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鼎国家荣誉,两位战友却已含笑天国

1月4日

“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报告会

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20名受表彰退役军人中

有两位战友却已含笑天国

再也不能见证自己获得的国家荣誉

01.jpg

一名叫沈汝波

秦皇岛市海港区先茂社区工作人员

02.jpg

1983年以来

沈汝波坚持每天为群众做好事

用11万余件好事践行着当时的誓言

传递着温暖社会的正能量

把用来计数的“正”字写满港城

镌刻在群众心中


另一名叫胡晨

无偿捐献器官传递人间大爱

也是安徽首例退役军人捐献器官者

03.jpg

胡晨2018年5月10日去世

在省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协调员的见证下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

器官获取组织的专家立即进行手术

成功摘取胡晨的1个肝脏

1对肾脏和1双角膜

植入5位患者的体(眼)内

使他们重获新生

04.jpg

离去的退伍兄弟

发挥了生命的最大光热

相信可以含笑天国

行进在路上的最美退役军人们

像一面旗、一棵树、一团火

执着坚守、默默耕耘

将继续用生命

诠释奉献的本色

……

05.jpg

由中央宣传部

退役军人事务部

军委政治工作部主办的

这次先进事迹报告会

8位来自不同岗位的

“最美退役军人”代表作了先进事迹报告

06.jpg

  这些最美退役军人,

  有的扎根基层,带领一方百姓脱贫致富,建设美丽乡村;

  有的立足本职、敬业奉献,守护人民财产安全;

  有的勇立潮头、自主创业,成为行业翘楚、带动群众就业;

  有的遵守承诺、严守纪律,赡养英雄烈士母亲,默守国家机密;

  ……

  他们的名字叫:吴惠芳、王启荣、王明礼、王贵武、甘露、刘传健、李志强、吴洪甫、沈汝波(已故)、宋玺、张东堂、张保国、陈堃源、林上斗、周晓东、郑璐、胡晨(已故)、徐文涛、徐申权、谢彬蓉。

  他们是一个群体的侧影,反映的是广大退役军人立足各行各业、积极投身改革开放时代大潮的精神和风貌。

  2018年11月10日,中央宣传部、退役军人事务部在北京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18年“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

07.jpg


“最美退役军人”

20名先进人物事迹简介

(排名不分先后)

  1.吴惠芳,男,1960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党委书记。

08吴惠芳.jpg

  金句:“我把25年的青春岁月奉献给了部队,部队把培养了25年的我奉献给了家乡。”

  1980年吴惠芳考入南京炮兵学院,毕业后到杭州某部队工作,1984年参加边境作战,1998年率领部队赴九江抗洪抢险,2002年任驻浙某师政治部主任。2005年,吴惠芳选择自主择业回到家乡永联村,他勇于创新,探索建立适合城镇化乡村的治理模式,将过去村委会一元治理模式转变为多元、立体的乡村治理结构;提出永联村新农村建设“六个化”标准和美丽乡村建设“四美”标准,发展旅游业带动致富。他恪尽职守,成立劳务公司,帮助多名低能劳动力就业,每年筹集捐赠1000万元关注帮助弱势群体。

  2.王启荣,男,1957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烈士陵园原园长。

01王启荣.jpg

  金句:“想当年,战士们为了保卫祖国、保卫边疆,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心甘情愿守护他们!”

  1978年入伍,1980年退伍。1979年,曾作为国防民兵哨所哨员参加边境作战,不幸被地雷炸伤,落下终身残疾。1980年10月,他成为那坡县烈士陵园的一名专职守陵人,一守就是36年。1980年的烈士陵园还处在筹建阶段,一座荒丘野岭临时安葬着900多座英烈,就在极为简陋的条件下,王启荣开始了陵园管护工作。建园工作十分艰难,土地平填、陵墓整理、栽花种树全是人工劳作,王启荣用愚公移山的韧劲,一点点挖土砌坟、种下花木,为烈士安下新坟,让烈士遗体有了好的归宿。王启荣始终把陵园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他坚持每天巡山不少于两次,几十年如一日,及时发现排查安全隐患上百次。

