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山路九十九道弯——记2019年全国“最美退役军人”、贵州省锦屏县乡邮员 张林昌
文∣杨秀廷 图∣谭元勇 杨晓海
夏日的阳光洒满山岭,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贵州省锦屏县分公司启蒙支局苗族乡邮员张林昌,送完河口乡政府机关和邻近几个村的邮件,已经是中午。
来不及换下汗水浸透的衣服,等搭载邮件的客车一到,他又忙着分拣,然后骑上摩托车,赶往15公里外的村寨继续送邮件去了。
这就是张林昌普通的一天。33年来,张林昌每天都是这样忙碌在乡间邮路上,他步行24万多公里,投递报刊信件140多万件,被山区苗族群众称为“乡邮路上的天使”“九十九道弯上的绿色使者”。
跋山涉水,他一走就是33年
1987年,23岁的张林昌从部队退役。那时,锦屏县河口片邮路没有人愿意走,邮政局正为招不到乡邮员发愁。张林昌主动请缨。好心人劝他:这条邮路又长又难走,之前没有一个人能跑过3年。
河口片区邮路全长90公里,服务面积200平方公里,覆盖启蒙、河口、固本等5个乡镇23个行政村,服务群众25000人。这些村寨要么在山岭,要么在河边,行走起来跋山涉水,一个来回要花4天时间。
上班第一天,张林昌穿上特意买来的胶鞋,匆匆赶到办公室。领取完大袋邮件,正准备出发时,支局长把他叫到身边,再三叮嘱,路上要格外小心,天黑了就到当地乡政府或者老乡家投宿。
张林昌点点头,踏上乡邮路,翻山越岭,涉溪渡河,饿了吃野果子,渴了喝山泉水。三天后,他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启蒙邮政支局,头发蓬乱,汗流浃背,裤脚满是泥巴,衣服刺穿好几个孔,手脚划出一道道血印子……同事们看到他的样子,又伤心又好笑。他却高兴地说:“这项工作,我绝对能做!”
张林昌为山区群众送信件
极限挑战,3000多级山路是他的“家常便饭”
“山下桃花山上雪,山前山后两重天”,这是这条邮路的写照。由于海拔较高,山谷与山上温差大,夏天日照集中,气温高达40摄氏度,一个季节下来,手臂上晒脱几层皮,山雨来去突然,令人防不胜防,经常被淋得全身湿透。冬天、春天又是另一番样子,山上的积雪几个月不化,有时山下已是山花烂漫,山上却仍白雪皑皑。走这条邮路,张林昌一年四季只能穿水胶鞋和解放鞋。
邮路最难走的一段,是从河口乡裕和村到固本乡八一村的山路,要翻过一座叫背细坡的大山。背细坡高耸入云,冬天积雪难化,夏天酷热难当,被当地人称为“九十九拐”。3000多级山路,走几级就要拐个弯,迈开的步子稍不用力,身子就会向后倒,非常危险。夏天,路边的草比人还高,在“草林”中穿行,不时有蛇、野猪出没;冬天,大雪封山,数月不化,上山在雪地里留下的脚印,下山已凝结成冰,清晰可见。在这条邮路上一个人孤独地行走,不仅是对信念、意志、精神的考验和磨炼,更是对体力和血肉身躯的挑战,稍有不慎可能付出血的代价,甚至生命危险。
2005年9月的一天下午,天空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张林昌背着沉重的邮包,急着从“九十九拐”赶往裕和村送信。下雨路湿,脚下一滑,一个踉跄冲了出去。他紧紧抱着邮包,翻滚下几十米的陡坡,脸撞在一块石头上。门牙当场撞断一颗,撞掉两颗,嘴巴肿得像两块烤煳的面包,石头上留下一摊鲜红的血迹。
张林昌不顾满嘴的鲜血,背起邮包,继续赶路。
年底,张林昌到县城参加报刊发行表彰会。局领导看到他脸上的伤疤十分心疼,立即安排张林昌到医院去镶牙。医生告诉他,镶牙要先消炎,4天后才能治疗。张林昌转身要走,他说,还有那么多邮件等着送,耽误不起这个工夫。后来有家医院说可以两天完成镶牙,张林昌这才同意了。
