打成一片,校园生活按下了重启键。

  “硬核”青春“三连跳”

  我的学校在武汉,刚退役回来,我就从当地退役士兵安置部门了解到不少优惠政策。拿转专业来说,我们学校退役回来的人,只需提出申请,完成相应手续,就可获批调换到新专业。而且,学习期间,退役士兵按政策享受减免8000元学费,只需要承担生活费。

  学校规定在校生专业学习之外,必须修满创新学分12分。我们有退役证和优秀士兵证,可以破格参加学校集中组织的创新课程,优先获得8个学分。这也帮助我迅速追上同学的学习进度。

  假期时,了解到退役士兵可以免费参加培训,学习一门技能,而且培训合格获取证书还可以被推荐优先就业。爱运动已像“三股劲、四过硬”那般深深刻在了骨子里,我从培训目录里选中了健身培训,顺利考取了中国健美协会高级私人教练资格证。

  学校周边的健身房多,我在闲暇之余做兼职,为自己赚取生活费,同时也增添了一份工作经验。而在健身房里的自律刻苦以及挥洒的汗水,都让我找到了在部队时的熟悉感觉。

  大学里有很多社团,我们学校有一个“兵社”,70%的成员是退役军人,其余是有志从军的大学生。“兵社”的主要活动,一是为学校大型活动维护秩序和安全,二是为其他社团的新成员开展团建活动,三是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征兵宣传。

  2019年,我成为“兵社”负责人,带着100多名在校生参加了当年的入伍体检,其中45名同学如愿参军。做这些事于我来说很自然,我总觉得有发自内心的责任感。这让我感到,与热爱的军营还有不断线的联系。

  退役两年了,现在的我即将步入大四。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我一直在家上网课,也着手准备考研。我准备报考北京一所高校的教育学研究生,希望毕业后能够在大学当老师。听说,国家又出台了一个好政策,从2021年起,将扩大“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由目前每年5000人扩大到8000人。我的“硬骨头”告诉我,只要我肯吃苦、敢吃苦,“上岸”就只是时间问题。

  两年的军旅生涯,不长,但足以让我回味一生。希望与未来都在路上。我相信,我会一直是个勇往无前的“硬骨头”。


  就业路·蜕变时

  文∣本刊记者 吕高排

  八一建军节,正赶上双休日。郝清东捧着肯德基“全家桶”,喜滋滋地回到家。

  因为疫情,这位山东省诸城市的退役军人已经半年没有工作。如今,担任万科物业青岛城市营业部安全员的他,焦虑的内心也渐渐平静。“全家桶”是对三岁儿子的补偿。一个月前,他没有忍住,训斥了哭闹着要吃炸鸡的儿子。

  郝清东是众多受到“影响”的退役军人之一。退役军人事务部就业创业司有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他们组织了72万人次退役军人参加线上培训,开展规模以上招聘活动5200多次,提供岗位340多万个,达成就业意向19.53万人。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退役军人就业在大学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中处于较高水平,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实现就业。

  煎 熬

  2019年年底,选择自主就业的三期士官郝清东,从湖南省军区直属队退役后,没有片刻停留,立即跑到青岛一家钢材销售门店打工——上有四位老人,下有三口之家,他是唯一的顶梁柱。

  但到2020年春天,突然而至的疫情,击碎了郝清东的美梦,他还没有拿到1月份的工资,老板就发来微信:“不用来上班了。”门店遭受重创,被迫关门停业。

  相比起来,四川九寨沟旅游大巴司机王桂兵家里的情况更不乐观。

  1月5日,王桂兵拿着5200元工资,回到绵阳家中准备过年。他没有想到,这笔钱竟是全家整个上半年唯一的收入。

  王桂兵在新疆某集团军炮兵旅服役12年,三期士官。退役后,他靠着开旅游大巴车的收入养活一家5口人。妻子是他唯一的帮手,可每月收入不过2000元。王桂兵想大干一场,过年放假也不准备休息,好给9月就要升初一的儿子找一家好点的培训机构。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已经订票的旅客纷纷退票。工作没了,一家人的生活开始捉襟见肘。