  3.王明礼,男,1964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贵州省思南县森林种养家庭农场主要负责人。

02王明礼.jpg

  金句:“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

  1981年入伍,1984年4月30日参加边境作战,勇打头阵,被炮弹炸断双腿,成为四级伤残军人,受到中央军委通令嘉奖。1985年退役回到家乡贵州省思南县,在县总工会工作,期间先后被选派到思南县孙家坝镇石门坎村、大坝场镇花坪村等村开展帮扶工作。他以“党支部+退伍军人+企业+基地+农民”的模式,创建思南县退伍军人创业就业示范基地,成立了贵州省思南县鼎盛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下辖思南县晨曦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思南县森林种养家庭农场等企业,成为农村退伍军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的大舞台;通过实施“党建+基地+民兵组织建设”模式,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如今,基地带动872户3288人致富,特别是336户贫困户脱贫走上致富路。

  4. 王贵武,男,1959年3月出生,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天津市银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03王贵武.jpg

  金句:“我就是要让全天下人都看到,所有的烈士父亲都有人孝、有人管!”

  1978年入伍,1980年底复员回乡,1997年成立天津银座集团有限公司。20年前,他尊认了10位“98抗洪”烈士的母亲为自己的母亲,2008年,又尊认了在汶川地震抢险救灾中牺牲的6位烈士母亲,代替烈士为母亲尽孝,他不仅从生活上扶持帮助烈士家庭,而且从情感上给予烈士母亲安慰和精神力量,与母亲们结下了深厚的母子情,这超越血缘、地域、时空的亲情和孝心,已经延续了20年。在照顾烈士母亲的同时,他还积极关心支持部队建设,先后将大量资金投入双拥工作。1999年,他捐献100万元,在家乡建起了一座1600平方米的银座学校。

  5.甘露,女,1969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广东省广州海关归类分中心副调研员、海关三级关税专家。

04甘露.jpg

  金句:“部队教会了我一件事,见红旗就扛、见山头就上。”

  1991年从原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毕业后,到原广州军区高等专科学校任教。2000年转业,分配到广州海关关税处,2001年3月调任至广州海关归类分中心工作至今。转业以来,甘露实现了从外行到专家、从军人到海关关员的“华丽转身”。自2008年起,甘露先后30次作为中国海关代表参加世界海关组织(wco)协调制度国际会议,并成为第一位担任世界海关组织协调制度审议分委会主席、协调制度委员会主席的中国人,荣立海关综合治税工作个人二等功。

  6.刘传健,男,1972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四川省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飞行分部责任机长,b类教员、公司检查员

05刘传健.jpg

  金句:“作为机长,必须胸怀敬畏之心,始终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责任。”

  1991年入伍,2006年从部队退役加入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现已安全飞行13926小时。飞行27年来,他飞行品质高,安全记录保持良好,未发生过一起人为原因导致的不安全事件。2018年5月14日驾驶3u8633航班于重庆江北机场起飞,进入成都区域,在9800米高空发生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脱落、座舱释压的紧急情况,生死关头,他沉着果断处置险情,确保了机上119名人员生命安全。

  7. 李志强,男,1964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高级技师。

06李志强.jpg

  金句:“我是一个崇尚荣誉的人,在单位有困难的时候,我冲了上去,获得了很多荣誉。”

  1981年入伍,1983年退役,成为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总装车间的一名装配工人,现任该公司发动机装配厂总装工段“李志强班”班长。李志强所在的总装工段,肩负着航空装备的装配任务。他相继攻克了航空装备装配六大关键技术,实现工艺创新126项,自行研制工装工具312件,推动技术创新项目32项,申报发明专利50余项,开展技术攻关项目106项,先后解决科研装配技术难题52项,首创并推广航空装备管路校正与安装的“李志强操作法”,提高装配效率20%以上。

  8.吴洪甫,男,1941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河北省广宗县件只乡槐窝村村民。

07吴洪甫.jpg

  金句:“默默无闻,是每个革命军人对党的绝对忠诚!”

