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阵地

  文∣秦玉敏

20200522191419.png

  老英雄一辈子打过多少仗,到去世他都没有数清过。他只记得几乎天天都在战斗,大仗想起来了小仗就忘了,但有几场仗他却记得牢牢的。他说:“那仗打得惨烈,想起来都紧张得浑身疼。”有人帮他数了数,在很多仗里,他都是“男一号”。

  第一次打大仗

  他就只身炸了敌碉堡

  秦建彬出生在贫苦农民家庭。因为参加革命的父亲因叛徒出卖惨遭杀害,他7岁就成了孤儿。后来被一位侯姓拳师看中,收其为徒。几年的拳脚功夫在秦建彬参军后派上大用场,无论是炸碉堡还是守阵地,以至于和敌人短兵相接,他总能化险为夷。

  1948年12月,淮海战役进入第三阶段。秦建彬所在的营,对敌人一个团据守的魏老窑村发起进攻。

  战斗开始不久,敌人一个碉堡挡在前面,猛烈的火力网将官兵压在距碉堡200米的空旷地带难以前进,全营死伤十之七八。

  连续8次,爆破未果。

  秦建彬临危受命,承担起第9次爆破任务。他和三名战友组成战斗小组,刚一出掩体,一名战友中弹牺牲,另一名战友也负了重伤。

  秦建彬牙一咬,独自一人匍匐到距碉堡20米远的一个小土丘旁,敌人4挺重机枪疯狂地吐着火舌。他将5枚手榴弹捆在一起,冷静地等待着短暂的窗口期。

  趁着敌人机枪换子弹的间隙,秦建彬抓住胜败悬于一线的瞬间,滚过火力集中区,快速跃到碉堡下,果断地把集束手榴弹投进一个射孔。一声巨响,碉堡炸塌,在浓浓的烟雾中,全营顺利通过封锁区,活捉了敌团长。

  这次战斗,秦建彬荣立一等功,并火线入党。

  孤胆英雄独守阵地

  他成了“王成”的原型

  1950年11月,秦建彬随26军78师开赴朝鲜战场。

  在入朝19个月的作战中,他两次立大功,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人民英雄”称号。

  1951年3月,“三八”线南部阻击战线上,志愿军刚修完第一线工事,敌人就已渡过汉江开始向北进攻。

  秦建彬所在的七班奉命在上牌里212高地阻击敌人。

  212高地,地势险要,山下是汉城通往抱川的公路,占领了高地,就能控制这条交通大动脉。

  3月25日8时,装备精良的美机械化三师调动一个加强营的兵力,8门大炮、十几辆坦克,在5架轰炸机掩护下,由南向北朝我军开来。

  拥有巨大装备优势的美军,疯狂地将炮弹、汽油弹下雨般倾泻在212高地上。霎时,阵地上炮火连天、硝烟弥漫,整座山都在燃烧。

  从早晨到下午,七班打退美军数辆坦克掩护下的两个连的两次进攻。全班13个人,有9人牺牲,还有3名同志负了伤,只有秦建彬一个人还算身体完整。

  班长张立和召集阵地上仅剩的4人,艰难地说:“留最后一颗子弹给自己,一定不要当俘虏,只要还有一个人喘气,阵地就必须守住!”

  美军第三次进攻开始了。惯用的伎俩,先是对阵地进行一番狂轰滥炸,随后又组织5个排的兵力发起冲锋。

  几经搏杀,不久阵地上能坚持战斗的就只有秦建彬一个人了。他意识到敌人又一轮反扑就要开始。

  秦建彬一面监视敌人,一面把阵地前沿美军尸体堆里的枪支弹药捡回来,分别竖在堑壕里,又急中生智,把牺牲和负伤战友的帽子收集起来顶在枪尖上,迷惑敌人。

  他把子弹压满弹夹,手榴弹准备好。而后,用铁锹挖了个坑,把党证包起来埋在地下,一个人守在阵地上。

  他知道,跟敌人血战的时刻到了。

  太阳落山了,山下的美军以为山上没人了,便发起第四次进攻。两个连的美军蜂拥而上抢占阵地。一伙敌人窜到离工事十几米远时突然发现,秦建彬正握着手榴弹瞪大眼睛怒视着他们。敌人畏缩了,不停地用中国话喊:“投降、投降。”秦建彬端起冲锋枪,一梭子弹就射了出去。美军军官急了,用手枪逼着二十几个士兵,像赶猪一样往山上逼。秦建彬一边投弹一边打冲锋枪,手榴弹用完了,子弹也所剩无几,他便用石头砸,用土扬。直到这时敌人才明白,阵地上就只有他一个人。他们怪叫着,蜂拥而上,准备抓活的。

