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包工头到村支书
编者按:自2016年起,返乡退伍军人吴周成用三年时间完成“逆袭”,带领村民把曾经“路不通水不畅,庐山脚下穷山沟”的毛桥村建设成“瓜果飘香,层林叠翠”的美丽休闲乡村。
口述∣吴周成 整理∣守一 胡晓
退役军人、九江市柴桑区毛桥村村支书吴周成在施工现场。
我叫吴周成,从小我就知道自己会当兵,父亲是抗美援朝老兵,大哥是空军……20岁那年,我成为了一名武警交通兵,在西藏和广西之间修高速公路。
山脉间扛石头、筑大桥,啥苦都吃过——广西第一条高速公路,留下了我的血汗。
1995年,我退伍了,本来部队还想留住我,可我家里太穷了,父母身体也不好,我得回去挣钱孝敬老人。
我的家乡在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的毛桥村。曾经,著名诗人陶渊明在柴桑区长期生活居住,留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传世名句。
可自我记事起,老家路不通水不畅,是庐山脚下的穷山沟。拿着800块的退伍费,我回到村里,因为是“当过兵的好青年”,我进了村委会工作。可这“官”也没啥意义,大家穷得干瞪眼,不是个事啊!
修路包工头
那时正在修九江铁路,修路是我的老本行,刚好九江市的同年兵陈世友也有出来打工的想法,我俩一拍即合。
刚好村里有不少闲置劳动力,大家都信任当过兵的人。我就带着他们一起去工地搬石头修路。用俗话讲就是,我成了一个小包工头。
因为有在部队的技术积累和带队经验,我带的队伍工作效率高,所以我们每人每天能挣30块,而其他队伍每人每天只有20块。
有了这一次的经验,毛桥村的路桥施工队逐渐有了名气,我开始带着队伍走南闯北接工程。最远我们去了西藏,修拉萨到林芝的高等级公路,那段日子特别苦,高原施工条件差,还得日夜加班。
让我骄傲的是,我带的施工队特别有战斗力,团队上百号人像一支部队似的。一条隔离带的修筑任务,预计工期4—5个月,我们3个月就完工,让老板刮目相看。
回头想想,这些带队伍的能力、雷厉风行的作风,都是部队教给我的,三年军旅教给我的东西惠及我的一生。
回乡当支书
那些年跟着我走南闯北修路的村里人,大多挣了不少钱,一些人在九江市买了房,但村里还是那么穷。
2016年,老村支书退休,乡干部找我谈话,说咱村不能再这样下去了,首先要转变思想,要有带头人,这带头的就要靠党员靠退伍军人。
我思前想后,确实,漂泊了半辈子,该为村里干点事了。就这样,我高票当选,成为毛桥村新任党支部书记。摆在我面前的,是个杂草丛生、路面坑洼不平的村庄。看着村民们期许的眼神,我暗暗下了决心:拿出军人本色,改变村庄穷、脏、乱,力争用三年时间打造一个崭新的毛桥村!
要想富,先修路。修路是我的老本行,可是修路需要钱,村里没有那么多钱。我只能跑交通局等单位四处化缘。好不容易筹来了资金,问题又来了——修路涉及很多家村民厨房、围墙、杂物房的拆迁,人家不愿意配合。我只好带着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软磨硬泡,一连十多天,总算取得了拆迁村民的信任。
就这样,我白天跑项目资金、争取职能部门支持;晚上上门入户做村民思想工作,争取村民支持拓宽修建道路。从最初村民的不看好、不理解,到后来的交口称赞,毛桥村第一次有了一条6米宽的村级柏油路。
后来,我们又提升改造村级沥青、水泥道路8.8公里,修建拓宽桥梁2座,极大地方便了村民出行和农产品运输。
一起来致富
有了路,就该发展产业了。之前村里主要是靠种口粮、种棉花维持生计,扭转土地运用,招商发展是致富的核心要义。
我到周边考察了一番,得出两点判断:第一,村子离市区近,可以来个城市“后花园”的定位,发展乡村旅游;第二,村子农业资源丰富,可以发展特色水果种植。
我找到在九江做水果种植的退伍兵黄良茂,请他来村里投资蓝莓种植基地。随后,红心猕猴桃、草莓、杨梅等高端水果陆续引入村里,到2018年末已成立产业合作社11家,还建造了一处1300余平方米的农产品加工车间和陶园展览馆,将种植产品进行深加工,走出了一条农旅结合的路子,供游客前来参观体验,带动产业良性循环。
在我看来,毛桥村的新农村打造,不仅在于美化环境,更在于建设旅游休闲乡村。毛桥村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山有水有绿地,可以将庐山花溪打造成一条休闲旅游的景观河。
说干就干,经过半年的打造,庐山花溪不仅成为村民休闲散步之地,还解决了村里排水、灌溉的难题,成了毛桥村的一个亮点。每当周末和节假日,许多城市游客驱车来到村里,欣赏乡村美景,体验农事乐趣。
我们还新建了两处群众文化休闲广场,共7000余平方米,改造旅游公厕3座,安装全村主干道太阳能路灯132盏,拆除铁皮棚1.5万余平方米,对全村400余栋民房进行徽派建筑风格的改造提升……
吴周成带领村民施工,修建花溪谷游步道。
如今,走进毛桥村,远山层林叠翠,门前小桥流水,黛瓦白墙的民居鳞次栉比,凉亭水塘错落分布……老人们在文化广场上散步闲聊,孩子们在大树下玩闹嬉戏,一派静谧幽雅的田园风光。“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所描绘的“桃花源”如在眼前。
随着村庄面貌持续改善和特色产业蓬勃发展,过去在外务工的村民也纷纷返乡,村里人气旺了,逐渐变得热闹起来。毛桥村也先后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江西省美丽休闲乡村”和“江西省五十佳最具乡愁村庄”等荣誉。
当支书这4年,我一点点见证了村里情况的好转,村民也越来越信任支持村支部的工作。作为村支书,我成就感和幸福感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