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穷水尽处播种希望——广西桂林空军学院军休党支部老战士志愿者扶贫队扶贫帮困工作纪事
文 | 本刊记者 吕高排
一边是常年生活在深山里的贫困村民,一边是享受师团级待遇的军休干部。3年多来,他们像一家人一样,同吃、同住、同种田、同喂鸡。
在广西桂林市,17位退休老战士在国家级贫困县龙胜最偏远最落后的山村扶贫帮困,引出一串串佳话……
老战士志愿者扶贫队帮扶的当地小学生
深受震撼
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马堤乡东升村,共有527户2065人。2015年,这里仍有一半以上村民处于贫困线下,留守儿童比例占八成以上,20世纪50年代修建的破木楼是唯一的住所,人送绰号“山穷水尽处”。
同一年,桂林空军学院军休党支部17名退休的师团级干部,终于放下戎马一生的军旅事业,在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之间,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
没有人会把两个毫不相干的群体联系到一起。可是,当习近平总书记发出“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号召后,老战士们就像听到了战场上吹响的冲锋号,支部书记王志明、支部委员刘强林、刘兵初一拍即合:“我们多数不满60岁,身体棒棒的,退休后享受这么高的待遇,不应该坐在家里养老,要献余热回报社会。”他们牵头组成老战士志愿者扶贫队,发誓东升村不脱贫决不收兵。
“给第一书记当参谋,为东升村两委出谋划策当智囊团。”老战士志愿者扶贫队的想法,得到龙胜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2015年10月,刘强林拿出一个月工资,为扶贫队员们购置了行李。大家打起背包,穿上迷彩服,戴上迷彩帽,换上迷彩鞋,井然有序地向东升村进发。
东升村位于与世隔绝的大山深处,离桂林市区5个半小时车程。这里沟壑纵横,山峦叠嶂,绵延不绝的山脉,巨龙一般盘亘环绕。
当地的现状让老战士们深深震撼:阳根板家的房子裂缝可以塞进一个拳头,一股风就能吹塌;阳再友家的院子连大门也没有,牲口可以随便出入;阳忠兴家里的唯一家具是一张床,吃饭的碗筷摆在地上,挖个坑、吊个锅就是灶具;俗话常说“家徒四壁”,阳银寿的家连四壁也没有,只有四根木头支撑着……
同在一片蓝天下,没想到老百姓的日子还这样苦!走了一圈,刘强林忍不下去了。每到一家给500元,他把口袋掏了个底朝天。其他队员们也纷纷解囊,能留下的东西一样也没有带走。
两个人睡一张铺,在村里一住就是两天。田间地头,他们席地而坐,成立以刘强林为队长、王志明为政委、刘兵初和李金荣为助理的领导班子。
他们又制定出五年工作规划,每周有队务会,每月有讲评,每年有总结,轰轰烈烈地开始了新的征程。
扶智为上
所有的手机,在东升村都是摆设。多年来,村里联系几家通信公司安装基站,对方要求出资10万元。联通网络,才能拓展视野,看到外面的世界。老战士志愿者扶贫队借助自身资源,向中国电信求援。几经辗转,中国电信被他们无私的行动感动,同意免费为村里安装100兆的光纤。终于盼到手机有了信号,这些扶贫老战士也和村民一样,兴奋得到处打电话报喜。
东升村学校只有160名师生,是方圆几十公里唯一的教学点。老战士志愿者扶贫队联系广东一家爱心企业,捐款15万元,重新修建校舍。17名老战士又捐出3万元,买了11台电脑;联系桂林新华书店,为学校建起电子图书室。现在,这里的电脑专业教室,在桂林市属一属二;文体器材品种齐全,几年都用不完。
这次离开东升,他们又为13名老师每人配发一部手机,方便教学;留下15000元钱,作为奖学金鼓励那些品学兼优的孩子。这两年,东升村先后2名学生考上了北大和清华。
军官卖鸡
养甲鱼不行,养泥鳅不行,养田螺也不行。老战士们围着山村调研,最后认定凤鸡最适合山区生长。他们买下12000只鸡苗,分文不收送给村民。约定秋天来收,每只70元。
秋天,他们带着收鸡专业户来了,谁知中途停车,专业户看了一眼一边峭壁一边悬崖的山路,吓得脸都绿了。说好每宰一只给他5元钱报酬,但人家还是放弃挣这笔钱。
“咱当兵的人,啥苦不能吃,啥事不能干!”队长刘强林带领刘兵初、李金荣、曹功旭等扶贫队成员系上围裙,撸起袖子宰鸡,两百多只收来的凤鸡,就这样处理得干干净净。起初没有销路,他们东家卖一只、西家卖一只。听说他们收购是70元,卖出还是70元,搭了运费,搭了宰杀工钱,大家都觉得这些人脑子短了路。但是毕竟很实惠,老战士们的凤鸡转眼间售空。
后来找到大买家,他们早晨5点出发,晚上12点送到销售点。当他们裹挟着一股鸡臭味进了家门,已是深更半夜。
幸福到家
2019年国庆节前夕,老战士志愿者扶贫队一进东升村,怀里就被塞了一大包喜糖——62岁的老退役军人杨金付娶上媳妇了!两年前,老战士们见杨金付家的房子快倒塌了,老婆孩子也跑了,很是着急。于是集体捐款5万元,为杨金付建了新瓦房,又买齐家电家具,整个家庭焕然一新。杨金付在老战友们的帮助下,自己发展养殖业,日子一下子翻了身。他找人写了一副对联,贴在家门上——上联:新居落成千载美;下联:屋宇造就党恩深;横批:幸福之家。
有了新瓦房,引来金凤凰。一位当地妇女看中了杨金付,与他喜结连理。
让老战士志愿者扶贫队感到欣慰的,不仅仅是杨金付一个人。3年来,他们累计捐款并携手爱心单位筹资40多万元,赠送鸡苗27000只、猪苗300头,帮助东升村形成了凤鸡、野猪等多种特色种养殖产业,实现脱贫239户。
一条柏油路连通了四面八方,一张网络覆盖了各个角落,满山的鸡鸭在欢叫,满树的果实在摇曳……
看到此情此景,村民们幸福地笑了,老战士们也幸福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