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停机”的放映队

  文∣姜玉坤

  一句承诺,24年坚守。

  退役老兵刘成金为兑现“不停机”的诺言,带领7名转业老战友,成立锦州老兵义务电影放映队,行走在千山万水间……

202007211528.png

刘成金(左四)带领队友们扛着放映设备翻山越岭,义务为大家放电影

  “如果心疼钱,就不会做这事”

  1996年6月,电视新闻上的一个画面,在刘成金记忆中挥之不去:一位年逾花甲的老母亲,一步一挪地背着双腿残疾的儿子,到村里看电影。老人说:“俺娃从小到大,20多年没看过电影。”

  那一晚,刘成金失眠了:都什么时代了,农村还看不上电影?他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沉重。之后,他利用双休日,到两个偏僻乡村搞调研。乡亲告诉他:村里10多年没放过电影。看到农村文化生活的匮乏,在部队当过放映员的刘成金, 萌生了利用周末为偏远山区村民义务放电影的念头。

  很快,刘成金联系了张显龙、韩彦斌、朱中文、彭玉德、陈凤久、赵云吉、韩国玺等7名转业老战友,与他们一拍即合:成立义务放映队,为偏远乡村群众义务放电影,既能让乡亲们圆了电影梦,又能让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

  义务放电影,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资金问题。放映队成立时,没有放映设备,刘成金自掏腰包从电影公司租设备、租片源;没车,刘成金把给女儿买新房准备的5万元钱“偷”出来,买了一台面包车当“电影大篷车”。

  让刘成金没想到的是,他们来到锦州凌海县西八千乡的一个偏僻山村放首场电影时,村民像过年一样高兴,穿着新衣服,早早来到放映场地,不少乡亲还从外村远道赶来。

  放映当天,幕布支在小学的操场上,周围的制高点——墙上、树上、房顶上,都坐满了人。一个小女孩围着幕布跑前跑后,不停地问父亲:“这个‘电视’咋这么大?”

  起初,不少乡亲还以为他们是为了挣钱,可刘成金不但不收钱,还主动交10元钱的电费,乡亲们感激不已。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看到刘成金带领队员赶了60多公里山路,就为给他们放场电影,感动地说:“我们村子偏僻,没有信号,我腿脚又不好,很多年都没看过电影了,下次你们还能来吗?”看到村民期盼的目光,刘成金坚定地说:“只要乡亲需要,我们就永不停机。”

  为了兑现这一诺言,刘成金带领队员24年坚持上山下乡放电影。有人算了一笔账,24年来,刘成金几乎花尽了自己创办的不干胶印刷厂全部收入,仅购买、更新放映设备就达几十万元,加上队员工作餐、维修设备等费用20余万元,初步估算高达百万余元。许多人不理解,刘成金办厂挣的都是蝇头小利,把这么多钱都花在放电影上,难道他不心疼?刘成金坦然一笑:“如果心疼钱,就不会做这件事了。”

  既是放映队还是扶贫组

  “不能只满足于义务放电影,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同样是我们的责任。”刘成金在放电影时发现,不少乡亲并不富裕,就建议队员借放电影之机,挨家挨户发送科技书籍、致富信息资料。

  刘成金还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乡亲,嘱咐他们遇到什么难题,不用进城,打个电话,他就会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对待乡亲的困难,他总是有求必应。

  温家沟村盛产优质大枣,但因地处偏僻,信息闭塞,找不到销路。刘成金得知后免费为他们作宣传,使温家沟大枣成了抢手货。在刘成金帮助下,白庙子乡的土豆、杏山镇的甜杏、冷家沟的山野菜、崔家屯的海蜇也都开始热销。