摔倒在邮路上,对张林昌来说是“家常便饭”。1998年冬天,连续几天大雪,路上结下一层厚厚的冰,他肩挑邮包,小心翼翼,一步一滑地艰难行走。上坡容易下坡难,挑着邮件下坡更难。在走到启蒙镇甘塘村一个山坡时,张林昌突然脚下一滑,他本能地把邮包扔到安全的地方,自己却摔到路坎下两米多深的水沟里。身体将厚厚的冰层砸破,整个人掉进冰冷刺骨的水中。他急忙把头探出水面,两只手不停地抓藤草,呛了几口冰水才爬到路上。寒冷使他大脑一片空白,他挑起邮包拼命往前跑,跑到3公里外韶霭村岳父家,才换上干衣服。几口热酒下肚,围着柴火烤了一会儿,张林昌慢慢缓过神来:刚才好险,如果爬不上来,不被淹死,也要被冻死。
这条邮路,还要经过一条叫双溪口的大溪。2000年夏季的一天,刚下过大雨,张林昌从一座简陋的木桥上过溪,走了一半,暴发的山洪像猛兽一样迎面奔来,瞬间就将他刚走过的几块桥板冲得无影无踪。他惊出一身冷汗,拼着命才跑到了对岸。看着咆哮的山洪,张林昌好一会儿没有挪动步子。
山路难走,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意外,张林昌说:我是退役军人,经过了部队大熔炉的锻炼,这些困难我不怕。
咬牙坚持,他走了20多次“万里长征”
为更好地服务群众,张林昌记下每家每户的情况,谁家有需求,哪怕肩上的邮包再重,他也从不推辞。
每次路过孤寡老人房子,他都要进去看看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固本乡培亮村的范培碧老人,每个月都要到乡里取生活费。他年事已高,出门不便,张林昌主动提出“代劳”,老人高兴地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他。
启蒙镇、河口乡、固本乡一带山高路陡,溪河密布,学生上学和回家很不安全,张林昌就根据孩子们上学、放学的时间,来调整自己的行程,陪着学生们一起走路,当起孩子们的“保护神”。
张林昌家里的经济来源,主要靠他的微薄收入。由于常年在邮路上,家里所有农活都由妻子一人承担。一次,他13岁的女儿突然得了急性肾炎休克,张林昌和妻子慌忙将女儿送到10多公里外的乡卫生院,办完住院手续,来不及陪护,他又匆匆上路。
10多年前,看到别人外出打工挣钱,张林昌的妻子动了心,几次劝他出去打工,都被他拒绝了。妻子忍不住将他获得的荣誉证书一把火烧掉,哭着说:“你一个月才400块钱,能养活家里人吗?”张林昌也动了情,他说:“不是我不能出去打工,这条邮路我走了这么多年,跟大家有了感情,要是我不跑这条路,这一带的邮件可能就没人送了。”
33年漫漫乡邮路,什么困难也阻挡不了张林昌的脚步。他20多次被表彰为报刊发行先进个人,2002年被国家邮政局和团中央表彰为“全国优秀青年投递员”;2007年获得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和“贵州省十大杰出农民工”称号;2008年获得“‘联通杯’感动贵州人物”称号,还被推选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2010年5月被表彰为全国劳动模范;2012年被表彰为贵州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2018年被表彰为“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2019年被评为“贵州省最美退役军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全国“最美退役军人”。
一个人坚持做一件事容易,坚持30多年做一件事,实属不易。张林昌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退役军人,在为山区群众服务的这条路上,我仍要带着初心继续前行,生命不止,奉献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