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报国 坚守航发人的使命

  赵天杨,男,1979年4月出生,满族,大学本科,中共党员,现任中国航发黎明盘轴加工厂数控铣、加工中心高级技师,数控车高级工。曾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辽宁最美退役军人、辽宁工匠、辽宁省十大杰出青年技师、辽宁省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辽宁省功勋高技能人才、中国航发劳动模范、沈阳市优秀退役军人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航空发动机被誉为“现代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是国家综合国力、工业基础和科技水平的集中体现。工作18年来,赵天杨始终坚守在航空发动机研制生产第一线。他勤学苦练、技艺精湛,工作2年就取得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完成别人数年才能达到的技能巅峰,并多次获得国家、省市技能大赛冠军,是辽宁省第一个全国数控大赛冠军。他执着钻研,作为重要团队成员先后参与完成27项部级或公司级攻关研制任务,参与完成工艺创新13项,优化工艺路线104项,创新攻关12项,精益改善76项,解决技术难题9项。他勇于挑战关键技术难题,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在科研生产中屡立战功。

一、融合创新,攻坚克难,创造高价值

  航空发动机某叶盘是影响发动机推重比的关键部件,其制造精度决定发动机的性能、使用寿命及安全性,若精度不够,可能会导致叶盘断裂,造成飞行安全事故。因此,该叶盘铣削技术对提升航空发动机制造水平起着重要作用。因为该叶盘是航空发动机的新型结构部件,其制造精度要求高,制造难度较大,初始研制时,有多项技术难点需要攻克。赵天杨主动请缨,积极参与该叶盘研制加工团队立项攻关。半年内,他日夜奋战,查阅相关书籍资料,与团队成员仔细研究该叶盘整体结构特点,用心揣摩、反复论证,从材料及刀具特性研究、机械驱动及加工策略优化等多方面大胆实践创新。经过不懈探索、科研实践,终于攻克了航空发动机该叶盘加工制造技术的多项难题,完成了叶盘加工设备自动优化功能开发使用,保证了零件的精度要求,并首次实现该产品100%符合设计要求,使该叶盘铣加工一次交检合格率由8%提升到100%。

  赵天杨精通先进的加工调整方法,为保证产品制造过程的稳定性、可靠性,满足零件前后缘的形状完整性,他摸索总结出驱动自动优化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该技术属于首次在国内生产加工中应用。该技术通过设备多部件联动调整,取消了传统的全型面手工抛光工序,有效提升了某叶盘加工的稳定性及表面完整性。

  作为铣加工班组的领军人,赵天杨带领班组成员集智攻关,解决了多种零部件工艺装备研发等关键技术难题,产出成果35项,获得专利12项。目前,这些技术成果正在逐步推广,每年可为企业创造数千万元的经济价值。

二、潜心钻研,触类旁通,满足多需求

  “加快实现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自主研发和制造生产”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航空发动机事业的重要指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面对研制周期短、交付难度大的生产形势,赵天杨另辟蹊径,潜心研究加工设备性能,充分发挥设备、刀具的加工效能,从而满足发动机科研生产的迫切需求。

  为了解决某设备热变形难题,赵天杨为该设备加装了温度传感器,记录、绘制温度和设备变形量对照图表,摸索总结出室温对设备热平衡影响规律及温度对零件加工质量的影响规律。为延长设备热平衡时间,他改进排风装置,增加冷却液冷却床身功能,并独立编制了机床精度校验及补偿程序,使得热变形量减少了82%,减少热机等待时间91%。在提高零件加工精度的同时,提高设备产能8%,有效缓解了生产压力。目前,该方法已编写完成操作说明书并形成企业标准,并投入使用。

  他说:“设备就像我的一双手,我要清楚了解设备的每一个动作。”为了更好的了解设备,他自学机械电器识图、PLC编程、机械以及液压等相关知识。他改进设备厂家的固定循环程序,让设备充分发挥效能,从而提高零件加工效率。在国内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外国设备厂家无法及时响应维修任务,赵天杨主动承担起设备在保修期内的维修工作,保障了设备的运行时间。在设备国产化替代应用的过程中,赵天杨积极参加设备调试工作,维修液压管路及修改PLC梯形图,缩短了设备改造性项目的交付周期,为设备国产化替代应用积累了经验。

  勤于思,善于钻,勇于行。赵天杨还总结出20余种关键加工设备维护保养及调试方法,降低设备故障等待时间76%,保证了零件的加工周期,节约了设备维修保养成本。他研究了多种设备易损件的国产化替代及修复方案,他使用过滤棉修复堵塞的专用空气滤芯,延长了设备热平衡时间,每修复一次即可节约成本8900余元。他独创的刀具寿命动态检测功能,将刀具使用寿命从传统的预估方式改进为动态检测方式,在节约刀具成本的同时,有效避免了因刀具意外破损而引发的质量问题。目前,该项成果已成功应用,为企业避免经济损失近1800万元。

三、矢志不渝,传承技能,培养新人才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航空发动机事业发展,对航空发动机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赵天杨深知自己肩负着技能传承的重任。在企业内部,他积极带徒,从技能水平提升、创新思维创建、团队精神培养等多个方面对徒弟倾囊相授。先后带徒14人,其中高级技师3人、技师4人、高级工7人,其中2名徒弟分别获得全国数控大赛五轴职工组第六名、辽宁省“技师杯”职业技能竞赛数控铣工第一名,5名徒弟在公司技能运动会上获奖。目前,赵天杨培养的徒弟正奋战在黎明公司航空发动机各个科研、生产战线上,为我国航空发动机制作技术水平的提升各自贡献力量。

  赵天杨还主持编写了多份技能操作说明书,为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行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编写的《数控车床手动及自动对刀仪使用操作说明书》,已指导现场稳定、产出满足高精度要求的航空发动机关键件,为生产研制打下了坚实基础。为了把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留下来、传出去,他录制了视频教学教材《数控铣工技能操作绝技绝活》,并在公司内广为传阅,成为标杆典范。

  作为省级“技能大师工作站”领创人,赵天杨充分发挥领军人才的传帮带作用,多次为在校师生做操作加工演示及数控专业发展前景展望(讲座),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训学员500余人次。他组织开发的“产品项目式教学”方法,成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示范校建设项目,具有引领示范作用。他总结的比赛宏程序使用方法,被辽宁省代表队采纳使用,为辽宁省代表队取得优异成绩做出了贡献。

四、闻令而动,勇挑重担,投身新战场

  在疫情防疫这场无声的战役中,作为一名党员及退役军人,赵天杨逆流而上,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回报社会。在全民核酸检测期间,赵天杨发现社区核酸采集工作者人员不足,报名投身核酸采集志愿工作中去,为了保证自己的工作不停歇而影响医务人员,他坚持不喝水、少进食、克服久站腰酸与背痛,尽可能久地冲在和病毒近距离搏杀的第一线。他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军人作风,坚决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在解除新冠肺炎疫情管控后,他无私的奉献也得到了社区群众和领导的高度肯定。

  入伍,他是骁勇先锋的优秀战士;进企,他是一专多能的“大国工匠”。他怀揣“动力强军、科技报国”的使命,始终勇立时代潮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一次又一次地解难题、克难关,以精湛的技艺打造出国之重器,成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典范,展示了新一代航发人的精神风采,展现出退役军人奋勇争先、勇于奉献的最美姿态。为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进步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书写了无愧与时代和军旅的精彩人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