  41岁的王桂兵曾多次获评优秀士兵、红旗车驾驶员,持A驾照本,不管是山地路还是冰雪天,都不在话下。可是在绵阳,他跑了十几家单位,都没能实现就业。

  一次坐公交车,王桂兵向售票员打听,公交集团公司还要不要司机?“要!”售票员肯定的回答,让王桂兵心花怒放。他当天就来到公司,人事部门的工作人员看完他的身份证,抱歉地说:“我们年龄卡到40岁,对不起啊。”

  遭遇“危机”的还有贾兴健。2004年从四川泸州某部退役的他,曾经是架设通信电线电缆的一把好手。但回到老家陕西汉口略阳县白雀寺镇中坝子村,他却无所适从。37岁的他至今没有找到对象,不是没有合适的,而是因为家里穷。他家一度是省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06年,家人给贾兴健盖房子欠下债务。贾兴健退役后,偿还了部分欠款。到今年年初,还有3000多元没有还清。

  此刻,在遥远的北疆,蒙古族小伙张宇也在受着这样的煎熬。他是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人,义务兵退役后,一直在哈尔滨打零工维持生计。1月,张宇回家过年,那时候,他还没有意识到,这个春节是他27岁人生中最长最难熬的假期。张宇父母在当地一家宾馆打扫卫生,疫情期间宾馆歇业,他们回到家中。没有工作,父母又逼婚,张宇感觉家里的空间太小了,窒息得喘不过气来。

002.png

宁夏组织退役军人招聘会(祖国军 摄)

  转 机

  突然有一天,贾兴健家来了一屋子人。来人拉着两位老人的手,一一介绍:“我叫郗望,是陕西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的党委人事处长,我们知道了贾兴健的情况,想帮助你们渡过难关……”

  一行人边走边看,看到贾兴健家虽然穷,却收拾得井井有条,就说:“你勤劳肯干,老实朴素,日子过得不富裕,就因为缺技术、少门路,厅里正在举办退役军人技能培训示范班,你去吧。”

  几天后,郗望又来了。他把贾兴健请上车,径直把他拉到西安,上午去哈贝卡汽车公司,下午到城市交通学院,一边参观一边不停地介绍。在上海三菱电梯西北培训中心,贾兴健挪不开步了。他目睹了电梯生产加工全过程,当场报名参加退役军人电梯维保专题培训班。晚上,郗望又将他拉到西安绿地集团大厦,让他详细了解电梯实际运维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个月的培训,贾兴健掌握了电梯设备销售、安装、改造和维护保养等技术。在随后的专业考试中,获得资格证书。

  因为年龄大被公交公司拒绝后,王桂兵没有死心,他突然想到退役军人事务局,试着拨了一个电话。第二天,一个陌生电话回过来。对方自报家门,他是就业创业科科长徐治。他说:“再跑一趟吧。我刚刚找了交通局,也找了公交集团的领导,三家单位都协调沟通好了,咱们退役军人事务部出台的《关于促进新时代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适当放宽条件,你超了一岁,但是其他方面都非常过硬,理应照顾。”

  7月2日,王桂兵来到绵阳公交集团公司,开始为期3个月的培训、实习和考试。一周后,徐治不放心,又给他打来电话。

  王桂兵嗓门很大,连珠炮一样:“挺好!国有企业,工作稳定,收入不错,还有五险一金,离家也很近。”

  再 出 发

  8月8日,周六。贾兴健和战友一起去秦岭游玩,晚上在大唐不夜城领略西安夜景。他现在是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的维修技师,在西安市芙蓉东路的中海新岸和中海冬郡两个小区,负责62台电梯。

  电梯起起降降,他忙得不可开交。电梯载着锻炼归来的老人、下班回家的白领、放学回屋的学生,也载着贾兴健的幸福日子。

  每一个事关就业的消息都牵动着张宇的神经。3月5日,兴安盟退役军人事务局“拍了拍”张宇:推荐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到天津富琛科技有限公司就业。之前,局领导与这家公司已经洽谈多次,招聘内容与工资待遇真实可靠。张宇看了看落款,是盟退役军人事务局负责就业的工作人员常莉萍发布的。