  “放映队不是‘戏班子’,而是给老百姓送福利的。”刘成金说,放映队成立时,便立下了规矩:不收群众一分钱,不吃群众一顿饭,不抽群众一支烟,不给群众添一点麻烦。

  近年来,随着老兵放映队的名气越来越大,一些商家找到刘成金:“只要你每次放映前播几分钟广告,我们就每年出几十万元赞助费!”面对各种诱惑,刘成金一一回绝。

  其实,刘成金自家厂子效益并不好,其他6名队员中有4人家属下岗,但刘成金带领队员宁肯嚼干粮、喝白水,也从不接广告。不仅如此,他们每年还坚持资助孤儿和困难大学生,设立40多个扶贫点,帮助1670余户村民努力脱贫。

  刘成金帮助贫困乡亲总是不遗余力,辽西地区前年发生百年不遇大旱,刘成金自掏腰包从山东、黑龙江等地购买抗旱作物种子及种植资料、光盘,及时送到乡亲手中。

  “只要群众需要,我们永不停机”

  支撑刘成金和队员们的,还有一件让他刻骨铭心的往事。

  1999年1月8日,是刘成金终生难忘的日子,放映途中,队员韩国玺因劳累过度突发心脏病离开人世,年仅42岁。

  最后一刻,刘成金紧紧抱住韩国玺,韩国玺嘱咐他说:“队长,往后无论遇到啥困难,都要咬牙挺住,别放弃……”

  处理完韩国玺的后事,正赶上双休日。尽管失去了一位战友,刘成金还是强忍悲痛,擦掉眼泪,仍按原计划起程,到偏僻乡村放电影去了。

  自此,锦州老兵义务电影放映队8名成员成了7人,刘成金带领对队友宣誓:为兑现“永不停机”的诺言,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放弃,不辜负老战友临终嘱托。

  2000年农历腊月二十三,刘成金前往葫芦岛一个山村放电影。跑了120多公里山路,眼看要到村子了,车却陷进了冰河里。大家脱下鞋,挽起裤腿,跳进冰河,咬着牙把装满放映设备的面包车推上岸,锋利的冰碴在他们的腿肚子划出一道道血口子。

  到了村里,刘成金和队员顾不上吃饭,便支起幕布,为老乡们送上一场“电影年夜饭”。电影散场后,饥肠辘辘的他们,打开随车带来的盒饭,却发现7盒饭成了7个硬邦邦的冰坨子。

  “只要群众需要,困难再大也要上。”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当得知震区没有信号,文化生活单调,刘成金连夜组织队员远赴震区放电影,行程2340多公里到达灾区,连续20多天为灾民放映50多场。其间,刘成金和队员还协助当地排查房屋、转移受灾群众、抢救伤员、搬运物资。

  就是这样,面对群众需求,不管多远、多偏、多累,他们都要兑现诺言。2013年,某海岛的几名战士,通过媒体找到刘成金,问能不能给他们放场电影,这些战士常年驻守在四面环海的小岛上,条件艰苦,只有一条狗陪伴。刘成金与队员一商量,第二天便肩扛手抬,带着五大箱子放映设备乘船登上孤岛。

  放映时,海风突袭,刘成金怕幕布被卷走,与另一名队员双手紧拽下沿,直至深夜电影放映完。岛上的营房没有多余的床铺,刘成金便和队员找些木板,搭起简易的木板床和衣而睡。

  在岛上,他们一口气连放4场,让战士们大饱眼福。岛上50年没放过电影的历史也就此终结。

  带着这份执着,24年来,远至边陲的珍宝岛、黑瞎子岛、汶川地震灾区,近至辽西大地的各个村屯,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如今,锦州老兵义务电影放映队的作用和影响不断扩大:他们编写的《农村电影放映员培训手册》,培训出了137名放映员;在他们的影响下,现在锦州地区已成立了22个老兵义务电影放映队分队,老兵义务电影放映队的志愿者已发展到1150多人,河北、江苏、山西、黑龙江等地也成立了锦州老兵义务电影放映队分队。

  刘成金依然忙碌不停。笔者采访刘成金时,正赶上周末,他打算带着队员驱车百余公里,前往一个偏僻乡镇的敬老院,去为十几名孤寡老人放专场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