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如何尊崇退役军人

  文∣退役军人事务部国际合作司

  以色列人口900万,现役军队规模17.65万。自1948年建国伊始,以色列就实行全民服义务兵役的兵役制度。以军与阿拉伯国家军队进行了多次战争,军队训练有素,战斗经验丰富。全社会普遍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已形成了崇军尚武的良好风尚。

  每位烈属家庭有一名联络员

  以色列实行全民义务兵役制,“寓兵于民、全民皆兵”,人人都有军旅经历,从军与入学、就业一样是百姓生活的一部分。军人与平民身份转换、军人融入社会相对便捷。

  以色列国防部设有阵亡军人家属与传统纪念局,负责制定阵亡军人抚恤政策,向遗属发放抚恤金,提供相关慰问服务,安葬阵亡军人、建立军事纪念碑、管理以色列军事博物馆等。

  据了解,以色列共有伤残老兵和烈属家庭2.4万户,全国分为六大区,为各地伤残老兵和烈属家庭就近提供服务。

  若有在服役期间亡故的军人,以色列会指派一名联络员,与其家属和生前所在部队保持长期联系,通过定期打电话、家访等形式,了解军烈属的实际需求,并提供针对性的帮助。除每月向烈士家属提供经济补助外,对于军烈属就医、子女上学及直系亲属就业等,以色列国防部也会予以适当经济支持和就业安置。

  此外,军方每年还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邀请烈士父母旅游、组织遗孀和遗孤参加夏令营等,使其感受到部队的关怀。

  退役军人协会现有会员4万多人

  以色列政府在集中资源保障重点优抚对象的情况下,积极发动社会力量为全体退役军人提供服务。

  设有“退役军人协会”等专门关注退役军人待遇的非政府组织,以色列退役军人协会现有会员4万多人,为退役军人提供医疗、就业、社会文化活动等服务,还承担了退役军人服务领域的国际联络职能,加入了“世界退役军人联合会”等国际组织。

  “国防军之友”等一批旨在为以军提供帮助的非政府组织,也为退役军人提供资助和各类优惠。“以色列士兵福利协会”(AWIS)是以色列最著名、规模最大的非政府组织。该协会拥有约2500名志愿者员工,在全国建有一个军人疗养所和16个“士兵之家”,为“孤独士兵”(父母在国外,只身回以色列服役的犹太青年)提供免费食宿。该协会每年平均花费1.8亿谢克尔 (约合5000万美元)用于帮助家庭困难的以色列官兵,提供奖学金和医疗帮助等。

  此外,以色列设有多个服务退役军人的网站,如“退役之后”网和“就业优遇”网,主要介绍以色列国内外、社会各领域为退役军人提供的福利、优待,并提供免费的生活与就业咨询等。

  纪念日、纪念馆和纪念碑

  为提升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荣誉感,以色列采用多种方式高规格纪念牺牲的军人,设立诸多不同类型的纪念馆、纪念碑和公墓,使之遍及全国各地。其中,“赫茨尔山军人公墓”以“犹太复国主义之父”赫茨尔命名。

  以色列还设有阵亡将士纪念日,每年举行由总统、总理、议长、各部部长、犹太教高级神职人员出席的国家纪念仪式,强调“身边的英雄保护着我们”。纪念日当天,全国范围内拉响警报,警报响时全国交通暂停,全体民众无论身处何地均须静立默哀,场景肃穆。

01.png

  在耶路撒冷,以军建有全军性的阵亡军人纪念馆,除了供部队参访纪念外,主要作用是为烈士家属提供缅怀亲人的场所,实现部队与烈士家属的互动。

  此外,以军各兵种均建有各自的纪念碑,纪念本兵种在历次战争中牺牲的官兵,力争做到没有“无名烈士”。陆军各旅则建有本旅的阵亡将士纪念馆,馆内展示墙上铭刻有每名阵亡军人名字和生卒年月。馆内档案室内还摆放每名阵亡军人的纪念册,尽可能全面地收集其个人照片、书信及相关报道等。

  以军对阵亡军人的纪念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精神,重视每一个个体及其背后的家庭。正是这种对每一个军人家庭的关爱,使以军官兵即使在战斗中面对死亡,仍义无反顾。


  链接

  以色列如何在法律层面优待退役军人

  以色列制定《基本法:军队》,利用基本法独特的“类宪法地位”强调军队对于国家的重要意义,为涉及军人待遇的其他法律奠定立法基础。

  在退役军人管理保障领域,先后出台《退役军人融入社会法》《退役军人(就业)法》等多部相关法律,确定退役军人在求学、就业、社会福利等各领域享有的优待。

  相关规定包括:相关部门必须为有意愿的退役军人开展充分就业培训;服役前已有工作的军人在退役后有权回归原岗位,且半年内待遇不得降低;退役和伤残军人可在特定岗位优先录用,部分岗位必须录用一定比例的伤残退役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