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首都“转业干部之家”

  文 | 王建鹏 吴金明

  编者按:在全国退役军人工作会议上,91个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单位受到表彰,他们探索出的先进经验,是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的亮丽风景。本刊亮点看台栏目将陆续刊登其工作经验,以供借鉴。

  专家授课辅导、网上在线学习、现场互动讨论……盛夏,驻京某部礼堂内人头攒动,3000多名转业干部参加的为期3天的适应性培训正在举行。

  这是北京卫戍区倾情为转业干部办实事、解难题的一个缩影。他们把助力改革强军、服务练兵备战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转业干部需求,在不同时段打出服务“组合拳”,主动当好转业干部的“引路人”“暖心人”“代言人”,努力打造“首善之区”的工作样板。

  匠心——“把思想解惑做到心坎上”

  选择进京还是回原籍安置?选择计划分配还是自主择业?年初,某部转业干部小梁在确定转业后一直很迷茫,电话打到了转业办干事闫东栋那里。闫干事不厌其烦地帮其分析形势利弊、分析个人优劣,还对北京地区接收单位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小梁当即定下安置去向和安置方式。

  首都地区相比其他地方,每年转业安置量大、敏感性更强、标准更高。针对转业对象对安置政策不熟悉、个人忧虑多等实际,北京卫戍区转业办强化“首都要有首位”的意识,把强有力的思想引领贯穿始终,采取教育辅导、热线答疑、谈心交心等方式,加强政治引领、消除思想顾虑,回应困难诉求。编印下发《转业复员干部简明实用手册》,在强军网上开辟专栏、开通热线咨询电话,热心接待每一位转业干部;组织地方优秀军转干部到部队交流体会、传授经验,深入部队一线开展“送政策进军营”活动;邀请国家部委和北京市移交安置部门、人事考试中心领导,围绕转业安置形势、转业心态调整、择业观念转变等进行授课辅导,面对面解疑释惑,为转业干部合理确定期望值、科学择业就业提供指导。针对去年某部一名滞留多年的复员干部,主动靠上去做工作,讲清滞留的后果危害,讲清对部队、家庭和个人成长造成的影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促使这名干部敞开心扉,解开了多年的心里疙瘩,顺利移交地方。

  针对个别转业干部考试成绩较低、岗位安置不理想,出现情绪低落等情况,转业办工作人员积极帮助出主意、想办法,一方面加强与地方安置部门沟通协调,帮助调整工作岗位,另一方面对思想波动较大的转业干部开展心理疏导,打消顾虑,促使其顺利离队报到。近年来,转业干部离队报到率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热心——“在牵线搭桥中扶上马、送一程”

  从2017年开始,北京卫戍区转业办联合地方举办京津冀自主择业军转干部招聘会,每年有近300家企业现场招录,提供涉及教育、医疗、金融等20多个行业近1800个就业岗位,现场达成就业意向的自主择业军转干部达400余人,在部队和转业干部中引起较大反响。副团职自主择业军转干部马强成功应聘到心仪的后勤管理岗位,竖起大拇指说:“招聘会真的很赞!”

  今年,北京市探索实施“直通车式”安置方式,转业办干事谢海洋每天忙到深夜,他和同事们对3000多名计划分配军转干部的所学专业和特长开展逐人核对,进行分类汇总和筛选比较,为“直通车”单位拿出合适的岗位提供依据。

  计划分配安置既有中央单位也有市(区)级单位,既有双向选择方式,也有积分选岗模式,这是北京地区的鲜明特点,转业干部选择面很广,也容易产生激烈竞争。为此,转业办工作人员深入分析历年安置特点和规律,梳理汇总选岗择岗技巧和经验,把转业干部特长优势和个人诉求客观真实地反映好、介绍好,为接收单位选人牵线搭桥、创造条件。

  打开推荐简历可以看到,内容从个人工作经历到工作成果展示、从能力素质特点到特长爱好描述,十分详实生动。“通过推荐,确实能让我们更深入考察了解军转干部,有力推动实现人才选配‘最大公约数’。”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机构工作人员感慨地说。去年一名军转干部在选择中央单位行政岗位时未能如愿录取,一时心理挫败感很强,转业办会同干部所在单位主动与干部本人沟通,向军转安置部门协调和推荐,最终安置到合适的单位。

  “像这样的情况每年都会有”,转业办工作人员介绍,他们积极为转业干部出谋划策设计“个性化”安置方案,让其摆脱“后路”忧虑,既促进安置质效的提升,又对现役干部有良好的激励导向作用。

组织北京地区计划分配转业干部适应性培训.jpg

组织北京地区计划分配转业干部适应性培训

  暖心——“把服务做得更精准更有力度”

  从档案的整理、审查、装订,到向地方交档,以及计划分配师级干部的打分、核分……北京卫戍区转业办按照“档案完整不缺件、线条清晰不模糊、时间闭合不割裂”的标准,对人员安置去向、职务等级、移交方式等信息数据都逐一审核把关,对一些整理不规范、不合格的档案材料要求原单位重新整理、按时补齐,并用好多地走访、多处查阅、多方会审等方法,做好调查求证、科学认定、开具证明等步骤,稳妥处理档案中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确保顺利移交。一名部队领导感慨地说:“他们开展工作很负责、很精准,坚持马上就办、特事特办、办就办好,有效解决了部队自身无法解决的难事。”

  用心帮困,难事不难。该转业办始终把干部的烦心事当作上心事,坚持服务优先,啃好每一块“硬骨头”。针对驻地户籍政策收紧的实际,近年来利用各种时机,协调公安部门办理落户手续,使存在遗留问题的未落户人员从最初的260多人,减少到20多人。与地方建立“定期互访、信息互通、矛盾共解”等军地协作机制,每周通报情况,每月讲评部署工作,定期开展座谈调研听取意见,在家属随调随迁、协调补录岗位等方面主动靠前出主意、做工作,尽量帮助解决困难,全程督导安置政策落实,并结合实际提出“改进师级干部考核赋分”“开通直通车安置”等多条建议,被军地军转安置部门采纳并实施。

  从服务做起,向强军挺进。择业指导心贴心、军地协作解难题、舆论引领立导向……一种把转业干部当亲人、当功臣看的理念不断形成,一股“懂军人、爱军人、全心全意服务军人”的氛围持续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