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军转工作那些事

  口述∣李宗周  整理∣盛越

20200522191435.png

  亲历百万大裁军

  今年是“百万大裁军”35周年。1985年6月,邓小平同志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庄严宣告,决定改革军队体制,减少军队员额100万,这就是举世瞩目的“百万大裁军”。这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在全世界引起了广泛反响。

  当时,我从原劳动人事部干部局调整到原国务院军转办还不到半年时间,倍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做好这项工作,首先是要吃透中央精神和小平同志讲话。小平同志强调,过去我们讲过,这么臃肿的机构如果不“消肿”,不要说指挥作战,就是疏散也不容易,“消肿”比较难的就是安置退下来的几十万干部……由此可见,中央的决心之大。

  在改革开放初期,把“裁军百万”中的45万军队转业干部3年内全部安置到地方工作,任务十分艰巨。为完成好安置任务,中央专门下发了文件进行部署。

  这一年,杨尚昆、余秋里等军委领导同志在全军干部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要求部队采取成立编外机构、参与善后管理、去地方代职见习等多种办法,为地方减压。

  裁军期间,每年的军转安置工作会议上,中央有关领导同志都亲自接见会议代表并发表讲话,强调军转工作的重要意义,明确提出安置工作要求。我们军转部门要做的,就是抓落实。

  那几年,我带领军转办同志认真贯彻中央文件精神,想方设法落实政策,积极推动地方接收单位给转业干部加编制、留位置、腾位置,根据人才需求和转业干部的专长、志愿予以安置,还采取选调会方式进行双向选择,使他们人尽其才、各得其所。许多地方政府在机构精简、编制压缩的情况下,表示要克服困难、不打折扣,分配多少就接收安置多少。

  经过各方共同努力,“百万大裁军”安置任务圆满完成,三年期间接收安置军转干部45万人。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秘书长余秋里这样评价:百万裁军,之所以能顺利完成精简整编,除了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策正确、领导有力外,军转部门同志做了很大努力,付出了不少心血。军队是满意的、高兴的,是非常感谢的。

  召开“双先会”

  “百万大裁军”期间,转业干部数量大、安置任务重,军队移交和地方安置部门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一些军转干部投身地方建设也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可不可以对这项工作进行表彰奖励?

  原国务院军转办这一建议,受到了重视,认为这对于促进军转安置工作、支持军队体制改革、激发军队转业干部参加社会经济建设,将会产生重要的作用。

  1986年,经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由原国务院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小组、原劳动人事部和原总政治部共同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全国军队转业干部先进个人、安置工作先进单位代表会议(简称“双先会”)。

  1986年6月8日至13日,首届“双先会”在北京军区招待所隆重召开,会议表彰了103个单位和248名先进个人。在会议代表名册上,记录着64个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先进单位、24个军队干部转业工作先进单位和15个军队干部转业移交工作先进组。而在248名军转干部先进个人中,大多数是来自生产制造行业一线的普通工人,以及个别机关事业单位的普通干部。

  徐向前元帅、聂荣臻元帅以及宋任穷、杨得志、张爱萍同志为大会题词,出席会议的“双先”代表向全国军转干部、军转安置部门发出倡议书,《人民日报》就大会发表评论员文章。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秘书长余秋里,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原国务院军转安置工作小组组长、劳动人事部长赵东宛作工作报告。

  首届表彰大会隆重而热烈,作为军转办主任,我做了些组织、协调等工作,如今回想起来,一切辛苦努力都值得。

  此后,没有特殊情况,军转表彰大会每五年举办一次,共举办过六次。通过表彰大会形式,激励军转干部到地方建功立业,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关心支持军队和国防建设、关心爱护军转干部的良好氛围。

  那一年,杂志创刊了

  今年5月,刚好是《中国退役军人》杂志的前身——《军队转业干部》杂志创刊30周年,我亲历了创刊的全过程。

  为什么要创办这样一本杂志?当时,“百万大裁军”刚刚结束,在总结工作时大家认为,要实现军队和国防建设现代化,必须把军转安置工作做好。而要做好军转安置工作,必须抓好舆论引导工作,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军转干部、安置好军转干部的良好舆论氛围。因此,创办一本国家级的业务指导刊物就被提到了议事日程。

  当时,社会上报刊出现一些乱象,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在开展清理整治工作,压缩1/3的报刊,原则上不批准报刊出版新刊号。在这种情况下,提出申请创办杂志难度可想而知。但是,我们一致决定,认准了的事情就要去落实,工作有难度也要努力去做。

  过去,我们做军转工作有一句话:这难那难,领导重视就不难。我们专门成立军转杂志筹备组,广泛开展走访调研,积极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很快就拟定了《关于创办军转杂志的方案》。原人事部、原解放军总政治部领导对方案积极支持,还向主管意识形态工作的中央领导汇报创办军转杂志的目的、意义。

  在中央领导同志关心下,1990年1月3日,新闻出版署批准同意创办军转杂志。杂志作为军转安置工作业务指导性刊物,由原人事部主管、原国务院军转办主办。

0200522191429.png

  杂志创办可以说是平地起楼:没有人员,就从各部队选调新闻采编人员;没有办公地点,就借用国防大学复兴路83号西四楼……经过紧张筹备,1990年3月6日,《军队转业干部》杂志创刊会议在南苑机场空军部队召开。1990年5月,第一期《军队转业干部》杂志面世,作为刊物顾问,我参与了创刊号的审定工作。

  杂志的创办,还得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徐向前元帅、聂荣臻元帅以及时任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国防部长秦基伟的亲切关怀并为创刊号题词。徐向前元帅的题词是:办好军转杂志,为军队建设服务。聂荣臻元帅的题词是:办好军队转业干部杂志,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原国务院军转安置工作小组还请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题词,他因工作太忙,没有题词,但亲笔回信表示支持。

  30年过去了,杂志几经改名、人员也几经转隶。令人欣慰的是,经过一代代办刊人员勤奋工作、辛勤付出,这本杂志得以茁壮成长,影响力不断扩大。如今,迈向而立之年的杂志,为退役军人工作发挥着舆论引导作用,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