  1959年入伍,1965年退役,退役前为空军某部标图员。1962年9月9日,一架美制“u—2”高空侦察机由平漂岛上空窜入江西省鄱阳湖上空,吴洪甫迅速把“u—2”飞机的航迹标在标图板上并传给指挥部,三枚导弹直冲云霄,敌机瞬间便被击落,这是世界上首次用导弹击落“u—2”飞机,吴洪甫等人记大功一次。退役后,即使在儿子致残、母亲瘫痪、妻子股骨头坏死、日常生活举步维艰时,他也守口如瓶,从不向家人提当年战斗经历,也不向政府提要求。他把立功证书压到箱底,严守国家机密和军事机密37年。

  9. 沈汝波(已故),男,1960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先茂社区工作人员。

09沈汝波(已故).jpg

  1978年入伍,1984年退役,在部队期间定下“一生要做十万件好事”的目标。退役后,沈汝波将每件举手之劳的小事都认认真真做好,捡垃圾、扫楼道、巡小区、清广告、掏水井等。他虽然离开了部队,但依然保持军人本色,一言一行严格要求自己,一心一意服务百姓、服务社会,即便被确诊为食道癌,他做好事的脚步依旧没有停下。2018年5月4日,当时还依靠仪器和药物维持生命的沈汝波,做了一生中的最后一件好事:向来探望他的患病志愿者李永花捐出500元治疗款。6月1日凌晨,沈汝波因病去世。随着生命的定格,他的一生一共画下2万多个正字,做了11万余件好事。

  10.宋玺,女,1994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北京大学2012级本科生。

10宋玺.jpg

  金句:“不忘初心,勇敢地在自己的路上走下去,无愧于身上这抹鲜亮的军人本色。”

  2015年入伍,宋玺前往南海某新兵训练基地,在新兵训练实战考核中,以全优成绩加入海军陆战队,成为一名侦察队队员。2016年底,在远航的中国海军第25批护航编队中,宋玺作为唯一的90后巾帼陆战队员,赴亚丁湾?索马里执行护航任务。2017年5月至7月,她随护航编队执行顺访任务,作为舰员代表参与了舰艇开放日引导、对外文化交流、甲板招待会等活动。作为海军陆战队退役军人,也作为一名北京大学学生,在青年人中起到了很好的正面引导作用。

  11.张东堂,男,1953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原河南省渑池县段村乡四龙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11张东堂.jpg

  金句:“吃药只能止庝,干工作才能救命。”

  1971年入伍,1977年3月退伍回乡务农,先后担任该县段村乡四龙庙村民兵连连长、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和村党支部书记。他始终牢记军人本色,带头艰苦创业,积极响应党中央脱贫攻坚号召,结合实际,制定了“旅游兴村、特色富民”的发展宗旨,主动访民情、跑项目、谋出路,所在的四龙庙村由以往的落后贫困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2009年1月,张东堂被确诊患膀胱癌,几年内先后经历六次化疗,但他依然坦然面对,积极工作。

  12. 张保国,男,1965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山东省济南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作训处排爆中队负责人。

12张保国.jpg

  金句:“我是学这个专业的,我觉得这也是国家、社会、人民的需求促成了我这个选择。”

  1984年入伍,1999年9月从某部军械雷达修理所转业至山东省济南市公安局工作,自参加工作就坚持战斗在安检排爆工作最前沿。20年来,他先后完成重大活动防爆安检?备勤任务1200余次,成功处置涉爆现场110余次,排除爆炸装置和可疑爆炸物140多个,鉴定、排除、销毁各类炮弹、炸弹等4000多发(枚),销毁废旧雷管30余万枚、导火导爆索51万余米,用鲜血和生命为党和人民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某次事故使得张保国全身8%的面积烧伤,落下七级伤残,经过多次植皮、矫正手术,身上留下两道50厘米长的疤痕。然而,时隔仅仅两个月,尚未痊愈的张保国又站到了排爆工作岗位上。

  13.陈堃源,男,1985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西省兵哥送菜实业有限公司创始人。

