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公安县多措并举主动作为 信息采集工作成效彰显
全省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信息采集工作动员会后,公安县将信息采集工作作为全县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和民生实事、改革大事、攻坚难事来抓,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大胆探索,创造性开展工作,全县信息采集工作正在平稳有序推进。截至10月20日,全县已采集录入信息3500条。
一、领导重视,全力提供保障。全省信息采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后,公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迅速召开县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部署全县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信息采集工作,并提出"选好人、培好训、建好群、填好表、服好务"的"五好"工作要求。及时组建县乡两级工作专班,配齐配足工作力量,安排曾从事经济普查和地名普查等工作的"老统计"负责全县信息采集工作,全县按照每300-400名采集对象安排1名采集员的原则,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共落实81名采集员,配备了必要的采集设备。
二、精心谋划,完善工作机制。为确保信息采集工作平稳有序进行,公安县紧密联系实际,认真分析研究信息采集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精心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和完善信息采集工作机制。一是制定专班工作制度。县级工作专班分成综合协调组、业务指导督查组、数据审核组,明确各组职责任务,倒排工期,形成了分工明确、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二是实行划片采集。公安县针对退役军人多,信息采集任务重的实际,在设置乡镇集中采集点的基础上,每个乡镇采取划片设点、分村(居)排日的形式进行采集,每个片区安排5至7天的时间,既提高信息采集工作效率,又避免人员集中扎堆引发矛盾。三是规范设置信息采集点。每个乡镇采集点科学设置等待区、交流区、采集区,并张贴醒目标识,公开采集流程和需提供资料等信息,安排专人接待、引导,确保采集工作忙而不乱、环环相扣。四是实行温情服务。为提高采集服务质量,全县统一制发采集员工作证,实行亮证采集,开展"一杯茶""一张笑脸""一声问好""一句请坐"等"四个一"行动,让采集对象切实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针对每名采集对象耗时近十分钟、工作时间紧张的情况,采集员采取提前上班、中午不休、推迟下班模式轮轴转,确保采集任务按时完成。五是落实保密制度。信息采集员与专班签订《信息采集保密协议》,加强保密教育,严防信息采集失泄密事件发生,对信息采集员私自泄密的,将按照法律追究责任,保证信息采集安全稳妥进行。
三、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工作。坚持边探索、边采集、边完善的思路,全力推进信息采集工作。一是营造采集氛围。印制信息采集公告和宣传海报10000份,在各乡镇广泛张贴,确保每个村、社区及城区人员密集场所全覆盖。同时利用日常工作、会议、新闻媒体、电子显示屏等方式广泛宣传信息采集工作,营造了较好的工作氛围。二是加强培训指导。专门召开信息采集员上岗培训会议,为每个采集员发放了信息采集学习培训资料、操作手册,专班指导组轮流到各乡镇进行业务指导和设备维护。同时,县专班还建立了信息采集工作QQ群,将所有信息采集工作人员拉入群中,及时讨论、商议和解决信息采集工作中碰到的问题。三是多措同步采集。为加快工作进度,公安县坚持定点采集与上门采集相结合,采取电脑单机版、移动终端、微信扫描等多种方式对不同类别的对象进行信息采集。对集中采集点的对象,采取电脑单机版信息采集仪录入;对行动不便和身处外地的对象,采取移动终端、微信扫描的方式进行采集,切实提高信息采集的覆盖率。四是加强工作会商。为提高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公安县根据工作实际,加强重点区域、重点人员的信息采集工作会商。针对城区采集对象多的情况,结合社区大党委建设,采取社区联系辖区内单位办公室(人事科),争取部门(单位)支持,集中交办、集中采集、集中上报;针对居住在乡镇、工作关系隶属县直单位的人员,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划入乡镇负责采集,确保不留死角。