  张宇来不及和父母打招呼,立即前往。常莉萍将岗位需求、工作内容、薪资待遇一一介绍,让他填写岗位意向,留下联系方式。3天后,张宇接到电话,通知他可以上岗。3月16日,扎赉特旗退役军人事务局专门包了辆车,将张宇他们送到兴安盟。56位战友聚集到一起,好不快乐。大家有说有笑,一起奔赴天津。

  公司待遇很好,张宇在部队就是驾驶员,培训后立即上岗,工资每月5000多元。“公寓住房,还配有公共洗浴室;每顿饭四菜一汤,还有水果供应。”

  2月28日,为支持保障复工复产企业用工需求,助推广大退役军人充分就业,山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举办春季大型网络招聘月活动,共计4000余家单位为退役军人提供8万多个就业岗位。郝清东通过浏览手机了解到招聘信息,“看到万科的信息,感觉这家企业平台挺大,立即投递简历,很快收到面试通知。”

  4月初,郝清东成功签约,正式入职万科物业青岛城市营业部,从事安全员工作。

  绵阳,在这座三线城市的大街小巷,有一辆空驶的公交车在川流不息的车流中穿梭,作为实习生的王桂兵小心翼翼驾驶着。再有一个月,他就可以载着乘客,开始新的征程。


记者手记

  明天会更好

  文∣本刊记者 吕高排

  前几天,郝清东突然打来电话,他又失业了。记者追问原因,他说,万科是个大单位,也是个好单位,只是自己的职位是安全员,就是站岗。他在部队站了两年岗,不愿再重复,想挑战一个更适合自己的工作。

  “退役军人事务局知道了吗?”

  “我向他们报告了。”

  “他们有没有更好的岗位推荐给你?”

  “有。昨天,那位负责就业的工作人员给我发来微信,说是有一个单位正在招聘。然后就开车来了我们家,将我直接送了过去。”

  “可以问问那位工作人员,进展如何,我们把最新情况写到稿件里。”

  “没问。人家已经做得够多了。从市里到我家,30多里地,来回就是60多里。我给他发了50元钱红包,他给退回来了。”

  “他叫什么名字?”

  “不知道。从开始打交道就加了微信,后来熟了,反倒不好意思问他的真实名字,也不知道他的电话,只知道微信名字叫‘明天会更好’。”

  挂了电话,记者一度非常想找到这个微信名叫“明天会更好”的退役军人工作人员。一方面,是作为新闻工作者的求实精神;另一方面,也想替退役战友当面向他道一声感谢。

  可是最终,记者放弃了。“明天会更好”,只是成千上万退役军人工作人员中的一个。在这场经济社会环境的巨变中,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付出了很多努力:印发《关于应对新冠疫情有效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推出十项具体举措……与此同时,还与保利、万科、京东、滴滴、顺风、阿里巴巴等6家知名企业签署退役军人就业合作协议,为退役军人提供8.1万个优质就业岗位,达成优质岗位就业意向和一般岗位就业计6.5万人。

  尽管如此,今年全社会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不少单位降薪、缩招、裁员……因新冠肺炎疫情失业的群体、874万应届毕业生……记者采访的诸位,都是幸运者。还有不少退役军人,仍然奔波在求职路上,期盼尽快走上就业岗位;也有不少已经就业的退役军人,期待着更高的平台、更好的发展机会。

  就业不容易,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更难,不能单纯等靠政府和社会帮扶,更需要清醒认识自我,冷静分析形势,果断转变择业观念和心态。一方面,对就业有理性预期,能脚踏实地从零做起;一方面,积极投身基层、西部等更广阔的天地干事创业。在农村“特岗计划”“兵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舞台上大展宏图。

  人生总是波澜起伏,但对于经历过军旅生涯千锤百炼的退役军人来说,磨砺是成就更好自我的铺路石。幸运的是还有“明天会更好”这样的人热情相助,相信明天一定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