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所向,即在故乡

文/山雨禾

  1989年秋天,17岁的张志旺背上行囊,离开家乡河北王明庄村,来到遥远而陌生的甘肃陇西。

  这里,是他梦想开始的地方。

  然而,6年后,因为家中变故,他不得不再次背起行囊,回到家乡。

  他的人生道路,也由此另起一行。

  滚烫的烧饼,远去的父亲

  “叮铃铃……”1995年初春的一天,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营区的宁静。

  “志旺!你家里来的电话,说是急事!”

  张志旺连忙跑到电话机前,举着话筒的手不停地颤抖。

  仿佛晴天霹雳,父亲去世了!

  张志旺跌坐在椅子上,眼泪止不住地流。他的脑海里,不断重复着一个画面:

  头年冬天,朔风飞雪,张志旺探亲结束要回部队。父亲花7毛钱买了10个烧饼,在火车站台上塞给他,让他带着路上吃。张志旺说什么也不要,又塞给父亲,让他带回去和娘一起吃。推来推去,滚烫的烧饼还是留在了父亲手里。火车缓缓开动,张志旺透过车窗,看到伫立在站台的父亲向他挥手,白发苍苍,身影瘦弱单薄……

  本以为来日方长,没想到,这竟是和父亲的最后一面。

  痛苦中,张志旺开始思虑将来:

  从发展前景看,他肯定愿意留在部队。连续多年在全师的特种兵比武中夺冠,多次立功受奖,作为侦察兵班长,提干在即,他还想在部队继续发展,做出一番成就。

  但想想家里,父亲治病欠下3万元外债,对于本就经济拮据的家里来说,不亚于天文数字,外债怎么还上?身体不好的母亲由谁来照顾?

  想到这里,张志旺埋头痛哭。父亲没来得及陪伴,母亲可不能再留遗憾!借邻里乡亲的3万块钱,一定要尽快还上。

  思前想后,张志旺放弃了部队的前途,依依不舍地告别了首长和战友,回到家乡。

  为了挣钱还债,张志旺决定外出打拼。临行前,他挨家挨户拜访借钱的乡亲,感谢他们的帮助,并立下承诺,由他偿还父债。“我老张家人,不会欠人一分钱!”

  张志旺把家里仅剩的一点口粮都留给母亲,借了15块钱作为路费,到石家庄时已经身无分文,他期待在这个大城市寻找生机。

  白天,他四处兜转,饿了就多喝几口凉水;晚上,他睡在火车站候车室,打着寒颤裹紧衣服。

  一天、两天过去了,饥饿开始变得难以忍受,张志旺越来越虚弱,走路脚底像踩了棉花。5天过去了,依然毫无所获。

  躺在冰冷的候车室里,张志旺一度失去了信心。但想到家里老母亲还在受冻挨饿,想到未还的债务和对乡亲们的承诺,他又咬牙爬了起来。

  苦心人,天不负。终于,第六天清晨,在火车站广场上,张志旺看到一则招聘保安的告示。为了展示特种兵的身手,几天没吃饭的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一把举起环臂粗的树干,引得路人称奇。

  凭借过硬的军事素质,张志旺找到了容身之所,在商场里担任保安队长,他按照部队里的训练方式,把保安队伍管理得井井有条。

  在深圳这片热土上,张志旺通过努力奋斗还上了家里所有的欠款,之后每个月的工资都寄给老母亲。

  虽然离家千里之遥,但张志旺想趁着年轻,多挣些钱,让母亲晚年享福。

  然而命运弄人。1998年,正当他的事业蒸蒸日上时,母亲突然病倒了。

房子不是家,有娘才有家

  张志旺的母亲一直患有哮喘,每到冬天必发作。这次格外严重,被连夜送进医院抢救。

  经过奋力抢救,母亲出院了!但张志旺攥着家书,辗转反侧。夜深了,城市静了,他却心乱如麻,一宿没睡。

  第二天一早,张志旺提着水果礼物来到领导办公室,感谢她3年来的栽培和关怀。

  “我母亲病重,我得回家照顾她。”

  领导极力挽留,奈何张志旺决心已定。繁华锦绣,无论什么都没有母亲重要!