  秦建彬突然想起,堑壕里还有一根炸坦克用的爆破筒。他迅速把爆破筒扒出来,冲出堑壕,果断拉开导火索,用尽全身力气扔向敌群。

  天色已黑,美军看不清是什么东西,还以为是缴枪投降了呢,纷纷去接。还没等弯腰伸手,“轰隆”一声巨响,敌人被炸得血肉横飞,秦建彬也被爆炸产生的巨大气浪抛出去好远,失去了知觉。

  那些还没爬上来的美军听到巨响,不明山上情况,吓得抱头鼠窜,跑下山去。这一切都被山上的重伤员看在眼里。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秦建彬苏醒过来,发现自己脸朝下,焦土埋住了半个身子。

  就这样,从早到晚,七班共打退敌人大小冲锋19次,212高地依然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后来,这一幕被搬上电影《英雄儿女》,他也成为英雄“王成”艺术形象的主要原型。

  深夜奇袭

  激战夺回金鹤山

  1951年4月21日,人民志愿军全线反击的前夜。

  金鹤山是全线反击的跳板和大门。彭德怀司令员指示七十八师师长齐安聚:“要坚守阵地,不能后退,为五次战役创造条件。”

  20日9时,美军第三师一个营在三十多辆坦克及航空兵、炮兵支援下,向我军坚守的金鹤山687高地发起进攻。我坚守阵地的志愿军官兵大部分阵亡,金鹤山687高地失守。

  上级命令,必须尽快夺下金鹤山,以不影响整个战役。

  687高地四个制高点,由美军一个营防御,其指挥所设在第四个山头的最高点下。

  齐安聚师长命令二三二团一营一连担任这次攻守任务,要求部队利用夜间突然袭击的战术,快速夺回高地。

  一连立即组成“突击敢死队”,由秦建彬率领的七班和同连的五班担任。

  夜暮降临,勇士们扑向687高地。

  爬向第一个制高点,在离敌工事只有十几米远时,突击队发起了攻击,不到五分钟就结束了战斗。

  第二个制高点离第一个制高点只有一百多米。被惊醒的敌人用猛烈的火力把突击队压制在工事里,两名战士负伤。

  必须立即消灭火力点,稍有迟缓,进攻主阵地就会更加困难。

  秦建彬爬到指导员李春华面前:“我从左边迂回过去,消灭它。”

  “要快!”指导员果断命令。

  秦建彬带领七班一名战士跳出工事,刚跑几步,这名战士中弹倒下了。

  秦建彬大声喊:“张华进,跟我来!”两人一起冲到左侧山头上。看清敌人两挺重机枪正在扫射,两个人一起将手榴弹投进机枪阵地。

  接着,第三个制高点又很快被攻占。

  第四个制高点是美军的主阵地,有七十多个敌人把守。

  突击队大部分人员由指导员和副连长带领在正面冲锋。秦建彬带领一个战斗小组迂回突击。突过左侧环形的交通壕后,美军的指挥所暴露在秦建彬面前。

  橙黄色的灯光从指挥所里射出来,三个美军指挥官还在报话机前拼命地喊叫。秦建彬和张华进一步跳出工事,把手榴弹投进了指挥所。

  外面的敌人发现指挥所被炸,便分两路向秦建彬他们冲来,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肉搏。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激战,志愿军夺回金鹤山687高地。

  为了确保大部队能安全出击,上级下达“死守金鹤山,宁愿战至最后一兵一卒”的死命令。

  果然,美军以两个连的兵力,从金鹤山后山包抄上来,妄图夺回阵地。

  此次敌人来势更加凶猛。秦建彬没等美军爬上阵地,就组织好火力把鬼子截在了半路上。

  坚守在阵地上,官兵们饿了,吃树叶草根,渴了喝自己的尿液。到最后,连尿都尿不出来。就这样,他们又苦战了一天一夜,圆满完成了反击和坚守金鹤山的重任。

  走下阵地,秦建彬笑了,他说:“我们守起来敌人攻不动,我们攻起来敌人是挡不住,这就是志愿军!”

  金鹤山反击、坚守战被载入志愿军史册。

  秦建彬

  1929年出生于河北省南宫,先后参加过开封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上海和抗美援朝战役。被授予一级人民英雄、三级人民英雄、团战斗英雄、朝鲜一级战士荣誉勋章,荣立特等功一次、一等功三次、二等功四次、三等功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