13陈堃源.jpg

  金句:“当兵保家卫国、退役服务民生的誓言不能忘,对战友兄弟、弱势群体的帮扶不能忘。”

  2002年入伍,服役于武警江西总队南昌市支队,2010年退役。2014年,陈堃源成立了兵哥送菜实业有限公司,实行全面军事化管理,努力打造一支效率高、执行力强、退役不褪色的高素质兵哥团队,公司员工80%为退役军人、军人家属。2015年,陈堃源自主研发了兵哥智慧供应平台管理系统,将公司成功转型为“互联网+平台管理”的电商企业。2016年,“兵哥”继续创新,公司实现“互联网+农产品”大流通,成为一家真正的“互联网+退役军人”的电商企业。

  14.林上斗,男,1962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福建省尤溪县梅仙镇半山村党支部书记。

14林上斗.jpg

  金句:“发挥自己的余热、尽一份力量,把党的惠民政策和父老乡亲的需求对接起来、落到实处,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1981年入伍,2015年3月从原南京军区空军某雷达旅旅长岗位退休,毅然拒绝大企业的橄榄枝,带着党组织关系回到家乡。面对当时基础条件差、财力薄弱、观念落后的半山村,他带领群众转变观念,整治基础设施,利用半山村优质自然资源,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建设美丽乡村。两年来,全村共接待游客4.5万人,旅游产业收入达410多万元,农民就业增收的空间得到拓展,吸引很多在外打工的农民陆续回乡,在家门口就业。

  15.周晓东,男,1966年9月出生,群众,海南省华光渔业科技有限公司总农艺师。

15周晓东.jpg

  金句:“我要让海南人民、全国人民吃上更优质的东北大米。”

  1987年入伍在某部队农场种植水稻,1990年退役后继续从事农作物育种工作。退役28年来,周晓东辗转辽宁、黑龙江、天津、海南、四川等省市,潜心研究春小麦?水稻育种的跨纬度种植,收集整理3万多份水稻、小麦种质资源,建立全球首个私人种源库,解决了春小麦抗倒伏的世界难题,取得了再生稻、北稻南移等突破性的成果,获得国审品种两个,累计为国家增产粮食10亿公斤。

  16.郑璐,男,1982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电业局输电管理处高级技师。

16郑璐.jpg

  金句:“再大的危险我一定要上,这是我的承诺。”

  2000年入伍,2002年退役,曾是武警鄂尔多斯支队机动中队的一名战士,现成为全国电力行业的技术能手,从事着电网中高压输电线路的维护检修工作。每天郑璐身穿迷彩服、肩挎望远镜,行走在高山沙漠、戈壁荒原,用双脚丈量着1400多公里的输电线路。郑璐带领团队创造了连续4069天安全生产无事故的记录,2011年、2015年创造了内蒙古地区220千伏线路“零故障、零跳闸”记录,设备可用率年年都保持在99.8%以上。他研制的“电动硅橡胶绝缘子清扫器”,可在输、变电设备带电运行情况下,对脏污绝缘子进行清扫,一年可创造经济效益33多万元。

  17.胡晨(已故),男,1987年9月出生,安徽省枞阳县雨坛镇双丰村村民。

17胡晨(已故).jpg

  2004年入伍,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后勤部队,入伍两年,第一年被评为优秀学兵、第二年被评为优秀士兵,2006年退役。2016年不幸患上了病毒性脑炎,2018年5月10日去世。在安徽省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协调员的见证下,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器官获取组织的专家立即进行手术,成功摘取胡晨的1个肝脏、1对肾脏和1双角膜,植入5位患者的体(眼)内,使他们重获新生。他是安徽省首例退役军人捐献器官者,年仅31岁。

  18.徐文涛,男,1951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原沈阳军区后勤史馆馆长。

18徐文涛.jpg

  金句:“军人是国家和民族的脊梁,退休了、退役了,也要永葆战士芳华!”