  张志旺揣着领导原本要给买机票的钱,坐上绿皮火车回到母亲身边。

  由于母亲病情反复,张志旺不敢让她一个人留在家里,出门常常带着母亲。后来母亲岁数大了,腿脚不利索,他专门买了辆面包车载着母亲,上班时把母亲背到车上,系好安全带。有时路远,母亲发脾气,他便一边开车,一边讲故事逗母亲笑。

  日子很苦,但母亲原本憔悴的脸上多了笑容,眼里有了光。

  工作时,张志旺怕母亲有事找他联系不上,特意买了一部手机作为母亲的专线,24小时不离手。

  2015年的一天傍晚,母亲的专线手机响了,电话那头的她已经上不来气。张志旺火速赶回家,给母亲的主治医师打电话。医生担心路上病情加重,指导张志旺自己处理。

  张志旺把家里的电暖气、电热毯都打开,尽量让屋子暖和一些。看着母亲大口喘气难受的样子,他急得满头是汗。他跪在床边,双手托着母亲,坐一会儿,平躺一会儿,向左5分钟,向右5分钟,一边安抚着母亲。

  “我很困,但不敢合眼,怕眼睛一闭母亲就没了。”张志旺事后回忆说。

  从晚上7点到第二天早上6点,张志旺整整跪了11个小时。

  天亮后,张志旺赶忙把母亲抱上车,送去医院。

  医院的陪护床位满了,张志旺就守在车里过夜。零下十几度的隆冬,车窗玻璃结了冰,张志旺瑟缩着打着盹,醒来第一时间摸出手机,生怕错过大夫的消息。

  白天吃饭时,他抱着母亲,几个米粒几个米粒地喂,几口小米粥常常喂上一小时。母亲便秘,张志旺就用手一点一点地抠出来。

  20天后,母亲出院了,张志旺却病倒了。

  2016年,张志旺母亲的哮喘更加严重,一度心脏骤停,被推进重症监护室,医生下达了病危通知书。

  一天一万元的医疗费,很快花光了张志旺的积蓄。怎么办?他想到了石家庄的房子。那是他在城里的唯一一处房,凝聚了半生心血。

  家里的亲戚听说,都纷纷摇头,劝他放弃。

  但张志旺没有丝毫犹豫:“房子不是家,有娘才有家!”哪怕仅存一线希望,也要治下去。

  7天内他便抛售了房子,比市场价少了二三十万。

  命运无情,张志旺还是没能留住母亲。卖掉的房子只延续了母亲一个月的生命。

  周围的人嘲笑他傻,他说:“再来一次,我还会这样做。”

  母亲并不是家里唯一的病号。张志旺的二哥瘫痪在床,二嫂患有糖尿等多种疾病,两人膝下无儿女,张志旺义无反顾地肩负起照顾兄嫂的担子。

  二哥临终前,紧紧握住张志旺的手,把嫂子托付给他。

  小到洗衣做饭,大到求医问药,张志旺十年如一日,像侍奉母亲一样照料嫂子。

  提起张志旺,村里人第一评价便是:“大孝子!”

士兵的士,爱心的心

  张志旺不仅仅是“大孝子”。

  在王明庄村边上,有一所培训学校,专门接收农民和退役军人。张志旺是这所学校的校长。

  1998年,辞去工作的张志旺,从深圳北上回家照顾母亲。他没了收入,母亲的医药费又是不小的开销。眼看存款越来越少,他亟需找一份营生。

  他有一身擒拿格斗的本领,又有安保工作经验。他想创办一所培训学校,把自己的浑身武艺传授给学员,让他们在就业时能有一技之长。

  学校选址在村边上,方便随时回家照顾母亲。

  最初,张志旺主要培训安保技能,从普通保安到高端保安,都严格进行军事化训练。

  第一批学员毕业后,很多顺利找到了工作。在他们的宣传和带动下,衡水周边市县乃至石家庄都有人来报名。

  对于退役军人,学校一律免费。张志旺心底有一个朴素的愿望:“我想让我的战友们,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他的愿望正一点点变为现实。不仅是退役军人,入学的农民也实现了收入的飞跃。

  考虑到村里父老乡亲们的需求,张志旺还开设了新型农民培训专业,教他们大型农机具的维修和使用。村里人上他的学校,不光免学费,中午还管饭。

  张志旺给学校取名为“士心”,士兵的士,爱心的心,合起来是他名字里的“志”。张志旺为校名赋予了意义:“士心,就是一个退役老兵的初心。”

  记者手记

  两个小时的采访,不足以尽述张志旺波折的人生。这位身材魁梧、战场上出生入死的汉子,提起母亲生前的病痛折磨,眼角总是含着泪光。母亲离不开他,兄嫂离不开他,村里的老人也离不开他。让张志旺印象最深的是,有一阵忙得忘了看望村里的孤寡老人,隔了一个月再去的时候,老人说:“你不来看我,我活着都没什么意思了。”

  回顾来时路,张志旺感念不已:“当初,我母亲哥哥嫂子病重,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父老乡亲帮助过我。今天我有能力了,想让村里的父老乡亲都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