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服务“三原色”——鄂尔多斯市着力打造退役军人服务品牌

  编者按: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依托“红色港湾”“绿色通道”“蓝色心愿”,“红绿蓝”三原色打造退役军人服务品牌,走出一条特色服务之路。

  文∣李强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依托“红色港湾”“绿色通道”“蓝色心愿”,“红绿蓝”三原色打造退役军人服务品牌,走出一条特色服务之路。

  “这就是马铃薯脱毒苗,用这种植株结出的薯块来做原种,可以繁殖更多无病毒种薯,品质好、成本低。”内蒙古鄂尔多斯退役军人创业就业园里,马铃薯脱毒苗培育技术项目负责人郭志明介绍,这一项目填补了鄂尔多斯马铃薯种业的空白,三年可实现创收480万元。

  退役军人创业就业园是鄂尔多斯市服务退役军人的一个缩影。

  红色港湾

  让老兵感受家的温馨

  “服役13年,我回到地方国企。国企改革下岗后,我便开始打零工维持生计,随着年龄越来越大,难免担忧今后的生活。”退役军人史文亮说,“2019年,我在鄂尔多斯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官方微信公众号看到退役军人补缴医保社保公告,准备好材料就赶往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办理。”

  在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映入眼帘的是近300平方米的服务大厅。

  “崭新的大厅,浓浓的军味儿,还真是温馨。”史文亮激动地说,“递交材料,等待审核,短短十几分钟就办结了。自己申请得补缴11万多元,现在只缴纳5000多元,其余部分全是政府帮缴纳了!”

  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主任全彦军介绍,中心根据工作需要设置服务岗位,简化退役军人事项办理程序、压缩办理时间,“一次申请、一窗受理、联动办理、限时办结”,就是为了让老兵们感受到“军的特色、家的温馨”。

  “为把好事办好办实,我们成立了鄂尔多斯市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地建立起市—旗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1064个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鄂尔多斯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马保荣介绍道。

  绿色通道

  让就业创业不难

  创业路上不光有醉人风景,也有险关隘口。2019年过完年,崔贵荣拿出10万元积蓄,创办了农牧民合作社。由于缺乏专业种植经验,刚种下去1万多株桃树,没等过冬就枯萎了。“屋漏偏逢连阴雨”,养殖的800多只肉鸡,因感染疾病一夜之间所剩无几,两项损失接近8万元。家人埋怨、亲友质疑接踵而至。

  正当崔贵荣茫然徘徊、准备打“退堂鼓”时,杭锦旗退役军人事务局得知情况,及时邀请农牧局技术专家,上门帮助解决问题。“一系列帮扶政策接连而来,让我有了攻坚克难的‘魔法棒’,也让我搭上了发展‘快车道’。”崔贵荣满怀感激地说。

  “我想开个有‘兵味’的食堂,赚钱是小事,初心才是大事。”2012年复员以来,魏苏和先后干过机关临时工、当过辅警,现在又做起了草原管护员,他心里一直惦记着开个食堂,为退役军人服务,也为更多群众服务。鄂托克旗乌兰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和查汗淖尔嘎查村退役军人服务站每月都会定时了解退役军人生活情况。得知这个消息后,工作人员立即与当地就业部门沟通协调,帮助魏苏和申请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贷款。魏苏和高兴地说:“有了这笔贷款,我的兵食堂很快就能开门纳客了。”

  为扶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鄂尔多斯市坚持以教育培训为基础,以拓宽渠道为重点,调动各方面力量,以招聘促就业、培训促创业,组织筹办退役军人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31场,累计签约560余人;向巴音孟克集团等10余家企业定向推荐特种车辆驾驶员、军训教官、消防员等160余名;举办退役军人培训班14期,培训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和自主就业退役士兵310人;扶持20余名退役军人自主创业。

  通过强化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信息化支撑,鄂尔多斯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政府、企业和服务机构信息的互通共享。同时,在提升市退役军人创业就业园运转能力的基础上,着力打造市域范围内集中连片、相互融合的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群。积极探索建立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促进机制,保障退役军人就业创业。

  蓝色心愿

  为了退役军人幸福

  “大爷,我送报纸来了。这是您想看的军事新闻……”说话间,鄂托克旗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李金昌将书籍报纸递到云大爷手上。

  “小李,我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每个月都要麻烦你送书送报上门,辛苦啦!”17岁参军的云铁柱老人在解放战争中参加过大大小小百余场战斗,新中国成立后在武装部工作,退休了依然关注着国防和军队建设。

202008110926.png

鄂托克旗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李金昌(左)坚持为云铁柱老人送报刊

  老人从来不过生日,只过“八一”建军节。去年,鄂托克旗退役军人事务局陪老人过了组建以来第一个“八一”建军节。

  “我们有个纯净的蓝色心愿,那就是千苦万苦,为让军人退役不苦。”李金昌说道。

  退役军人巴图青克患有严重哮喘,妻子又身患尿毒症,属于典型的农村贫困户。每周,儿女要将他们送到镇上医院治疗,既耗时间又费钱。为了给老人节省来回费用,工作人员主动协调,给巴图青克申请了公租房,按规定为其办理了每月240元的60周岁以上农村籍退役士兵生活补贴。

  巴图青克热泪盈眶地说:“退役军人事务局成立后,不仅有了服务机构,更让我感动的是工作人员的热心、耐心、细心……”

  这份服务的初心,感动着这片土地上的退役军人。它激励着每一名退役军人的脚步,都朝着同一个方向——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迈进。

  在抗击新冠肺炎紧要关头,鄂尔多斯市2000余名退役军人主动加入疫情防控一线,身披“迷彩”,守卫着脚下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