  1970年入伍,1973年入党,大校军衔,技术五级,高级工程师,2011年正式退休。在职期间,曾先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2医院副院长、某分部副部长等职,2004年主动辞去领导职务,担起筹建后勤史馆的重任。从一张白纸起步,他既当馆长又兼编辑、设计师、工程师和文物征集员,仅用不到两年时间,将原来机关废弃的食堂改建成全军第一座战区级后勤史馆,将一个3500平方米,拥有两个综合展厅、六个专业展馆、2000多幅历史图片、500多件珍贵文物、5万多文字说明的史馆展现给大家。自2006年8月1日开馆以来,徐文涛共接待参观200余场次、观众20余万人次,并亲自担任解说。

  19.徐申权,男,1969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湖北省麻城市殡仪馆火化工。

19徐申权.jpg

  金句:“没有新的人能够愿意干,我就一直干下去!”

  1987年入伍,作为部队里为数不多的光学技师,曾多次立功受奖的他于2003年转业到殡仪馆,成为一名普通的火化工人。“干一行,就要专一行”,这是徐申权当兵多年的座右铭。他虚心好学,不懂就问,以馆为家,在同事们的帮助下,很快熟练掌握了火化操作的全部技术,迅速成长为业务骨干。15年来,经他亲手火化的遗体有1300多具,安抚丧属5万余人。在每一天的工作中,他从不与丧属争执红脸,从没有出现一例差错,被社会各界称为殡仪战线的“天堂使者”。工作之余,徐申权热衷公益事业。2015年9月,他加入了麻城市义工联组织,积极参加活动,足迹遍布麻城的各个乡镇?福利院?特教学校等,多次获得“优秀义工”称号。

  20.谢彬蓉,女,1971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重庆市支教教师。

20谢彬蓉.jpg

  金句:“给他们一束光,让他们看到大山以外的世界,充满希望地成长起来,我觉得,我正在做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大事!”

  1993年入伍,转业前系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高级工程师,技术七级,大校军衔,在内蒙古额济纳旗艰苦边远地区工作20年,2013年转业后选择自主择业。2014年初,谢彬蓉从四川省凉山州美姑县团委管理的网站看到“苦荞花开支教团”的社会公益组织信息,得知该地区长期需要能吃苦、有爱心、负责任的社会公益人士接力支教。这一信息激起了她当年因参军没能如愿从教的梦想,于是,谢彬蓉决定前往海拔3000多米的凉山地区义务支教。自此就像一只候鸟,每逢学校开学她就离开繁华的重庆,“飞”到山里与孩子们在一起,一待就是几个月,没有长假她一般不“出山”,因为出去一趟要花上两天。


新时代,你们依然是最美

文|羽思


曾经的你们,青春飞扬

一身戎装,挺拔而帅气

曾经的你们,豪情满怀

千难万险只作磨刀石


在军营这座大熔炉里

矿石煅成了好钢

在军营这座大学校里

普通化为了神奇


脱胎换骨,重塑再造

脱下的是懦弱,换上是钢筋铁骨

重塑的是矢志不渝

再造的是一往无前


穿上军装,你就是一个兵

脱下军装,你还是一个兵

因为,无论两年、五年,还是更长

你的身心早已刻上烙印


当年,你响应的是祖国的召唤

如今,你还是响应祖国的号召

回到地方,回归社会

继续挥洒第二战场


无论是相伴相守地下的战友

还是尊认烈士母亲为亲人

无论是凭着过硬素质保一机人性命

还是在排爆雷场不惧生死


无论是心系桑梓造福一方百姓

还是走进大山支教扶志

无论是立志一生做十万好事

还是死后捐献身体器官


无论是身负奇功却守口如瓶

还是巾帼不让须眉护航建功勋

无论是退休不缀办史馆

还是用双脚丈量祖国确保电力安全


你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叫退役军人

你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

复兴之路有你我


今夜,星光灿烂

祖国为你们自豪

战友为你们喝彩

新时代,你们依然是最美


生命中有了当兵的历史

就深深镌刻了

军人作风、军人精神、军人信仰

鼓舞着退役军人

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和岗位上

砥砺奋进、无私奉献

继续出色工作、活出精彩人生

向退役军人致敬!


文、图 | 邵敏、丁勇、郭达、闻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